第八章,一统河北(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之三国的幽灵》最新章节。

打败晋阳来犯的袁谭军后,公孙恭还未来得及松一口气,平原方向便传来了令人心焦的消息——刘备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杀向平原,领军大将竟是威名远扬的赵云。公孙恭听闻此讯,心中不禁一沉,深知此番将面临一场恶战。

此前与袁军作战时,公孙恭还以为天下武将大多凋零,可如今与刘备军一接触,才惊觉被削弱的仅仅是河北袁军。像刘备这样的大势力,其军队精锐程度丝毫不减,麾下将领个个堪称战神级别,随便遇上哪一个,都足以让辽东军头疼不已。面对如此强敌,公孙恭不敢贸然硬拼,他迅速做出决断,在平原南面的清河港北方连修两座箭楼。原本计划修建三座,奈何地形所限,实在无法安置。

公孙恭心中有着明确的方略:若敌人来攻,便放其进来,利用有利地形予以痛击;若敌人按兵不动,便主动引诱,绝不能任由他们在黄河肆意破坏平原城的设施。战斗打响后,第一次交锋,公孙恭的军队竟意外顺利地将赵云给俘虏了。这一成果让辽东军士气大振,随后又经过几次战斗,平原在公孙恭的坚守下稳如泰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公孙恭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招降赵云。刘备军其他被俘虏的官员,也大多意志坚定,难以劝降。公孙恭心中明白,刘备在这些将领心中威望极高,想要从刘备阵营挖走人才,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西边的袁谭军也不安分起来。袁谭麾下大将高览频繁出兵骚扰平原,这让公孙恭怒不可遏。原本公孙恭还想维持现状一段时间,积蓄力量,可袁谭如此挑衅,实在是欺人太甚。公孙恭决定不再忍耐,当即下令,哪怕审配的大军攻占了清河港,自己也要一路发兵,直奔邺城而去。

公孙恭一面留下傅士仁守卫平原,以确保后方稳固,一面亲率大军疯狂进攻邺城。为了更好地治理南皮,他将辛昆、辛宪英父女二人调到那里。此时,辽东军各座城池的守将情况颇为严峻,除了蓟城尚有三人镇守,平原、南皮、北平、襄平都仅有两人,人才短缺的问题愈发凸显。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辽东军还是顺利地攻占了邺城,大将高览也被俘虏。公孙恭深知,此时是辽东军最为艰难的时刻,必须一鼓作气攻占晋阳,彻底消灭袁谭势力。至于邺城的建设问题,以及粮草不足的困境,都只能暂且搁置。

由于壶关驻军仅有七八百人,公孙恭认为无需动用攻城车,便率领全副骑兵迅速向壶关进发。但在行军途中,他又担心攻打晋阳城时速度太慢,于是临时调了一支木兽部队增援。然而,由于此前连续作战,粮草损耗极为严重,从后方调运粮草又来不及,这让公孙恭的军队面临着粮草短缺的巨大压力。

攻打壶关的过程倒是颇为顺利,辽东军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攻克了壶关。但过了壶关之后,众人却发现晋阳城的西南面地形极为狭窄,大部队根本难以施展。通往晋阳的道路更是仅有一条窄路,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大军先是被堵在刚进入的地方很长时间,随后又在晋阳城南边的小道被堵。木兽部队的粮草在漫长的行军和等待中,眼见着就要耗尽。公孙恭无奈之下,只得连人带粮补充了一次,可没过多久,粮草又告罄了。

好不容易,大军终于将晋阳城团团包围。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焦触竟然被刘备军成功招降,在战场上临阵起义,直接领着五千多原本参与包围晋阳的军队,逃往蓟城方向。公孙恭得知消息后,起初还不太理解焦触的举动,后来仔细一想才明白原因。焦触的军队往南走,壶关已被封住,只有东边没有关口可以通行。但在箭楼密布的辽东军控制区域,东边其实比西南边更加危险。别的不说,在蓟城和南皮之间那座狭窄的路口旁边,就矗立着足足五座箭楼,想要通过,简直难如登天。

