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谋划多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对北伐墨啜的作战,已经是保持自己一贯的态度,不干涉具体指挥,但是会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决心。

大约就等同于剿杀漠北墨啜之战我定调。

如果把战争理解,为大唐和突厥之间纯粹的理智行为,认为战争可以摆脱一切激情,以至于最后不再需要众多军卒、军将、御令官去参与。

而只是需要双方的兵力对比,对行动进行兵推就可以了,那是极为荒谬的。

那是兵推棋盘,那是娱乐…

李隆基知道自己不会指挥,他有自知之明。

无数次的兵推棋盘证明,他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指挥员,在没有高力士的帮助下,他在兵推棋盘上的战斗力,不堪一击。

他如果胡乱伸手,会让将领们非常难做。

无论是机枪挪十米还是空投手令,或者军从中御,都会招致战争失败的恶果。

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会发表长篇大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只需要制定战略目标。

他什么都没拿,直接走进了军机省作战会议室,来到了主座的位置。

诸多将领一看到大皇帝驾到,停止了议论,等到皇帝站到了长桌之前,郭元振立刻站起来大声的喊道:“陛下,万福靖安!”

诸多将领紧随其后铿锵有力的齐声喊道:“陛下,万福靖安!”

李隆基伸手说道:“唐军忠勇,坐。”

将领开会的风格和盐铁会议开会的风格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吵闹和反对的声音,他们都坐得笔直,等待着大皇帝的训示。

将领的生存之道和臣工的生存之道完全不同。

当然李隆基要是犯蠢驻跸意决战,非要驻扎在不利唐军地形大决战,将领也会反对,只不过他们反对的方式就非常爆裂了。

李隆基同样坐到了正中的位置,酝酿了一下开口说道:“朕未登基的时候,大唐先后丢失安西四镇七州、辽东九府,塞外七十二部落,这是大唐耻辱,也是大唐将士的耻辱!”

“我们的袍泽战死沙场,血仇未报,这是大唐军的耻辱!”

“朕刚登基的时候,墨啜部和吐蕃部送给了朕一份大礼,他们妄图破关而入,围困京师,逼迫朕定下城下之盟,这是朕的耻辱!”

“自大唐建国以来,九十余年来,从未有过的耻辱!”

李隆基十分平静,但是他的声音里的怒气,无论是谁都能够感觉得出来。

“大唐军队已经枕戈待旦了二十四个月,日夜不辍的训练,大唐的军队的成长,朕,每天都能看的到,你们的成长,朕,也能够看得到。”

“此战,朕只有一个要求,打出大唐的风采!打出大唐的军威!打出大唐军的骁勇!打出大唐的胜利!”

“将敌人打的抱头鼠窜,无论是在哪里遇到敌人,都将悉数杀死!”

“血仇唯有血偿!大唐与突厥人之间的血仇,不共戴天!”

“朕准备好了功赏牌,准备好了赏银,准备好犒劳军队的好酒好菜,朕等诸军凯旋!与诸君共饮!”

李隆基站起来说道:“下面由军武学堂祭酒,信安王李祎,主持此次作战会议。”

“恭送陛下!”军将起身大声的喊道。

李隆基的话非常的简单,他要求胜利,而且要求巨大胜利!

大唐军队十万禁军齐出京师,又有朔州、北庭边军军配合,将近三十万人,打突厥部墨啜人的六万人,若是不能大获全胜,那就是战败!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是一般的公理。

唯有大唐军队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才能让大唐,走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李隆基回到了自己的山长书房,拿出了香烛,将大唐为国捐躯英灵的灵牌转了过来,为了大唐盛世死掉的都是大明的好儿郎。

李隆基在等东都洛阳天枢熔炼完毕,那时会在那里建设一座大唐忠武英烈纪念碑。

还有大唐惨遭胡蹂躏的百姓,但是他们的血仇未复。

李隆基点燃了香烛,那些的冤魂再次游弋在李隆基的身边,他们低吟,他们嘶吼,他们面目狰狞,但是李隆基面色非常的平静。

“大唐十二团营再次出塞了,大唐军队没有失去他们的勇气,更没有失去祖宗荣光,再等等,朕定当拿也先的人头,祭祀你们。”李隆基看着那一炷香静静的烧完。

高力士一言不发的站在陛下的身旁,他知道这块灵牌,他知道陛下内心的执念,他更知道,陛下在诛杀韦后、安乐公主,还有太平公主,不仅仅是为了皇位,更为了告慰亡灵。

他都知道。

等到香火燃尽,李隆基伸手将灵牌翻了回去,那些游弋的亡灵消失不见。

高力士默默的打开了窗户,散掉了那些烟火气。

李隆基站在窗前,默默的等待着军事会议的结束,这段时间内,他什么都不会做。

什么是战争?

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真正目标。

迫使敌人服从大唐意志的暴力行为是战争。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多的伤亡,就能解除对手的武装或者战胜对手,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

儒生奉行周礼,也是如此美好的愿景。

李隆基从不苛责朝臣们厌恶战争这一种残暴行为,那是人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但是突厥人几次劫掠大唐,杀掉了大唐将近五十万的百姓,这迫使李隆基不得不在大唐推行武备屯营法,来恢复陇右、河东、河北道的人口。

故此可以证明:利用巧妙的办法,解除对手的武装,或者精神战胜对手,并不稳定。

不管这种想法是多么美妙,经济战、金融战、舆论战,都是如此美妙的想法,他们并不可靠。

这种美妙但愚蠢的想法,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

因为在两国交兵,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这些错误,恰恰是最糟糕的。

历史上无数次认为文化经济发展就能威慑对手,都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无论是白登山之围后的大汉,还是八王之乱之后的晋朝,亦或者盛世中的大唐,无不证明了这种美妙的想法,必然招致恶果。

大唐曾经走上了这种美妙且十分愚蠢的想法之中,在善于内斗,而且善待敌人的道理上,一路下坡。

所以大唐输的一塌糊涂,大唐用河北道五十万的百姓,说明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放弃幻想,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为什么这种美妙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战争是必然的。

战争从来不是兵推棋盘,它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无力抵抗,最终一方彻底臣服于另外一方的意志。

如果有一方能够绝对地忍受,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战争。

但是会有一方能够长期绝对的忍受吗?

绝不可能啊。

仅在大唐这九十余年,直接破关的突厥人、选择跟随反复横跳的吐蕃人、看到大唐实力衰弱趁火打劫的契丹人,无不说明一个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