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请旨归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王峻真的去了靖安司,他没有诳信安王李祎的意思,大唐军进兵当然需要大量的不良人打探消息。可是作为世家弟子进入不良人的王峻算是第一人。

王峻不知道危险吗?他当然清楚,但是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王峻主要去的方向是西域的方向,王峻有自己的优势,他是进士出身,这身份,在草原上,那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对于突厥各部人而言,他们现在惊惧到了极点,因为那个熟悉的大唐军队,它正如闪电般归来。

此时的契丹人的大帐设立在了原来松漠都护府,

契丹族的起源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但史学界普遍认为,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湖族系鲜卑支中的宇文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建立过国家。其族称最早出现在《魏书》中。北魏时期,契丹中的8个部落仍然各自为政,用马皮和皮毛与北魏作交换(商业贸易),但由于游牧不能养活持续增长的人口,以及资源越来越有限,他们又频繁地入侵北魏的边塞。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带领部族归属唐朝,被赏赐以旗鼓,从此以后,旗鼓就成为契丹族中权力的象征。

648年,唐朝在契丹族9个部落的居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当时的联盟长窟哥作为都督,并赐以李姓,契丹族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一直到武周时期,因为武则天对外政策的失误,契丹与唐朝不通互市,契丹以武周不是大唐,出言讥讽,双方关系开始恶化,后被墨啜可汗以武则天义子的身份征伐,自此归附墨啜可汗长达十四年之久。

此时东北除了契丹还有黑水靺鞨人(后来女真族),原居住于渤海国北边。

契丹的酋长失活在自己的大帐内来回度步,嘴里喃喃道:“大唐养精蓄锐五年,忽然猛地砸出去一拳,将墨啜可汗的王庭给灭了。

墨啜可汗现在头已经在长安,大唐军在瀚海大获全胜,草原再次回归大唐。

至此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以信安城首,皇帝的叔叔信安王李祎镇守信安城,对草原进行王化。

三个都护府均不设置壅门和备守之具,旨在鼓励军士们迎敌奋战,积极进攻而不做消极防守。内重以三受降城为代表,张仁愿不置城门防守用具,意在“兵贵进取,不利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首望城者,犹应斩之,安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同时再增设骑兵巡游部队,与烽警互为依托

外重防线的烽堠燧台大致上沿袭汉朝西北长城的特点(这未必是刻意模仿西汉,而是根据当地的地形、军事形势以及时间的紧迫等因素设定),以点连线,发挥通讯警戒的作用。

如此看,三城系统就不只是单纯的防御工事,而是多重建置、防守与巡游结合、攻守兼备的御边体系。

东受降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占据黄河东岸渡口,背靠华北腹地;中受降城位于今包头,扼守朔方郡的北大门;西受降城位于今巴彦淖尔,控制南北交通的要冲。这三座城池“皆据津要”,从东到西间隔数百里排列,完全覆盖黄河几字弯,将富饶的河套地区全境置于唐军的控制之下。

三城虽然属于边城系统,但其规模显然已超出国家的常规定制。以烽堠为例,国家定制:“凡烽堠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若有山岗隔绝,须逐便安置得相望见,不必要限三十里)。”

李隆基自开元一年,按贞观旧例,允许草原人民在西受降城与大唐进行贸易。唐朝为表诚意,每年输送丝绸“数十万匹”至于西受降城,“就边以遗之”。

而草原上的羊马各类牲畜,则作为交换物资进入大唐。可以说双边各取所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华夷安逸,甲兵休息”的太平局面。

当时的李隆基可不想四处树敌,那时大唐朝几乎是四面受敌,吐蕃、南诏、渤海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自从以西受降城作为和草原部落的贸易点之后,唐朝以“金帛”大量购入良马,将它们安置在河东、朔方和陇右一带放牧,并与唐朝骏马交配,如此一来草原马匹的优良基因使得唐军战马“益壮”,这点在战争中大有裨益。

到后来,除了草原民族之外,漠北的铁勒,还有东北的粟特人、靺鞨人等等也来到了西受降城。开始的时候,西受降城每年买卖马匹的规模在三四千匹左右,可是之后竟然逐渐暴涨到了一万四千,价值50万匹绸缎,这自然是因为西受降城商贸繁盛,各地商人拼尽全力增加贸易规模而导致的结果。

不过李隆基也发现各部落首领垄断的互市的交易,这样部落首领就控制所有部族。所以李隆基在河套新设六州,对跟随大唐征伐开始的归降的四十个部落进行编户齐民,把首领和百户以上人员全部要求进长安佛寺进行三年忏悔。

这些部落的部族内迁到集宁城、信安城、云中城、靖安城之间的新设六州,京军会在各城各留守一军,其余大军开始对契丹成立渤海国进行围剿。

此时的契丹的酋长失活老态龙钟的坐在渤海王府,即便是最小的满都鲁,已经有了当初元昭宗临危不惧的风采。

大将可突笑着说道:“打起精神来,这是怎么了?大唐军队的实力本就如此,我见了不止一次了,难道是这十几年大唐的安稳,重燃了你们的雄心壮志吗?”

