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倾情付出,苦乐与共(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浮生若梦初心在》最新章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本没有所谓的幼儿园,大多孩子只上一年学前班,便进入了小学就读。学前教育基本没有体音美教学,没有玩具,没有游戏,基本也没接触什么儿歌,孩子们单纯的就是认字、写字、认数字、写数字、算简单的加减法。

那时候村办小学的师资力量匮乏,代课老师较多,且有一部分代课教师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是单一、死板,基本都是填鸭式的师讲生听,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学生对老师那是绝对的服从,说什么便是什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五岁半的时候,外爷把林夕送进了学校的大门。学前班只有一个班,二十几个孩子。一上来,数学老师就直接教孩子们写数字。林夕练习了好久,才能把铅笔拿稳。每天放学后,外爷总会记得过问林夕的功课,问他今天认了什么字,会写什么字,并一一检查外孙女是否学会了。外爷通常会拿出粉笔,让她把当天学习的汉字和数字在地上再写给他看。

林夕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外爷检查了她的语文学习情况,又让她把上学以来学习的数字再写一遍。林夕一边在心中默念,一边在地上认真地写起来。谁知林夕把数字“5”写反了,外爷指着问她:“这是什么?”林夕说是“5”,外爷告诉她写反了,然后手把手地教她写了几遍,让她自己写,林夕仍然写反了。

外爷气不打一处来,吼道:“你笨死了,自己照着我写的写吧,写不好,今天夜里就不用吃饭了!”闻言,林夕哇的大哭起来。外爷见状挥起手,一巴掌便落在了林夕的脸上。手指从鼻子上扫过,林夕的鼻子也流起了血。正在做饭的外婆和老外婆听到动静跑了过来,外婆拉起她去水井旁清理并止血,老外婆对着自己的儿子数落起来:“她有啥不会,你不会好好说吗?一点耐心也没有!她才上学,脑子转不过弯很正常,不会了,慢慢教,只要她肯学就好,怎么就动起手来了呢?你还嫌她不够可怜,常年见不着爹妈的孩子,你下得了手呀!你这样打她,她就会了吗?不还得慢慢学习,灵醒过来开窍了就会了……”

外爷竟默不作声地坐在了院子里的一个大石头上,又抽起了他的旱烟,时不时地吐出一个个烟圈,他的神情在烟雾缭绕中愈发模糊起来。

上小学后,外爷对林夕的功课很是上心,天天过问,从未间断。无论再忙再累,也无论严寒酷暑。

那是一个冬天的深夜,上小学二年级的林夕做完所有的作业已是深夜。而年近六旬的外爷一直陪坐在书桌旁。昏暗的煤油灯下,他戴着眼镜,手捧一本书翻阅着,时不时瞧上外孙女几眼。丝丝寒意从脚底升起,坐久了全身都感觉冷透了。而外爷读书时专注、认真的样子,林夕一直记忆犹新。外爷夜夜陪学的情景一直让她念念不忘。等她作业做完,外爷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指出或讲解,直到她弄明白并更正好为止。

而上了床,外婆早已暖好了被窝。她一把将林夕揽进怀里,口中喃喃道:“唉,冻的像个冰人一样。”

小夕的身子一下子落入温暖的怀抱里,顿时感到畅快多了。过了两分钟,她感到不那么冷了,便悄悄地挪动了一下身子,不想一直冰着外婆。

谁知外婆很快察觉到了她的疏远,又把她往自己的怀抱中搂了搂,“还没暖热着呢,急着甩开我!”

“外婆,没事,我已经暖和了呀!”小林夕笑嘻嘻地说,咧开嘴,还露出了自己那两只可爱的小虎牙。

猛然间,林夕感到自己的两只脚被外婆放在了肚子上,那种软软的、热热的触感舒服极了,小林夕很是贪恋这种感觉,身子不由得贴向了外婆。

外婆又一只大手抓住了她的两只小手,心疼地说:“别动,等把你暖热了你再动,别想给我个后背自个睡,我得搂着你睡!”

“外婆,我已经长大了呀,不用你再搂着我睡觉了。你放心,我不会踢开被子的!”外婆好像把她搂得更紧了。

在林夕常年居住在外婆家的那些年头里,他的大舅在河南师范大学读书,小舅在内乡师范就读。两个舅舅是同年考上学的,一时间惊动了周围的山乡,那时毕业是包分配工作的,意味着今后他们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老百姓眼中的“公家人”。提起他们家,村子里人人羡慕。

屋后的邻居是林夕外爷的叔伯兄弟,他们和外爷是一个爷爷的。论辈分按排行,林夕该叫二外爷。二外爷早年由于生活条件差,又加上积劳成疾,不幸染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医治,中年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当时只有大女儿刚成年,两个儿子还未成年,一个刚上初中,一个还在小学。大女儿跟着母亲风里来雨里去,尽己所能帮着母亲维持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后来,大女儿嫁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外乡。听说那个男人老实憨厚,是个过日子的人。大儿子初中毕业,由于经济状况不允许,只好辍学回家帮着母亲挣公分,养家糊口。

最小的儿子总算是在苦难中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又赶上了大好的时机(已恢复高考,可以上大学),高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的进入广州军医大学深造,后来又硕博连读,最后留在了广州一家医院工作。在南方安顿好后,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把他受苦受难、坚毅刚强的老母亲接到了广州悉心照养。

又过了几年,他回到老家,把在家种地的大哥大嫂在市区找了个他们能胜任的合适的工作。自此,他大哥一家带着孩子定居在了老家所在的市区。再后来,他把大姐的高中毕业的女儿也在一家企业找了一份较轻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