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伐之弊,天时地利人和皆失(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诸葛孔明,我聪慧合理吧》最新章节。
黄氏严厉一声。
古时迷信,更不可在大军出征之前,言此动摇军心之语。
“孩儿没有胡说,此时北伐,当真不是好时机。”
诸葛瞻自然也知道,他的话语,没有任何的说服力,继而道:
“其一,如今时节多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军粮运行不前,必会延误战机,此为不得天时。”
“其二,蜀中只有一州之地,曹魏占据数州,地大物博,加上我军远征,长途奔袭,魏军以逸待劳,此为不占地利。”
“其三,此前多次伐魏无果,已致蜀民疲惫,民心不齐,蜀汉人才凋零,胜任战阵军事,不过尔尔,反观曹魏,人才济济,此为已失人和。”
“此次北伐,一不得天时,二不占地利,三已失人和,如何取胜之。”
诸葛瞻言辞凿凿,细数败势之状,就是为了能够阻止诸葛孔明继续北伐。
不北伐,诸葛亮还有几年活头,蜀汉还有的救。
诸葛亮原本那云淡风轻、略带不屑的神色,在听到诸葛瞻所言之后,竟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起先双眸先是微微一眯,流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但随诸葛瞻话语的继续,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惊愕起来,难以置信。
紧接着,诸葛亮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震惊之色溢于言表。这种震撼如同汹涌澎湃的波涛,不断冲击着他那颗向来沉稳的心。
甚至还生起来怀疑之心。
当今天下大势,却被一个八岁幼童准确无误的描绘出来。
对军事战阵,更是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这异常的种种,怎么能不让诸葛亮起疑。
神童也该有个度。
诸葛瞻如今所表现出来的,已经不是神童,而是神人了。
“此话,是何人教你之?”
诸葛亮脸若冰霜,语气严肃。
这是明显是有人假借诸葛瞻之口,以此来劝谏自己的。
诸葛亮目光如炬,似乎要从诸葛瞻的神情看出端倪来。
心中也不由猜想起来。
如今蜀中,权势尽归自己所有,不存在派系争斗。
法正、庞统去世后,蜀汉之前的东山派,也就此销声匿迹。
而刘备临终托孤的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严,如今也成为了相府内的幕僚。
诸葛亮是一家独大,应该没有人唱反调才是。
而蒋琬为人磊落,有意见,也会当面提出,不会使这种手段。
面对诸葛亮的目光,诸葛瞻没有半点的胆怯,而是直视之,大有针锋相对之模样。
“此乃孩儿肺腑之言,无人教唆,北伐之弊,父亲大人,难道看不透吗?”
诸葛瞻再道,神色未有半点慌张,泰然自若。
诸葛亮见其言谈举止间,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心中的疑虑也顿然消失。
诸葛亮识人无数,岂能看不出这是不是撒谎。
看来是瞻儿早熟了。
当今天下大势,蜀汉之弊,朝堂上的大多数人,都能看的出来。
但是,作为一个八岁的孩童,能看到这一点,太难得可贵了。
在意料之外,但作为诸葛亮的嫡长子,也是在情理之中。
“夫君长在军旅,有所不知,思远早慧,深得大儒喜爱,此番见解,想必真的是他所感。”
黄氏在一边开脱,言语之间,充满了溺爱。
诸葛亮也收起来严厉的目光,心中微微一叹,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了解。
转念一想,瞻儿如此聪慧,为父何求?
后继有人!
若是有时间,亲自用心教导培养,日后定能继承衣钵,成为大器。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有可望。
不过,北伐之举,又势在必行,他当真是分身乏术。
诸葛亮目光之中的愧疚之色更浓了,语气复杂的说道:
“非为父不能观其之害,而是你,年纪尚幼,未识得北伐之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