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禁军出京(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要了什么?

他要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姚崇都以为皇帝要打灭国战争,才会有之前的姚崇颇为担心的奏对。

他要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才会问,有没有人骂他。

骂就对了。

李隆基不在乎名声,他们骂的越狠,李隆基打出了成果之后,打出了胜利之后,收获胜利果实之后,他们才会更加心服口服。

大唐皇帝始终处于一种被某些官僚否认和辱骂的君状态,李隆基的盐铁专营,官邸法,两税法、公廨钱坊盛源通,成立集中铸币工坊,发行银币,熔炼武周天枢,压制新的开元通宝,就连城区和军营粪便都让卫公署衙门包揽了,让一些门阀士族官员大骂皇帝与民争利。

他们反而会陷入一种自我否认的循环之中,怎么越骂,大唐越强呢?

他要了整整九万辆武纲车、二十万力役、五百万石粮草、一百万斤火药、五万副的鱼鳞甲、两千副明光铠、六万六千弓弩、九十万箭矢、火钻二十万、皮甲十万、抛射火药包六千包、神火飞鸦近一千、马二十万匹。

需要注意的是马匹,多数都是驽马,负责驮运粮草,负责机动,不负责作战。

大唐的军马还是太少,大唐两京十八万禁军和十二边军四十万边军,只有十五万骑兵,既有马匹问题,也有骑兵养护耗费极大,一个骑兵相当于养十个步兵。

李隆基在兴庆宫也养了360匹军马,这可是随行皇帝御林两千多玄甲羽林军马。每次出行也只有一百多人骑马,骑兵是一人三骑才能保持日行百里行军速度,后面的人也只能乘坐马车追赶,好在现在马车有双马拖车。

李隆基的五百万贯打突厥六万人,指的是消耗。

主要是给二十万力役的征调补偿,五百万粮草、以及消耗品的火药、箭矢等军备,以及犒赏。

“陛下啊,这是不是准备的太多了啊!这是准备拿银子砸死突厥人吗?这也太看得起他们了吧。”魏知古十分心疼的说道。

虽然这里面绝大多数的消耗品都是皇宫太仓出钱督办,可是他看陛下花钱也心疼。

李隆基笑着说道:“钱不花出去,堆在仓库里,也是发霉。魏尚书,朕记得你以前不这么斤斤计较,做了户部尚书这么久,越来越扣扣索索了。”

魏知古伸出三根手指说道:“突厥墨啜可汗人在多伦可战壮丁最多三万人!”

姚崇咳嗽了一声略微有点心虚的补充说道:“料敌从宽,未虑胜先虑败嘛,既然要打,那就倾尽全力的打。”

“毕竟还有突厥人不服王化,若是再加上墨啜汗王,突厥人的实力也是很强的。”

“嗯,很强。”

姚崇这话说的,契丹人、吐蕃人和突厥人,理论上有可能联合在一起分别对大唐进行多处侵略。

魏知古深吸了口气说道:“那就算他十万人!那二倍击之,这也太多了。”

“姚明公,我可是总督粮草军务,可是知道军队的事儿,不是不知兵,料敌从宽固然不假,可是这也太宽了,都料到西域去了!”

“太多了,京畿都要被掏空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那都造出来了,那你说再毁掉?不合适啊。”

魏知古忿忿不平的说道:“如果陛下所说打下多伦、保住河套,真的有五成利,那给朝廷的谷租,怎么也得…三成!”

李隆基面无表情,并未说话。

这个户部尚书,果然是灯芯只有一枚的主儿。

高力士咳嗽了一声说道:“那最多一成半,剩下两成半的利,是太仓的,咱家也是看过账目,很多都是太仓给银督办,功赏也是由太仓出钱。”

“这样分成是最多的了,这还是陛下宽仁,内承运库太监明镜,本来是打算三七分,内帑占七成的。”

魏知古吐了口浊气说道:“那这些东西也都是六部置办,四六开,内帑四。”

高力士摇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账本说道:“武纲车给银十二万督造,火药给三十万贯督造,明光铠给银币十五万督造,鱼鳞甲给银币二十万督造,弓弩、抛石车给银币十五万督造,马价给银五十万购置。”

“请问魏尚书,户部这次出了多少银子啊?”

魏知古叹了口气,高力士账本上还没算放赏给银,太仓出的的确比户部要多一些。

郭元振目光流转,坐直了身子说道:“当年太宗皇帝的时候,可是一分钱不给户部,气的房玄龄,破口大骂,包括市舶司和贡市,都是太仓收入,陛下肯拿出来一半,私以为,已经是很好了。”

“魏尚书非要陛下,用户部的物料做买卖,赚的钱都进太仓的腰包才肯吗?”

“去岁年修建海港和督建海船折银了大约六百万两,让今年几百艘官船出海下西洋,可是一分钱没收回来啊。”

“其中六十三艘宝船,当合计折算耗银十八万九千两,五千料遮洋船的工价为四百九十两,料银约一千三百两,合计约为一千七百九十两,整个船队除宝船外的造价,为三十五万八千两。”

“南洋舰队船只,总造价约为白银五十四万七千两。”

“算上松木二年小修,三年大修,五年改造,杉木三年小修,六年大修,十年改造,年支出十一万两。”

“还有两万七千人的军队,一年也要七万两的支出,最后海贸所得,皆入太仓。”

“魏尚书啊,你不要逼陛下啊。”

就像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越大的组织结构,各部之间利益就像九头蛇一样,各不相同,甚至还会相互撕咬。

礼部是个清贵的部门,很少需要用到动银子的地方。

姚崇眉头紧皱的说道:“当初房玄龄,讨不到海贸获利,就告诉魏征,魏征在太极殿直谏皇帝与民谋利,侵占民财。”

当时太宗皇帝打算亲征高丽,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下朝后气的要杀了魏征,幸得皇后劝住。

魏知古摇头说道:“可太宗并没有杀魏征。”

“魏尚书,皇帝太仓主要收入是皇帝隆兴商会,隆兴商会每年交税折银有三百万余银币,这是大唐皇帝给户部缴税第一位皇帝,也是缴税最多的商会。”

“不过贞观十一年,房玄龄问太宗皇帝讨要海贸获利,长孙无忌说服他的不再讨要的,魏尚书要不要再听一遍?”

姚崇明白皇帝需要稳定的边疆,需要强悍的武备,强大武备是需要大量银钱支撑,这是国家利益之争,他自然站在陛下这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