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靖安府(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这里是盐铁会议,不是含元殿的弹劾,更不是紫宸殿的制定政策,而是讨论财经事务。

在建设完河套三城以后,以内三座受降城为界限,形成了鲜明的两个世界,山外九州因为兵祸,人人惶恐,人人惊呼大明要完,山内各道,歌舞升平,好多人以为突厥人根本打不进来。

李隆基笑着说道:“朕常听闻,吐蕃人、突厥人他们常年居无定所,随水而栖,每年不同的季节,他们都会如同候鸟一样迁徙。”

姚崇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何谈及此事,但还是俯首说道:“的确如此,比如凉城,在蒙古人的说辞中夏盘营,就是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到这里来放牧。”

李隆基点头说道:“朕亦听闻,吐蕃人、突厥人因为贫寒的生活条件,十四五岁,他们就必须要参与作战,而且一个部族的迁徙时,战时能达到二三十万人,他们自带牲畜。”

“突厥的可汗、吐蕃人的赞普,甚至不需要支出任何军费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军士。”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突厥人看似不费一缗可以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但是只要战败,就是举族危亡。

他们用以维持军纪的手段,很多时候,都逼必须要使用屠城的方式去维持。

因为他们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发财、劫掠,所以,他们南下总是伴随着一阵阵的屠掠。

姚崇点头,无奈的说道:“他们十多岁的孩子的确需要参战,的确没听说过突厥人需要支付给军士们月盐银,来让他们作战。”

所有的群臣都呆滞的看着陛下,这为何又说起了瓦剌人和鞑靼人呢?

这好好的财经事务专题会议,要改成军事会议了吗?

李隆基忽然开口问道:“突厥人获得一个战士,只要部族生孩子就够了,但是我们呢?你们知道现在京营一个军士,需要多少钱吗?”

无尘一人拿出一个小算盘来,开始噼里啪啦的算账。

王敬业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这直接就陛下的面前算账了吗?

无尘很快就站在朝廷的角度,算完了这笔账,吐了口浊气说道:“组建一支二十万人的常备军队,至少需要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这是用徭役折银去计算,而维持大唐京营每年每军士折银,大约是十五两银子。”

“按京师米价去折算,需要六百万石粮食,才足够维持京营的常备,而大唐在睿宗、中宗年间的到京的赋税,大约只有三千一百万石左右。”

挠了挠头说道:“内帑光放赏就折腾了三百余万两银出去。”

“现在稍微好了些,银币一枚,平厘七钱,但是每年依旧需要百万银币以上。”

“折粮大约需要两百万石。”

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大唐的人丁从贞观年间的二千余万,增长到了现在五千余万,大唐军队的维持成本从贞观年间的年四百万石,增长到了年一千五百万石以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朝廷的赋税,中宗时期甚至低于贞观年间。”

“当时吐蕃人蛰伏,突厥人龟缩,契丹摇尾乞怜,任谁去看,都会觉得,唐军如此高的花费,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朕才说,当时只道是寻常。”

兴文匽武是一个大课题,每次盐铁会议,都会讨论一番。

姚崇是站在军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朱祁钰是从君主或国家支出的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那时大唐朝实在是太穷了。

其实国朝之初,获得军士的成本较低,贞观年间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都不算昂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种成本便愈加高昂了。

这在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在开国的时候,可以大肆鲸吞天下开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矢,便无法再支撑了。

这里面的因素很多,财经事务无法支持,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李隆基又补充了一句说道:“当然,天下诸事并非完全的财经事务问题,比如郭元振大元帅在神龙二年,调动西域各国百万大军威逼吐蕃合盟,这组建的费用花了多少?一纸政令耳。”

群臣沉默了许久,陛下思考问题,始终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这种视角带给群臣的冲击力,是极其摄人的,他们从未思考过此中的缘由。

当时只道是寻常,又道尽了多少那些在后世看来极其愚蠢的政令,其背后的原因呢?

“陛下圣明。”李济俯首说道。

他连连感叹,因为是亲历者,他从来无法以一个旁观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反而陷入了一种死胡同里。

当时明明是对的,为何现在又不对了呢?

他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正如他那天说自己诚无德一样,今天坚定支持,后天坚定反对。

胡李济此句真心实意。

“陛下圣…”

李隆基打断了群臣的附和,笑着说道:“如果从单纯的财经事务的角度来看,训练大量武备团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唐军队获得军士的成本,其实非常省钱了。”

“一个武备团练加入京营,参军之后,他的训练成本远远小于一个百姓参军后的训练成本,所以大家问要不要训练武备团练,还是要的。”

“让军士家属可以参加屯营法,使用土地支付军士报酬,也是一种减少朝廷开支的无奈之举。”

“大家问是不是要在河套地区设立屯营法,也是要的,我们可以快速的获得大量的军士,来抵抗突厥人对河套地区的觊觎。”

魏知古眼睛一亮,事实证明了一个能打胜仗的大唐军队,何其的重要,但是维持一个能打胜仗的唐军,又是何其的昂贵。

大唐禁军存在的必然性,就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这么一大笔开支,从哪里来?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去维持武备团练,就成了一个户部需要头疼的问题。

户部尚书魏知古高呼一声:“陛下圣明!”

能省钱的陛下,就是圣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