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围炉畅谈(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人是国的前提条件,而国是君王的根本。

“可皇叔这多年来迁民,可出现饿殍遍野,民不果腹,流民乞丐入城的情况,朕可以告诉皇叔”

“朕迁民,不是无的放矢,沿途有舟车商行帮忙转运,到达地方重新编户齐民,每户(6-10口人)百亩良田,500户3000-4000人为一屯,每户划分庭院两亩,驽马两匹、牛两头,有屯营农商铺出售各种铁制农具和农用机械和各种种子,每户可赊欠10贯钱购置必需品,建立屯堡围墙,高六米,宽两米。屯营依水而建,兴修水利。屯营建设是为府兵做好粮饷服饰的供应。”

李祎看着李隆基坚持的态度,略微有些叹气的说道:“殿下,我这里有份奏疏,是关于吾多年地方处理政务的文编,结合一些朝廷的文书。”

李隆基拿过了李祎的奏疏,本应该经过秘书监或者尚书省再到他手里的奏疏,就这样直接的递给了皇上。

这不是李祎不懂规矩,或者有意在破坏规矩。

实乃是他这份奏疏,太过于大逆不道。

【我皇祖于军职,虽行世袭之制,实寓考选之典;故后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减,万世不易之法也…】

文章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府兵制和均田制败坏变的前因后果,对这十几年朝廷政策进行反思总结,很有必要。

但是这件事李祎甚至都不敢让其他的任何官员得知,可见兹事体大。

“武备松弛,各州府折冲府军额五百至一千,百不村四,只有五六人军额戍卫?将帅言俱有差遣?”

“兵部都督佥事萧谦每战必称: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

李隆基有点脑壳疼。敌人无穷无尽,打仗就是杀我们自己人,这种反战的论点,拥趸还不少。

唐玄宗继位前,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屡吃败仗,尤其是河陇战场,不占任何优势。李祎认为战争中屡吃败仗的原因,除了大唐朝廷多年混乱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备松弛。

这一点,在睿宗时期就上奏过一次,说的就是武备松弛的事。

当时睿宗回复含含糊糊没说的那么明白,这封准备了不知道多久的奏疏里,却是详细的列出了他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好东西啊。

黄河九曲之地的河西走廊咽喉之所,战端一启,首当其冲的要害之地。

各地折冲府军额百不存四,五百人的军额只有二十个人,一千军额只有四五十个人。李祎在撒谎吗?李隆基不信。

吐蕃和后突厥这几年大军频繁抢掠边镇,唐军说是依托一系列坚固据点—军镇,相对集中兵力,实行机动防御,并伺机反攻,却更像是懦弱避战。李祎这个行为,更像是在掀桌子。

“勋戚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每早朝皆以病称休,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

李隆基看完了奏疏,血压都上来了,只觉得眼前一阵阵的眩晕。用力的吸了几口气,勋戚多为军中将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唐武备松弛,他有点心理预警,但是完全没想到已经烂到了这种地步。

一些将官军事素质低下、能力平庸、生活腐化、擅阉幼童、军纪涣散、谎报大捷、杀良冒功、士气颓靡、擅自割地、怯懦颓怠、私心自用、兼并土地、私役军士、贪婪无行,件件桩桩有名有姓,清清楚楚。都让他心头的火越来越旺。

李祎行礼道:“殿下,去信召臣回京,信中问询臣有意担任禁军监军督都,而不是直接宣旨。”

“臣知殿下,府兵多年弊病积累,必须有刮骨疗毒之勇,臣愿担此重任,重振大唐军威。”

“皇叔,你先看看这卷奏疏”

“阴结虏人是啥意思?内应吗?”李祎看着奏疏,直接拍桌而起,咬牙切齿。

【止知贪利以肥家,不思屈节而辱国;于敌情之虚实,略不以闻;礼义之大节,全不暇顾。】

【及回还复命,又复架捏虚词,夸大张皇,肆为欺罔;甚至透漏消息,而阴结虏人,妄报根脚,而希求升赏。】

【以致外番放肆,有轻中国之心,边境不宁,酿今日之祸。】

大唐中宗、睿宗和亲吐蕃,并把黄河九曲之地作为陪嫁,割让给吐蕃,这样吐蕃有了在高原之下聚集之地牧马场所,频繁抢夺大唐边境屯田和牧场。而有人却借着和亲条款,互开贡市,走私铁器,甚至递年为吐蕃制作箭矢,弓弩,盔甲。

这是这段时间安排进禁军的调查出的事情,这也为什么李隆基不是宣李祎进京,而是写信让他接信进京原因。

此事涉及兵部、御史台、少府监,军器监三十多名官员还有兵部侍郎张康也在其中,事事桩桩都是铁证如山。

李隆基站起身来,站在窗前,用力的喘着粗气,他现在一直脑袋嗡嗡的响,那点涵养的功夫早就丢的一干二净了。

知道扶持有一些投机分子,那也罢了,只要能一心为大唐专心做事,为国分忧,有着大唐读书人家国情怀,有些能忍就先忍忍。

张康作为贩卖兵器带路党,他提拔任命的那些人,大差不差,一窝内鬼,特别还有一些太监这群太监为什么要干走私这个行当,里通外国。

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明日让大理寺去禁军把这些人抓到太极宫来,三司会审后,午门外斩首示众,不千刀万剐,亲自监刑。”

“你不要劝孤,此事无论轻重缓急,必须得办!”李祎俯首说道:“臣领旨。”

李祎若是真的要说什么以大局为重之类的车轱辘话,也不会上这封奏疏了。

李祎闭目良久吐了口浊气说道:“其家人同罪拘之,若是查无实罪,统统流放幽州,永世不得回朝!”

李祎抿了抿嘴唇,没有反驳,更没有劝谏,整肃禁军,刻不容缓,整肃完毕,再行劝谏大赦天下也不迟。

如果那个时候,圣上还记得这群人。

李隆基叫来高力士:“通知中书省皇叔任命文书今日三省务必审核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