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公元前537年之东周列国(十九)(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伍子胥明白,自己的命运与公子光的野心紧密相连,他选择退居郊野,过起了耕作的生活,耐心等待专诸的大事能够成功,为公子光的上位铺平道路。

机会终于在公元前515年的冬天到来,楚平王驾崩,吴王僚认为楚国国丧期间是攻伐的好时机。

到了公元前514年春,吴王僚派公子盖余和烛庸带兵包围了楚国的六和灊两座城邑,同时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向。

然而,楚国出其不意地派出奇兵,断绝了吴军的后路,使得吴国的军队无法回国。

公子光见此情形,认为时机已到,对专诸说出了自己的决心:“此时机不可失。”

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对王位的渴望,认为即使季札回来,也不会反对自己成为国君。

专诸认同了公子光的分析,指出暗杀王僚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王僚的两个弟弟在外领军,国内缺乏忠诚的大臣,吴王僚处于内外夹击的局面。

公子光与专诸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共同承担这一行动的风险与后果。到了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家中地下室埋伏了甲士,邀请王僚前来宴饮。

为了安全起见,王僚在从王宫到公子光家的沿途布置了亲兵,每个关键位置都有手持利剑的卫士。

宴饮当日,公子光借口脚疼,退入地下室,而专诸则将匕首藏于烤全鱼的腹中,伪装成上菜的仆人。

当专诸将鱼送到王僚面前时,他从鱼腹中取出匕首,果断地刺向了王僚。

虽然王僚的卫士立即反应,用剑刺入了专诸的胸膛,但王僚本人已遭暗害,当场身亡。

公子光随即在混乱中宣布自己为新的吴王,即历史上的吴王阖闾。

阖闾上位后,没有忘记专诸的贡献,任命其子为卿,以示对其功绩的肯定。

季札在完成外交任务后返回吴国,面对国内发生的变故,他的态度显得既无奈又豁达。

他没有选择怨恨或反抗,而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季札认为,只要国家的祭祀活动能够继续,人民有君主可以依靠,社稷之神得到适当的奉祀,那么他就会承认这位君主。

他强调,自己不会去怨责任何人,而是会哀悼死者,事奉生者,并接受天命的安排。

季札的这番话,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先君遗愿的尊重。

季札在王僚的墓前,汇报了自己外交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痛哭王僚,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已故君主的哀思。

之后,他回到了朝廷,默默地等待新君吴王阖闾的命令。季札的这种行为,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稳定的重视。

与此同时,吴国的公子盖余和烛庸在楚军的围困中,得知公子光已经自立为王,他们选择了投降楚国。

楚王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把他们封在舒地。这一事件反映了吴国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压力。

吴王阖闾在位期间,他重用了伍子胥和伯嚭,这两位楚国的流亡之臣。

伍子胥被任命为行人之官,并参与政议国事,而伯嚭则被任命为大夫。

阖闾的这一决策,显示了他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楚国流亡人才的信任。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伯嚭领兵征伐楚国,攻取了舒邑,并处决了逃亡的公子盖余和烛庸。

这一行动,既是对叛国者的惩罚,也是对楚国的进一步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