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兴文匽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大王,殿下喊臣要做什么?”一个长史一溜烟的跑了过来。
他名叫李炳辉,并非进士出身,河北道密州人。
他只是个举人,考了几次科举,每次都是名落孙山,这眼看着没钱接着考了,索性就在吏部挂了名打算做官。
王府的长史不好干,但是一直在不任职视事儿,更不行,陛下最近推行一体纳粮,他挂靠在名下的田亩,立刻就退潮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是李炳辉可没埋怨,也没像河北道的那些个举人高呼,我们要特权!
那是要特权?那是要铁拳。
当今陛下可不惯着他们。
所以,吏部通知他来寿王府当长史,他在吏部挂了名,又去了礼部报道,最后在长史府呆了一个月,就奔着寿阳来了。
寿王李英是个很有趣的人。
至少在李炳辉看来,这个人并不蠢笨,而且出手阔绰,赏赐下人,都是百两、百枚为单位,最近还仗着自己嫡皇叔的身份,从京师换了五万枚银币回寿州。
至少李英,没有像郑家一样,明火执仗的搞造反。
李炳辉看着兴奋的李英,就有点头皮发麻。
寿王李英终于开窍了,要造反吗?
当然不是,李英是个大聪明,他能看的明白,谁会赢。
李英乐呵呵的说道:“你带五百…不,一千银币做香火钱,前往真武山太虚观,求一把灵剑来,送到京师去,保佑我大唐旗开得胜,屡战屡胜!”
李炳辉摇头说道:“殿下,一千银币也太多了啊,一把桃木剑才价值几何啊?不好,臣以为啊,咱们上份贺表就好了。”
“陛下也不喜欢这个啊。”
“陛下最担心什么?最担心殿下和那郑家一个样儿,那咱们只要表示恭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陛下就不会对寿王府怎么样。”
李英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京师的银币贵,寿阳的银币更贵,一枚银币快能换三两银子了。
没办法,银币可以拿出去花,银子不行,银子拿出去花,乃是犯禁。
李英走来走去说道:“你不懂,陛下一点都不担心孤造反!”
“相反,陛下还正等着呢,寿王府一反,天下诸王跟着动,陛下正好一锅烩了,省得麻烦。”
李炳辉愣愣俯首说道:“殿下高见。”
李英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李炳辉看着那一根胖胖的手指,愣了许久才说道:“这不一根手指吗?”
李英负手而立说道:“错,自古至今,天下亲王造反,最后登极为天下之主的只有一家,那就是太宗皇帝。”
李炳辉如同恍然大悟一般,他当然知道李英伸出那一根胖胖的手指是什么,但是他不说,他让李英自己说。
寿王殿下要表现自己过人的聪慧,过人的远见,李炳辉自然要配合,他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说道:“殿下高见。”
李英颇为我心满意足的说道:“去,把孤前几日画的平胡图,送到京师去。”
“孤没别的意思,就祝我大唐军屡战屡胜,天下无敌!”
“孤亲手画的,总不能说孤没诚意吧,还有前段时间命人做的七德歌乐谱,送到京师。”
李炳辉示意宫人拿过来了李英画的平胡图,这图画的好不好?
在李炳辉看来,画的极好,只要向朝廷表示恭顺,不给寿王带来灭顶之灾,李英就是涂鸦,李炳辉都能给他夸出花来!
毕竟艺术,全靠解读。
当然,宁王李隆范擅长绘画,李英也不弱,这画的确是大气磅礴,是李英用了半年的闲散时间,亲手画的。
是去年陛下翻身子,平寇的图,图里是大唐军将怒吼,大军冲杀的场景。
李英看着装裱好的话,“这图怎么样?
李炳辉俯首说道:“好!好得很,精彩绝伦!”
李英在寿王府的小日子,可比李隆基在京师可舒服多了,美人在怀,每日都是丝竹之声靡靡,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朝臣会指着鼻子骂。
皇帝不勤政,会被骂,藩王不视政,那是修德,会被夸的。
当皇帝干嘛?累又累的很,还没功夫享乐,修个殿、盖个园子,被朝臣骑在脖子上骂,不享乐,不盖园子,追求文治武功,还是被指着鼻子骂。
当皇帝干啥?天天挨骂,还不如做王爷舒坦。
李英晃着略有些肥胖的身子嗤笑的说道:“你知道为何在大唐造反,就是找死吗?”
李炳辉什么人?从京师来的举人,他能不知道为何是找死吗?
大皇帝在长安和东都的城墙上放置许多神火飞鸦,一个神火飞鸦有一人高,不是吃素的,一支能炸塌一座房子,都装了一年多了,也没响过。
哪怕是打到京师城下,那也攻不下。
两都十二禁军什么水平?那是陛下亲手打造的虎狼之师。
一旦十二禁军回京,甭管什么人造反,还不是被大皇帝给抓到京师,明正典刑?
