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逆天之举,一石激起千层浪(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最新章节。

刘基面露忧色:"殿下,此议恐怕会遭到守旧派大臣的激烈反对。科举制度千年不变,一旦改动,必定引起轩然大波。"

"我知道。"朱雄英平静地说,"但变革总要有人先行一步。大明若要强盛,就不能墨守成规。来吧,备车,我们去看看匠造学堂的新成果。"

匠造学堂内,一片繁忙景象。朱雄英巡视各工坊,匠师们纷纷展示最新研发的器物与技术。

"殿下,这是我们研制的新式水车,利用改良的轴承系统,提水效率提高近五成。"一位年轻匠师自豪地介绍着。

朱雄英仔细查看,赞许道:"好!此物若推广至农田,将大大减轻农民劳力,提高灌溉效率。"

"殿下请看,这是新型取暖炉。"另一位匠师指着一座精巧的铁炉,"采用特殊的燃烧设计,既省煤炭,又增热力,还能减少烟气,适合室内使用。"

朱雄英听闻,眼前一亮:"制作图纸拿来。"他仔细研究一番,立即下令:"此物极好!立即批量生产,先供应各地官府和学堂,有余力再推广至民间。"

离开匠造学堂,朱雄英前往新建的中央医学院。这里汇集了全国顶尖医者,正在编纂一部统一的医书,整合太医院和民间医术,将标准化的医疗知识推广至全国各地。

"殿下,《大明医典》已完成三分之二。"太医院院使恭敬汇报,"我们特别加强了伤寒、瘟疫等常见病症的诊治方法,并附有详细图解,方便各地医者学习使用。"

朱雄英翻阅医书样稿,满意地说:"很好。知识的力量在于传播和应用。待医典完成,务必制作足够副本,发往各地惠民药局和州县衙门,让更多百姓受益。"

次日,朱雄英在朝会上正式提出科举改革方案。果然如刘基所料,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乃逆天之举!"礼部尚书李拱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科举取士,以经学为本,乃祖宗成法。今增设实用之学,是要将圣贤之道置于何地?"

教坊司卿杨荣也附和道:"农学、算学乃技艺之流,如何与经史并论?若此制推行,恐怕将来朝堂之上,尽是些工匠之辈,何以议国家大事?"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反对者占据多数,声势浩大。朱雄英沉默片刻,待众人议论稍歇,才缓缓开口。

"诸位大人,朝廷取士,为何?"他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无非是为国选贤,为民求才。我大明立国之初,祖宗定下科举之制,其本意正是取士不限门第,唯才是举。"

他目光炯炯,扫视众臣:"今日科举改革,并非抛弃经学,而是补充实用之学,二者相辅相成。国家需要通晓经史的官员治理政务,同样需要精通农学、算学、机械的人才发展国力。难道这不正是适应国家发展之需要吗?"

朱元璋一直默默聆听,此时开口道:"太孙所言极是。朕观古今,凡兴盛之国,必是文武兼备,实学经学并重。科举改革,正合朕意。"

皇帝表态,如同一锤定音。反对派虽有不满,却不敢再多言。朱雄英趁机详细解释了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强调传统经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实用科目为辅助考核。随着解释的深入,不少原本反对的官员也逐渐认可了这一改革的合理性。

朝会结束后,朱元璋留下朱雄英单独长谈。

"雄英,推行改革难免阻力重重。你能坚持己见,据理力争,朕甚是欣慰。"朱元璋欣慰地说,"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朕会全力支持你。"

朱雄英恭敬行礼:"多谢祖父信任。孙儿深知,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改革,才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接下来的日子,朱雄英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改革方面,全国各州县的公共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科举改革也平稳实施,第一次包含实用科目的考试定于明年春天举行。

医疗领域的改革同样成效显着。惠民药局扩展到更多地区,百姓就医条件大为改善。《大明医典》编纂完成,统一了医疗标准和知识,提高了全国医疗水平。

农业发展更是朱雄英重点关注的领域。他在全国多地设立农业试验田,测试改良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技术。匠造学堂研发的新式农具和水利设施,不断提高着农业生产效率。

"殿下,根据各地报告,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比去年增长了近两成!"户部尚书汇报着可喜的消息。

这些改革迅速见效,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朱雄英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着太孙的善政,感叹大明朝的盛世景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进入寒冬后,南方地区突然遭遇罕见的大雪灾。一连数日的暴雪,让江南多地陷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房屋倒塌,道路阻断,百姓冻伤冻死的消息不断传来。

"江浙、闽广等地大雪不止,灾情严重!"朝臣急报,"百姓缺衣少食,情况危急!"

朱雄英当机立断:"立即调拨救灾钱粮!动用京城和周边各地粮仓储备,紧急运往灾区。命惠民药局筹备药品,救治冻伤百姓。"

他转向匠造学堂总监:"新研发的取暖设备可有存货?"

"回禀殿下,已生产了两千余台。"

"全部调往灾区!另外,加紧生产更多取暖设备,不惜工本!"朱雄英果断下令。

安排好一切后,朱雄英向朱元璋请旨,亲自前往灾区视察。朱元璋虽担忧孙儿安危,但见他决心已定,也只得应允。

大雪纷飞中,朱雄英率领一支精干的救灾队伍,星夜兼程奔赴江南灾区。所到之处,他不顾严寒,亲自查看灾情,慰问百姓,协调救援。

在一处倒塌的村落,朱雄英发现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困在废墟中。他立即脱下自己的厚袍,披在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妇人身上,然后亲自带人清理废墟,救出被困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