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公元前53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楚昭王在吴国内乱的背景下,得以在同年九月重新返回郢都,恢复了对楚国的统治。
为了奖赏夫概,楚昭王将他封在了堂溪,从此夫概被称为堂溪氏。
到了前504年,阖闾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继续对楚国施加军事压力,命令太子夫差领军伐楚。
吴军在夫差的领导下,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这一胜利进一步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楚王在吴国的持续攻势下感到恐惧,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将国都从郢都迁移到更为安全的鄀地。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决定发动对越国的战争,以扩大吴国的势力范围。
越王勾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迎战吴军,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槜李之战”。
在战事初期,越军虽然派遣了敢死队对吴军发起了三次挑战,但均未能取得成功,敢死队全部失败。
然而,越王勾践采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战术,他命令一批被判处死刑的囚徒走到吴军阵前,并在众目睽睽之下举剑自尽。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吸引了吴军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放松了警惕。越军抓住了这个机会,趁吴军分心之际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下,吴军遭受了重创,在姑苏(今江苏苏州)被越军大败。
在战斗中,越国大夫灵姑浮使用戈这一古代兵器攻击了吴王阖闾,并斩落了他的脚拇指。
这一击对阖闾来说是致命的,他被迫撤军,吴军在退却了七里之后,阖闾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阖闾的死对吴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的遗体被运回吴国,安葬在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吴王阖闾的墓葬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其墓穴位于阊门外虎丘,据说在建造时动用了大量民夫,使用了复杂的工程技术。
关于阖闾墓的描述,如铜椁内外三层、水银池深六尺、玉凫漂浮等细节,都显现出古代君王墓葬的奢华与神秘。
三千把扁诸剑藏于三千口方井中的传说,以及时耗、鱼肠等名剑的陪葬,更增添了这份神秘感。
阖闾墓的传说还涉及到一些超自然的元素,比如金属精气化成白虎驻扎在墓上的故事,这可能是后人为了增加传奇色彩而添加的细节。虎丘也因此得名,成为了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
关于虎丘剑池下是否真的有吴王阖闾的墓葬和陪葬的宝剑,历史上确实有多次发掘的记录,包括越王勾践、秦始皇和吴王孙权等历史人物都曾在此寻找传说中的宝剑,但均无所获。
这些尝试可能部分受到了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也可能是因为传说中的墓葬位置并不准确,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么大量的宝剑陪葬。
春秋晚期的吴国和越国确实以铸剑技术闻名,他们的剑文化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周礼·考工记》中提到的“吴粤(越)之剑”,以及《战国策》和《庄子》中对吴、干(吴国的别称)之剑的描述,都表明了这些地区的剑在当时被认为锋利无比,是极为珍贵的宝物。
文献中对吴越剑的描述,不仅仅是对其锋利程度的赞扬,更有对其工艺美学的肯定。
这些剑不仅是战争中的利器,也是工艺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吴越地区高超的铸剑技术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考古发现的吴国王族用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这些剑不仅在材质和工艺上展示了吴国铸剑技术的高超,而且剑上的铭文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吴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直接的线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