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工商富国(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开军事会议,通政使要参加,开盐铁会议,通政使也要参加。
通政使虽然只是个三品的官,但是却是权柄极大。
李川浩持正守节,监察巡抚地方十几年,乃是治水、平寇、治蝗、兴修水利样样都做,李隆基查点了李川浩过去所有得履历,从潞州相识五年分开十年之久,李川浩的每到一地政绩考课都是上中,确定了是可用之人。
今天集贤殿讨论盐铁之事,主要是就是进行年度汇总,毕竟要过年了。
户部尚书金濂俯首说道:“户部今岁收到十五王府田册,按制折银,明岁太仓增银七十余万两,清查天下勋臣、外戚、缙绅、寺庙道观田册,按米折银约四百五十万两白银,明岁太仓预计增正赋约六百万两白银,臣为陛下贺。”
自从寿王府带头交税,李隆基下旨褒誉之后,十五亲王府陆陆续续的交出了田册,户部收到了七本,后续还在路上。
这笔银子不归内帑,而是要送到太仓,这是谷租,乃是维持朝廷用度。
就连李隆基也要缴税纳赋,各地皇田有将近九万顷,约等于三个寿王府,七十五万两白银,等到各王府的田册到了,京师米价折算,太仓增银约有八百万白银。
李隆基再次重申了一遍关于一体缴税纳赋的总纲:“祖宗把江山社稷交到朕的手中,朕不能把这江山社稷给败掉,谁要抗税,造反便是,朕应着。”
“归班吧。”
魏知古俯首归班,群臣从将要过年的欣喜中醒了过来,陛下还是那个陛下,并没有随着皇权的稳固,而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懈怠。
依旧是杀气腾腾。
这才是那个熟悉的陛下。
这中书门和门下省的谏议大夫,到底是怎么劝仁恕之道的,这怎么越劝越回去了?
姚崇在寿王送京师田册之后,就谏言,天下食利者,看似没有联合,其实颇有默契,一旦朝廷君威不振,他们立刻就会蜂拥而起。
一时的蛰伏,只是在图谋天变。
姚崇的仁恕之道从来没变过,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陛下的权势越重,天下就越少杀戮。
魏知古那套仁义礼智孝,念来念去,都是些陈词滥调,还不如李济的宗族礼法的那套,有创新精神。
李隆基对此食利者保持高度默契这一说法,深以为然,所以他才会不断重申,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说过的话,若是有胆子,尽管来碰一碰。
李济站出来说道:“陛下,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应祀祭都准备好了,奉陛下敕谕,一应节俭。”
李济在帮着皇帝打太极的同时,尽职尽责的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国家大事在戎在祀,礼部作为六部之末,自然不能马虎。今年一定要更加充足的准备。
李隆基今年没有准备搞大新闻,本来打算拿那个不开眼送到见太宗去,可是京军出去一个多月,长安城反倒比平常更为安稳了,连大街上打架的人都少了许多。
京军是出了长安,可是长安周边和东都附近屯营和武备府都不约而同同时间开始冬季演练。长安洛阳两都之间有五千多个武备屯营,九十多个武备府,一起演练就有相当处处都能看到几百人拿着武器和弓箭在组织队形对抗,军阵厮杀。
有多少人参与不知道,但郭元振最后说道全部加在一起不下三十万之众,怪不得长安如此安稳。
两都如此安稳,李隆基要是再抓人祭租,那不是暴戾了,而是暴虐了。
戾和虐,天差地别,那是逼着天下诸王府一起造反了。
工部尚书原是王守一是王菱的父亲,因为姚崇十策,外戚不能担任朝廷官员,所以王守一现在皇宫的将作大臣,主管皇宫的宫殿的修缮、园林、山泽草木及宫城、蕃客时蔬薪炭供顿之事。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工部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和水部司,其中工部司负责主管除京城以外的城池土木的工役程式(京城由少府监和将作监负责);屯田司主管全国屯田及在京文武官的职田及公廨田;虞部司主管京都街巷、园林、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之事;水部司主管渡口、船舻、桥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硙之事。
工部现在今年是扬眉吐气,陛下的新政废除金银之禁。
辛京杲俯首说道:“陛下,铁器冶炼今岁铁课一千两百四十万斤,石炭产量两千七百余万斤,今冬为了长安百姓能够抗寒取暖。
陛下让皇宫、官署、改炭为煤,省钱十余万贯,煤炸一千一百余万斤,煤渣平整长安周边路面三余里。”
“盈十五万七千贯。”
李隆基愣了愣,他没指望会盈利…
大唐石炭矿场和钢铁冶炼工坊,是开元一年下旨各地官营冶炼铁器的工坊前往长安和潞州学习改造自己的高炉,学习完了回去一年半,这整个矿场和冶炼场竟然盈利了。
要知道潞州的冶炼厂是投入之后几年以后才能见到回头钱,当时为了建设石炭场和钢铁工坊,李隆基可是没少跟高廉吵架,辛京杲比高廉扣多了,想从户部拿钱,那是门都只开半个,只进不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