公孙恭当机立断,专门命令蓟城的阎柔率领六千骑兵追击焦触。阎柔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在路口的五座箭楼中间成功将焦触俘虏。公孙恭实在是太缺人才了,尤其是武将,在这乱世之中,武将堪称奇缺资源。要是武将全没了,只剩下文官,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所以公孙恭只能先将焦触俘虏,再想办法招降。

再看激烈交锋的晋阳前线,虽然失去了焦触的强力支援,但围城的辽东军依然凭借着前期的兵力部署和坚定的战斗意志,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公孙恭的指挥下,辽东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对晋阳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晋阳城守军虽拼死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辽东军的凌厉攻势。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晋阳终于被攻克。至此,袁谭军势力的十几位官员被俘虏,袁谭军彻底宣告灭亡。公孙恭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辽东军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成功一统河北,雄霸一方。

消息传开,整个河北大地为之震动。百姓们既对多年战乱的结束感到欣喜,又对公孙恭的统治充满了期待。公孙恭深知,一统河北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曹操和刘备两大势力依旧如两座大山般横亘在前,对河北虎视眈眈。

公孙恭回到邺城,望着这座刚刚纳入麾下的城池,心中五味杂陈。城中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百废待兴。他明白,当务之急是要恢复生产,安抚百姓,稳定河北局势。同时,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他需要招揽更多的文臣武将,为河北的发展和辽东军的壮大出谋划策、冲锋陷阵。

公孙恭立刻召集众将和官员,商议后续事宜。郭淮说道:“主公,如今我们虽已一统河北,但周边强敌环伺,不可掉以轻心。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恢复各城的生产与秩序,储备粮草物资;二是要加强军事建设,训练新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三是要广纳贤才,充实我们的力量。”

阎柔也点头附和:“郭将军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重新规划河北的防御布局,尤其是与曹操、刘备接壤的边境地区,要加强防御工事的修建,防止敌人突然来袭。”

公孙恭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所言甚是。传令下去,在河北各郡县张贴告示,安抚百姓,鼓励他们回乡恢复生产,官府将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加大招募新兵的力度,严格训练,提升军队素质。另外,派人前往各地,广纳贤才,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习武之士,只要有一技之长,皆欢迎来投。”

然而,就在公孙恭积极筹备河北的治理与防御时,斥候传来消息,曹操和刘备似乎都对河北的局势有所动作。曹操在其与河北接壤的边境地区,增派了兵力,加强了巡逻;刘备则在与河北相邻的城池,囤积粮草,操练军队。公孙恭意识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他该如何应对曹操和刘备的潜在威胁?在人才依然短缺的情况下,又该如何进一步巩固河北的统治,提升辽东军的实力?一统河北后的公孙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又将如何带领河北走向新的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重重迷雾,笼罩在公孙恭和河北大地之上,等待着他去一一揭开谜底,书写属于河北的新篇章。

公孙恭深知,未来的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心中那股称霸天下的豪情壮志却愈发坚定。他望着远方,目光如炬,仿佛已经看到了河北在他的治理下繁荣昌盛,辽东军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尽管现实困难重重,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和麾下的将士们齐心协力,定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成就一番不世伟业。此时的公孙恭,就如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肩负着河北百姓的期望,怀揣着称霸天下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征程。

公孙恭在得知曹操与刘备的异动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这两大势力绝不会坐视自己在河北日益壮大。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公孙恭决定多管齐下,全方位提升河北的防御与发展能力。

首先,公孙恭将恢复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他任命辛昆为经济发展使,负责统筹河北各郡县的生产恢复工作。辛昆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他深入各地,了解民生状况,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对于那些因战乱而荒废的农田,官府提供种子、农具以及耕牛等物资支持。同时,辛昆还大力扶持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主要城镇设立集市,促进物资流通。为吸引商人前来贸易,公孙恭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减免商税,保障商路安全。