但是李炳辉俯首说道:“臣愚钝,不知其详。”
李英连连摇头说道:“你看你,就知道死读书,读死书,遇到点事,就只知道愚钝愚钝,你这要到了朝堂上,愚钝愚钝的,是会被罢官的。”
“不过咱寿王府不讲究这个。”
“你看啊,陛下京营的确是出塞了,对吧。”
李炳辉不住的点头说道:“对呀,出塞了。”
李英继续说道:“看似陛下,我那个侄子手里,是不是没什么兵力了?”
李炳辉小鸡啄米一样点头说道:“对啊,陛下没兵了。”
李英一拍大腿大声的说道:“大错特错!”
李炳辉面露疑惑的问道:“哦?怎么说?”
李英负手而立,看着天边,颇为意气风发的说道:“京畿直隶那些个武备屯营,各个都有武备团练!”
“谁要说武备团练不是军士,那也先也第一个不服气啊,也先也是这么想的,蠢的很。”
李炳辉一副了然的模样说道:“殿下高见!”
李英深吸了口气说道:“你觉得孤是那种蠢人吗?”
李炳辉用了的摇了摇头说道:“那不能够啊。”
李英吐了浊气,在平虏图前,看了半天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收起来吧。”
李炳辉大声的说道:“好勒!”
他将画,小心的卷了起来,放进了檀木盒子里,下面铺着罗表金布,这画送京师,绝不会变了样。
陛下看了,一定知道我寿王府赤胆忠心,绝无二心。
“李长史啊。”李英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
李炳辉一愣,随即低声说道:“诶,殿下您说。”
李英神秘兮兮的说道:“你可知陛下为何到此时还没抓拿郑家那小子?孤都知道他要造反了!”
李炳辉面露疑惑的摇了摇头说道:“不懂,殿下怎么看?”
李英立刻露出了智珠在握的表情,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孤告诉你,陛下就那这郑家嫡子钓鱼呢,钓鱼你知道吧,得先打个窝吧,这郑家就是那个窝。”
“你看吧,谁跟郑家联袂,谁就死定了。”
“这在兵法里云: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李炳辉叹为观止,俯首说道:“殿下高见!”
李英满意的笑了。
相比较之前那个长史,他看李炳辉顺眼多了,你看这一言一语,既满足了李英指点江山的雄图壮志,又满足了他安于现状,安于享乐的心态。
“好了,去吧。”李英乐呵呵的说道:“对了,让唱班、戏台搭起来!让伶人、乐工吹打起来!让舞姬、歌伎舞起来!”
李炳辉俯首领命而去,走出了寿王府承运殿,重重的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寿王要造反,他还想着怎么跟朝廷打小报告。
不过寿王李英,是个大明白。
李炳辉匆匆而去。
寿王是个大明白,但不代表谁都是大明白。
同样位于河北道的荣阳郑家嫡孙郑烁潇就是大糊涂。
相比较恢宏无比,住三五百人,都显得空旷无比,每日丝竹之声盈耳,画个画都有人变着法夸赞、手握三万顷田,每天的日子除了享乐就是享乐的李英。
荣阳郑家因为靠近兖州的孔府,所以家中弟子多以儒学为主,大唐尊称老子为先祖,以黄老道学治国,崇尚武功,郑家就是考上进士,也多是礼部官员,唐朝的礼部是六部之末,郑家多年来又不善经营商道,又经过几次突厥和契丹外族的入侵,郑家人口众多,有耗费巨大,郑家的实力远不如从前。
李隆基实施两税法,又实行武备屯营法,让郑家手握三万顷田,确要上交十抽一的粮税,荣阳郑家嫡孙郑烁潇,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也不知到哪听信传言,说自己有九五之相,就开始自己铸钱改国号!
造反的口号竟然是,唐皇失德,税法酷烈,逼得大家都要吃土了,
武备屯营的百姓,比士族更像皇帝的孩子!
他们世家弟子穷的都快去吃土了。
为何郑烁潇如此胆大包天敢造反呢?
因为他的姑母,是中宗李显的贵妃,而姑母的儿子后面被贬为庶民。
他打的旗号就是恢复中宗皇室,不仅仅自己造反,还联系了突厥和契丹,一起造反。
而突厥和契丹可以组织十二万士兵,就是广通王和阳宗王造反的底气。
郑烁潇倾尽家财,打造了很多的金银币,虽然是翻砂浇铸法制作而成。
但那也是金银币。
郑烁潇走过了自己的银坊,对进度颇为满意,他侧身问道:“各位统领,不要惊慌,我们做的极为机密,绝对不会被皇帝发现。”
契丹勃合力低声说道:“可是我听说,咱们已经被发现了。”
“河北道观察使杨瑒身边御史前几天告诉我们,王府一体纳赋,我们少一个子,都不大行,二哥也来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