大将可突紧了紧大氅,摇头说道:“如此不臣之心,若是被大皇帝知道了,我们连这松漠府也没法呆了。”

酋长失活坐在主位上,他是酋长,他无奈的说道:“我当然知道大唐会赢,可是这也太快了吧。”

“如果唐军有这等实力,我们为什么还要维持我们庞大的军队呢?”

“保卫靺鞨人吗?”

大将可突摇头说道:“是为了让人们相信契丹人受到了保卫。”

酋长失活眉头紧皱的说道:“让大唐人?”

“不,不。”大将可突做了一个十分夸张的表情,看着脱脱不花说道:“不是让大唐人相信,是契丹人。”

“大唐知道契丹的军队无法保卫契丹,是让契丹人相信契丹受到了大唐保卫。”

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全都呆滞的看着大将可突,他们至此才终于彻底理解了契丹人军队存在的意义。

大将可突虽然不想承认,但这的确是现在的现状。

他笑着说道:“很意外吗?”

“事实上,这也是贞观年间的常态,我们能够放牧,需要感谢大唐文皇帝的宽宥,和当时大唐北方人口稀松,无力继续北征和有效统治松漠和渤海行都司。”

酋长失活叹了口气,现实如此的残酷。

不过他很快就振奋了精神,反正挨打的突厥人,又不是契丹人。

他坐直了身子说道:“墨啜可汗当初送来了书信,想要借道松漠府,从山海关南下,直入幽州。”

大将可突呆滞的说道:“墨啜是疯了吗?就算是我们借道给他,他从山海关而入,一旦大唐军再次占领山海关,那他就像是钻进了渔网的鱼,哪里还有挣脱的可能?”

“墨啜可汗人如此,是自取灭亡。”

大将可突完全无法想象,墨啜是如何做出这种决定,虽然勇气很大,但是也就是勇气而已了。

现在大唐京师处于战争迷雾之中,到底有多少军备,有多少军卒,都是一个未知数,这贸然前往,在大将可突看来,真的会死。

酋长失活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我们当时应该答应墨啜,哪怕是不配合墨啜进攻,我们只要帮他站稳了山海关,他也有退路不是吗?”

“大唐胜,突厥大败而归,自然无力谋求汗位,大唐败,那更好不过了,草原部落可得少许的安寝之日。”

酋长失活是三个孩子父亲,确切的说,三个孩子血脉尊贵,他们是酋长的儿子。长子在墨啜可汗那里做质子。

他老了,凭借着最后一点老脸,想把契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让墨啜宽宥了自己的长子。

但是酋长失活依旧是喜欢冒险的人。

大将可突紧了紧大氅,无奈的说道:“我的孩子们,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

“即便是天上的苍鹰在狩猎之前,也要看一下猎物是不是好对付,我们作为长生天下的勇士,难道不需要观察一下大唐军队吗?”

“在大唐军前进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大唐军团所向披靡,我们看到了龙啸军如同波浪中的礁石一样坚挺,龙骧军呢?”

“大明可是有十二支禁军,你们没发现,我们自始至终,就没有看到龙骧军和龙武军的出战吗?”

“他们在哪里?”

大将可突说完,脱酋长失活立刻背后生了一层的冷汗,几位各部酋长异口同声的说道:“以身为饵?!”

大皇帝在京师钓鱼的传闻,早就传遍了草原,老是钓不到,也成了一种戏谑,虽然大家嘲讽大皇帝的钓鱼技术,但是从来没人敢小瞧大明皇帝。

酋长失活一说,立刻让三个人全都呆滞了,还有四个出京禁军在哪里?

大明十二支禁军,出征八支禁军,现在三支禁军,都在阴山余脉,两支军队在集宁,但是另外三支禁军呢?

“墨啜可汗已经传首到了长安一月有余,那现在大唐军队不是向我而来吧!”酋长失活站了起来,冷汗直流,大声的喊道。

酋长失活突然明白,这是一张大网,集宁控制契丹西出是山口,瀚海都护府控制靺鞨人和渤海国北上和西出的道路,也让契丹陷入其中?

那三支禁军现在在哪里?山海关没有看到唐军的到来。辽东的安东都护府靠海,难道那三支禁军是从海上过来的。

那要面对大皇帝的怒火!

差点就着了大皇帝的道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