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军心民心(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大唐的军队,十分的忠诚,这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大唐军队的御林卫和六品以下武官都是武学堂培养的,这是大唐军队的中坚力量,大唐军队的俸禄是朝廷支付了一部分,其余都是大明皇帝赏赐的。

大明军队纪律是由御林令官进行维持的,御林令官是天子亲徒教谕而出,上上下下都是天子耳目。

这只大唐最能打的十六军团,不是他郭元振或者某一个将军的,是大唐皇帝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郭元振要御林令官,监军御林长官王峻可以不给,因为李祎只是总督军务,但若是陛下的敕谕,他必然要遵守,违抗圣旨,自然有人为陛下尽忠。

忠诚!

王峻虽然平日是只发掌印火牌,但是王峻可是配龙纹横刀在军中,一旦李祎抗旨不遵,其下场,就是必死无疑。

但是李祎为什么要抗命呢?

他没理由。

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在他手里,他只要不乱来,信安王的王爵就在,现在勋位有些低,从三品护国将军,但是一品太子太傅职位是就在不远的地方,向他招手。

李祎笑着说道:“那我去组织百姓,武清侯真的不要去看看吗?”

王峻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这李祎,越来越像陛下,整天下钩子钓鱼。

当我王某人是吃豆腐长大的,满脑子都是浆糊不成?

开玩笑,能上你这个当?

李祎站起身来说道:“那王少卿忙着。”

“送信安王!”王峻乐呵呵的说道。

大明的朝堂上,怎么这么多钓鱼佬,要钓鱼去河里钓去!

李祎面色一整,坐直了身子,十分严肃的说道:“墨啜可汗已被刺杀,突厥各部群龙无首,百姓大乱,四散奔逃被我大军收束集宁建城。”

“我命令全军,枕戈待旦,稍有异动,立刻大兵进剿!绝不姑息!”

军队是压舱石,军队有着极其鲜明的底线思维,那就是保持稳定的最后手段。

一旦集宁这些四散而逃被收束的百姓,在某些人的鼓动之下,揭竿而起,偷袭大唐武库、粮仓等地,那就不能怪他李祎了。

陛下虽然不擅谋,但是擅略,这一点上,陛下也多次在军事会议上,说的很明确了。

“喏!”诸将领正襟危坐,大声高喊,这是将令,不遵者斩!

李祎深吸一口气说道:“忠心大唐、九死不悔!”

“九死不悔!”

李祎要的御林令官很快就齐聚一堂,李祎看着站的笔直的御林令官,笑意盎然的说道:“大唐的军队所向披靡横扫突厥残部,突厥人望风而降,各部百姓争相归附大唐。”

“这是大唐军的军事胜利,我们不止一次见识到了大唐军队的强大实力,正是这种实力,让突厥人、让草原人望风而逃!”

“那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唐军队,又回来了。”

“但是,陛下明旨,只有军事胜利,是远远不够的!军事胜利只能让敌人失去抵抗能力。”

“我们御林令官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大唐的政治胜利,进而让敌人最终屈服于我们的意志!”

李祎说的是陛下当初出战之前,叮嘱的原话。

这番话,在李祎看来,已经非常浅显直白的讲明白了,什么叫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姚崇一直想知道,开元年间大唐军队的胜利,和贞观年间的胜利,有何不同。

就是这四个字,政治胜利。

“军事胜利依靠的是手段,是意志,政治胜利依靠的是什么呢?”

“陛下在授课的时候,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民为邦本,以民为本。”

“诸位御林令官已经跟随大军征战三个月有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的体会,一定比我要讲的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那么检验你们的时刻到了。”

“现在,每五人为一队,组织百姓结成甲、里、乡,准备安置百姓,组织百姓夏耕,组织百姓修建官道驿路,挑选里甲首、里正,义勇团练队正。”

“组织百姓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保卫自己的家。”

“现在出发吧!”

李祎为什么不耗心力?

当初李祎、郭元振和陛下,论汉朝霍去病军部队战斗力极其强悍,八百骑兵冲击匈奴十万大军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到底是如何养成的。

郭元振说,做在前面。

陛下知行合一,把事情,面面俱到的做在了前面。

李祎更觉得自己闲庭若步的来到了前线,然后回去再捞一块奇功牌。

得来全不费工夫。

大唐军队的强无敌,是大唐皇帝的强无敌,这一点上,无论是李祎还是郭元振,观点上,出奇的一致。

“忠心大唐,九死不悔!”御林令官站直了身子,齐声高呼!

大唐御林令官,飞骑尉郭子仪,此时也在集宁。

看到官员谏言与民争利是不对的,谢、虞、魏、孔、张家中,世代以贸易为生,他们孩子所看到的,所见到的,都是势要豪右之家在做善事,毕竟那些恶事,大善人们等闲是不会让孩子们看到的。

正如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一样,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做的事,既见不得光,更见不得人,只要被发现,就会倾覆。

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恶,所以他们会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做的恶吗?

不会。

所郭子仪带着李、崔、卢、郑、王家中勋贵弟子,这次已国子监实践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了这次集宁军营,他要看看,到底陛下是对的,还是错的。

其实还是那个最初的问题。

缙绅离开了百姓那肯定活不成,那百姓们离开了缙绅能不能活呢?

在这些世家弟子的潜意识里,百姓和缙绅相扶依存,就像是海里的寄居蟹离不开蚌一般。

这些弟子还没有单挂,目前并不是一个贪官污吏,更不是一个卖国求荣之徒,他因为读书识字,而且有丰富的跟百姓打交道的经验,成为了一名国子监的学子。

他跟随着众多的御林令官,开始组织百姓。

这些世家弟子不是没有和百姓们打过交待,但是面前如此凄惨的百姓,他真的是第一次见到。

郭子仪搜肠刮肚,找到了一个很合适的形容词,那就是麻木不仁。

郭子仪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三四百人,如同饿狼一般的眼神,有点惊惧。

这是聚集到集宁的百姓。

此刻的他们身无分文,此刻他们无家可归,此刻的他们瘦骨嶙峋,此刻的他们眼神中只有冷漠和心如死灰。

一个个都像是活死人一般。

郭子仪十分惊惧这种眼神,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