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游玩偶遇(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大哥你在看什么啊?怎么这么紧张?”
不知何时,王文锦一家已经来到王梓建身旁。
王宛凝朝前望去,皆是人山人海也没发现什么怪异的事。
王梓建噢了一声,道:“没发现什么,额,你们怎么过来了?”
王宛凝道:“见你半响没回去,还以为你找不到我们就过来找你了”
王梓建嗯了一声,“没什么好像看到熟人在永安渠放花灯吧。”
王宛凝狐疑的问道“熟人
王梓建摇头:“走吧。”
说着,又朝李隆基离去的地方看了眼,面色依旧有些复杂。
李隆基带着李婉蓉来到秦淮河一角,
!临河岸边的青石板上,随处都蹲着罗裙姑娘,锦衣公子。
无论男女手里都拿着祈福的河灯。
永安渠内无数河灯随风在河流上轻轻飘动。将河面照耀的灯光璀璨,却也不知河灯最终会飘向何方。
每一河灯内都装着郎君、娘子们的心愿。
“你小心点,岸边都是青苔。”
李隆基对李婉蓉提醒道。
“我可是自幼练舞,走路稳当的很”
说着,她便大咧咧的走到永安渠边的青石板上
壹苔布满在潮湿的青石板上,赵檀儿脚下一滑,险些衰落。
李隆基眼疾手快大手稳稳的搀扶住李婉蓉的腋窝之下
只感觉手感有些不对,然后看到自己的手似乎握错了方位
李婉蓉脸色大羞,李隆基随即大笑掩盖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然后扶着她的肩膀
“喔。”
李婉蓉轻道一声,便面红耳赤蹲下。
李隆基看了看手心灵盈盈一握却都不能窥得全体,他饶有深意的朝李婉蓉胸膛望去。
忍不住有些震撼。
李隆基想了想,也拿着河灯蹲在李婉蓉身旁。将河灯顺流放下之后,李婉蓉便面颊红润起身。
“我,嗯,我去给崇儿买糖人吃,你要吃么?”
李隆基知道李婉蓉是为了缓解刚才的尴尬,笑着摇头:“我就不吃了你小心点,莫走远了。”
“喔。”
李婉蓉起身提着罗裙踏着碎步,急急离去
李隆基喜欢和李婉蓉之间这种关系,即是是朋友、是师徒(潞州时李婉蓉识字读书是李隆基教的)、是患难与共的朋友,更是最早夫妻,也是孩子的父母,已经说不清了,十几年两人命运已经绑定在一起。
不远处。
李婉蓉走了几步,便与王文锦一家擦肩而过
王文锦和王梓建愣了愣,狐疑的看眼李婉蓉
王宛凝不解的看着徐鹰绪道:“二哥怎么了”
王文锦奇怪的道:“怎么感觉这女子好似在!哪里见过时间也想不起来。”
王梓建也有些奇怪的道:“我也是,总感觉是照过面一般不过
“后面有几个习武的男子尾随着她。”
“嗯?”
朝后看去果真见李婉蓉身后左右有不少青壮男子漫不经心的尾随。
想了想,王宛凝道:想来是大户勋贵人家的小娘子那般俊俏,周围多带几个护卫不足为奇。”
王梓建道:“咱妹妹也不比她差!”
卢碧灵白了一眼王梓建“去放河灯吧。”
“怎么不走?”
卢碧灵有些好奇,见王梓建愣在原地,眼神有些无奈的望着河边蹲着的郎君。
王梓建和王文锦也顺着且光望去两人也呆住了随后,胆战心惊的看着王宛凝
“妹妹,这!”
王宛凝芳心一颤呆怔在原地、剪水的双眸,死死盯着蹲在河岸边望着秦淮河发呆的李隆基。
李隆基站起身缓缓低头上了岸边,只感前方有人挡了去路。
护卫从左右围了上来,有人已经用随身小弓弩对准王宛凝。
当四且相望之后李隆基也有些呆怔住。
王宛凝与郝书萱是闺阁好友,郝洽还是王梓建的授业恩师,潞州时,与王家的商业洽谈都是与王宛凝接触。
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巧。也没想到在长安会再次见到王宛凝。
当初王家提亲,李隆基是以要告知父母婉拒,但是王家却在商贸经营上给了李隆基很大的帮助。
李隆基当时年少只是观看历史知道唐朝门阀世家对朝堂的威胁,可是商业扩展中和朝廷动向中,多是靠着商业利益绑定,才使自己在商业经营和朝堂各家护佑下登上皇位。
现在突然想起王家的这纸提亲好像一直没有正式的辞退。现在被人家姑娘堵在这里也是应该。
王宛凝眼睑垂下双且赤红,眼泪在漆黑的雎子中扛转,不过被她倔强的忍住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只是人生各有岔路各有宿命最终会走向两个极端。
“你,还好吗?”王宛凝声音有些颤。
李隆基点头道:“嗯,还行。”
王宛凝将腔酸楚隐藏在心“自那日一别”
李隆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使用几百年晋商的经商方式和管理方法,其实就是把各个股东绑定一起。
隆兴商会已经经营十五年了,虽然后期提拔起来许多新人,但是有经验,有实力在地方迅速扩展渠道打开局面的多是各大家里的优选出来的掌柜居多。
首先入股的王家功不可没,当初没有太原王家的支持,雪花盐是不可能给李隆基带来几百万贯的收入的,为后来商业扩展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和商业渠道。
王梓建是朝廷户部员外郎,想上前去,可是看着周边一圈围着锦衣壮汉,还有那微微露出的箭头已经对准了自己,只能待在原地看着。
李隆基思绪有些混乱,有些不明白王宛凝在这突然堵住自己,是要干什么?
那个没有任何承诺的婚约,还是?也没有别的了。
王宛凝站着不动依旧认真的盯着李隆基:“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这可有些严重了,这首诗是武后时期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李冶所做。李冶是个才情双高的才女,六岁时一首咏蔷薇诗就让父母觉得怕其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十一岁就把她送进了道观出家成了女道士。
对于容貌俊美,生性浪漫,爱作雅谑李冶,哪能脱离尘世间的情欲?又是情窦初开时候送进道观,美貌又有才情的人总是向往浪漫,儿女情长之事避免不了,成年后与多名著名文人墨客情投意合,其中不乏陆羽、释皎然、刘长卿、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都与她有深交,在那个时代,她就一扫羞涩之态,坦然与男人社交,这在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其所做诗中总是充满了人世间的男女之爱,朝云暮雨,可谓是情味悠长。
她本是尘世间的一个情者,却偏偏“被”成为一个“禁欲者”。然而,人有七情六欲,何况一个才华绝伦的情者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