在军事方面,公孙恭令郭淮负责新兵招募与训练。郭淮深知责任重大,他制定了一套严格且科学的训练计划。新兵们每日不仅要进行体能训练,如长跑、负重行军等,还要学习各种兵器的使用技巧,以及团队协作的战术。为提升军队的实战能力,郭淮还组织了频繁的军事演练,模拟与曹操、刘备军队交战的场景。他根据不同地形和敌军特点,训练士兵们的应变能力。例如,针对曹操擅长的骑兵作战,训练士兵们如何用长枪组成密集的防御阵形,抵挡骑兵的冲击;针对刘备军可能的山地作战,教导士兵们熟悉山地环境,掌握山地行军和伏击战术。

人才招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公孙恭派出多支招募小队,分赴各地。他们在繁华的城镇、隐逸的山林,乃至偏远的乡村,张贴招募告示,宣扬公孙恭求贤若渴的诚意与河北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吸引人才,公孙恭承诺,凡有才能者来投,皆会根据其能力给予相应的官职和待遇,让他们能够施展抱负。

然而,就在公孙恭积极筹备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支神秘的队伍出现在河北边境。这支队伍身着奇异的服饰,手持造型独特的兵器,他们行动迅速,且对河北的地形似乎颇为熟悉。斥候将这一消息传回邺城,公孙恭听闻后,心中充满疑惑与警惕。

他立刻召集郭淮、阎柔等将领商议。郭淮皱着眉头说道:“主公,这支神秘队伍来意不明,其装备和行动方式都极为诡异,我们需谨慎应对。当务之急,是要派遣更多斥候,摸清他们的底细,包括人数、营地位置以及作战特点等。”

阎柔也点头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同时,我们应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驻守重要关隘,防止他们突然袭击。”

公孙恭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一方面派出大量斥候,深入边境地区打探消息;另一方面,调遣军队,加强边境防御。数日后,斥候传回详细情报。原来,这支神秘队伍是一支来自塞外的游牧部落,他们听闻河北历经战乱,兵力空虚,企图趁虚而入,掠夺财富。

公孙恭得知情报后,心中大怒:“这些塞外蛮夷,竟敢觊觎我河北大地!”他决定主动出击,给这支游牧部落一个狠狠的教训。公孙恭命郭淮率领三万精锐步兵,配备强弩、长枪等兵器,在边境要道设下埋伏。又令阎柔带领一万骑兵,绕道敌后,截断他们的退路。

当游牧部落的队伍进入埋伏圈后,郭淮一声令下,顿时喊杀声四起。强弩手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游牧部落。游牧部落顿时大乱,还未等他们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长枪兵便如猛虎下山般冲了上去,与他们展开近身搏斗。

与此同时,阎柔率领的骑兵也迅速出击,成功截断了游牧部落的退路。游牧部落陷入了前后夹击的绝境,他们虽拼死抵抗,但在辽东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力不从心。经过一番激战,这支游牧部落几乎全军覆没,少数幸存者也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公孙恭深知,河北虽已一统,但周边隐患众多。曹操与刘备两大强敌虎视眈眈,还有这些随时可能入侵的塞外势力。他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提升河北的综合实力。

公孙恭回到邺城,再次召集众人商议未来发展大计。此时,辛宪英站出来说道:“主公,如今河北初定,内忧外患并存。我们不仅要加强军事防御,更要注重文化建设。文化乃立国之本,可凝聚人心,提升百姓对我军的认同感。”

公孙恭听后,觉得颇有道理:“辛姑娘所言极是。但不知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

辛宪英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可在各郡县设立学堂,聘请有学识的先生授课,教授百姓子弟知识。同时,整理和宣扬河北的历史文化,让百姓了解家乡,增强归属感。此外,还可举办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武艺切磋等,吸引各地人才汇聚河北。”

公孙恭点头称赞,当即下令筹备学堂建设。他深知,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将为河北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公孙恭带领着河北,在重重困难与挑战面前,艰难却坚定地前行。曹操和刘备又会对公孙恭的一系列举措做出何种反应?河北在文化建设的推动下,能否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公孙恭又将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继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势力?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而公孙恭正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