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诸葛亮北伐缘由(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诸葛孔明,我聪慧合理吧》最新章节。

此时的诸葛亮,心中的感情是无比的复杂。

有愧疚、有欣慰、也有惋惜。

为其父,愧对人子。

子聪慧,父为之豪。

良玉如此,却不能亲自雕琢,使其美轮美奂。

不过,如今尚有些时间,加以引导,可以予之开悟。

他当即低头,看着诸葛瞻,言语饱满道:

“你所忧虑,也是言之有理,此次北伐,我军是不得天时。”

“但岂不闻,人定胜天兮!”

诸葛孔明的话语一转,有意在指导诸葛瞻。

而诸葛瞻也一直静静的听之,他也想知道,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难不成真的是为了沽名钓誉。

或者是如同后世说讲的愚忠。

“上古之时,有大禹治水,而三过家门而不入,先秦之时,又有李冰父子二世而奋,治理水患,均是与天而对,今时为父不才,造以木流牛马,以抗天时。”

“此物无需吃食,可行于险途,无惧雨水泥泞。”

诸葛亮羽扇纶巾,仿佛间,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赤壁前夕,自信而优雅。

木流牛马!

诸葛瞻的眼睛大瞪,这不是你引诱司马懿的手段吗?

原来最大的作用,是在转运粮食啊。

有了前几次北伐失败的经验后,诸葛亮是想尽办法的克服改进。

四次,有三次,就是因为粮草不济,而北伐失败的。

不是因为蜀中无粮,而是蜀道艰险,运粮跟不上消耗。

“我蜀中虽是地小,但是贵在富庶,蜀中天国,物产丰富,蜀锦远销吴魏,使得国库充裕,可资出征。”

紧接着,诸葛亮面容一肃,双手抱拳举礼。

“汉贼不两立,本相举兵讨贼,怎么会不得民心,此为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至于你所说的蜀民疲惫,更是无稽之谈,自先帝崩塌,臣未敢忘其遗命,激励生产,轻徭薄赋,予民生养,严吏治,惩贪污,比起刘璋之时,好上百倍有余。”

言辞敦实。

比于军事上的才能,诸葛亮更善于的是内政。

诸葛亮可说的上是全能,音律、文学、天文地理、内政和军事,无所不涉及,而且每一项,都是让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一州之地,能支撑起他接连北伐,就所见一斑了。

如是换成其他人,早就被口诛笔伐了。

而恰恰相反,诸葛亮还赢得了民心。

最奇怪的是,在其连续北伐之时,蜀民的日子还是蒸蒸日上。

这怎么不赢得蜀中百姓的好评。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民上表朝廷,请求为诸葛孔明立庙祭拜。

这是何等的深入民心。

“北伐虽举,但亦不苦民也,你可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否?”

突然,诸葛亮话语一顿,看下了诸葛瞻。

要想考考诸葛瞻知否?

我知道个屁!

诸葛瞻腹诽不止。

要是知道,我就是你诸葛孔明了,就用不着想方设法阻止你去五丈原送死了。

诸葛瞻不由摇头:“不知!”

一边打战,还一边使得民生提高,这真的是无解。

出征不仅是要物资,更是会带走劳动力的。

见此,诸葛亮也没有过多的失望,诸葛瞻表现的也有足够的惊艳。

一个八岁的幼童,你还能指望更多不成。

要是再知道自己理政的核心,那就不正常了。

“魏地虽大,但其民更苦,无他,魏之税收,达至半数,而我蜀中税收不过才是百中取其三而已,何能不富?”

确实如此,在战乱年代,这样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

当时蜀中税收,仅为百分之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