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他的生辰礼(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和离后,清冷权臣来我医馆看男科》最新章节。

这时,悠扬的琴声伴着歌声从不远处传来。敏行循声望去,是谈自均抱着祖传的六角琴,又弹又唱,载歌载舞,一脸欢快地粉墨登场。

“把我的礼物带上来。”

一匹鞍鞯齐全的小灰马被牵了上来。它的皮毛被刷得油光锃亮,青灰色的鬃毛梳理得整整齐齐,打了很多红色的蝴蝶结。

“天哪,这也太可爱了吧,”敏行惊叫,“这是送给我的吗?”

“当然了,你快试试!”谈自均把小灰马牵过来,“来,我扶你上去。”

敏行在院子里兜了一圈,小马越走越快,感受着耳边呼呼的风声,从没骑过马的她一下子慌了,“均儿,你快放我下来!”

刘招儿笑着打趣,“师姐,这有什么好怕的?”

谈自均快步上前,一把拽住缰绳,“没关系,以后骑得多了,熟练了就好。你每天给人瞧病,要走不少路程,有了它,就免得终日跋涉了。”

翠花搓着双手,却是止不住犯愁,“均儿你也真是,有钱不买张嘴货,好端端地你买这个做什么嘛,这下有得喂,有得放,有得服侍哩!”

谈自均慨然笑道:“不用师娘操心,交给我就是了,以后我就是师姐的马夫。”

午饭吃罢,谈自均趁热打铁,在后院收拾出了一个小角落,专门安置这新来的家人。敏行轻轻挼着小马的鬃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均儿,这小马多大了?是公的还是母的呀?”

“她今年四岁了,是个女孩子哦。”谈自均调皮地挑了挑眉——他有一种特别的本事,可以只动一边的眉毛。

敏行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晚上对着小菱镜挤眉弄眼半天,也没弄明白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她好奇,“前些日子我到范家去,见他们正给一匹马接生,那小马刚生下来就会站了,马儿都是这样的吗?”

“是啊,小马驹长得很快,不像我们人,一两岁了还在爬,还要人照顾。”

谈自均抚弄小灰马的鬃毛,收起平日玩世不恭的神色,眼底满是温柔,嘴角两个梨涡一深一浅,“不过太小的马还不能骑,不然会压坏脊骨,像这样的刚刚好。”

“要很多钱的吧?还有今天的菜肴也是你置办的,”她不无担心,“你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其实如果仅仅是为了代步,买头小毛驴也是一样的。”

“是有一点点贵,”他粲然一笑,“不过生辰一年只有一次,贵些也是值得的。再说,你不是也很喜欢吗?”

“嗯,我是很喜欢……”

“今夜子时,你到我房里来。”敏行恋恋不舍收回眼神,轻轻抛下一句话,便转身回屋。

“师姐,你说什么?”

谈自均只觉全身的血液都汇聚在一处,铺天盖地的狂喜几乎要将他砸晕,正要呼唤敏行时,她的芳尘却已然远去,独留他一人在风中凌乱。

月上柳梢之时,敏行扫净床榻,静候佳音。子时已近,她剪了剪蜡烛,却始终没等来思念的那抹身影。

见谈自均不来,她心中不免一阵打鼓。

他是有事绊住了吗?还是说,他对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仅仅是当作师姐来看待?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关系,她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第二天继续该干嘛干嘛就是了。

正思虑间,大姐陈香秀和五姐罗素仪一起来了,一进门,就掏出满满一袋铜钱,倒在桌上。

“敏行,我生二囡的钱,还有我婆婆疟疾赊的药钱,都还没给你呢,一共八百五十三文,记得回头对安先生说一声,把我的帐销了。”

“四姐,我爹摔断腿的时候,赊了你们的药钱,一共三百八十四文。”

敏行连忙摆手,“临近年关,正是用钱的时候,你们不用急着还。”

香秀搓着满是冻疮的双手,“那怎么好意思呢!我们几个,除了君苏能按时付账,一共赊了六两多呢。虽说你们师徒好心,可安先生维持医馆也不容易,总拖着我们到底是过意不去……这不是我家猪出栏了,我那死鬼打了几天短工,也挣了几个钱,把帐清干净了,才好过年呀。”

罗素仪道:“是啊,大伙儿日子都难,哪里有让你们一直破费的道理。我们和美凤、君苏都商量过,现下君苏也有了,等美凤生产过后,就到范家去给君苏的孩子做奶娘,一年也有个七八两的,一来美凤可以补贴家用,二来自家姊妹君苏用着放心,三来欠着医馆的钱,美凤也能先把她的那份还了……”

区区六两,就让好几个人家愁眉苦脸,绞尽脑汁。而这,不过仅仅是一名宁府下人两三个月的月钱。敏行思及此,不觉一声叹息。

三人不免又叙谈起来,一齐埋怨找钱的艰难。虽然和姊妹们约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怎么个当法,其实大家心底并没有什么成算。

“是啊,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香秀止不住感慨,“这大户人家奶娘的活计,也不是时时都有。我们除了在家里做农活,不过也就是织些布匹,可是集市上卖布的多,买布的少,根本没有人要。”

的确,虽然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织布,但寻常的土布质量相对粗劣,除了缴纳朝廷的赋税、给家里人裁制冬衣之外,哪里有什么别的市场?

“或许,我们可以做些刺绣?”刘招儿和月桃恰巧进来,听见一个话头,月桃不由得提议。

“这也是一条路子,”刘招儿眼前一亮,随即便又犯愁,“但是四姐刚来永春的时候就试过,很少能卖出去,她做的还是当时京城里最时新的样子。”

和织布一样,刺绣也是所有妇女的必修课。即使是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太太小姐,也往往以勤于女红为荣。

寻常女子的手艺,无法与她们和她们的丫鬟相提并论。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放眼永春全县,有名有姓的绣娘也就是那么几个,需求已经像吸饱了水的棉花,很难再有所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