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崇义贬利(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拍了拍手说道:“即便是银币,现在的规模二百万块,已经很大了,四百万石米粱,折价百万银两入京,已经极多了,暂时不宜扩大。”

“朕令铸币监、户部、太仓、公廨司办理御制银币一事,百姓有银,可到公廨司,换取银币。”

李隆基把隆兴商会钱柜人员和原来公廨合并,以后世山西票号规程成立大唐公廨司,隶属皇宫。

现在公廨司是大唐存储钱币,兑换飞钱的地方,现在成为银币兑换发行的地方。

李隆基说道:“既然有银币了,军队今年招募新兵十八万,朕招募新兵时说了,募兵每月是有军饷的,以前都是以实物发放,这月以银币发放。”

郭元振说道:“陛下,陇右十万大军备战,凉州粮食足够,但急需的是盐、铁等物资。”说着取出一份红色奏折,递给高力士。

李隆基接过奏折,看了看,说道:“户部各位明公,大唐需要多少粮食储备,发行多少银币,大唐要流通多少钱币,朕今天给你算明白了。”

“你们说说,需要多少铁矿,需要烧多少燋炭,需要挖多少煤,能满足这这些又需要多少民夫,能保证大唐的钢铁所需,还有这每年需要多少盐是不是都得提前计划计划?”李隆基放下了手中郭元振的奏疏。

大唐有转运常平制度是唐朝为了调节各地的物价和粮食,设立的一种朝廷能及时调整物价和粮食的经济管理制度。转运是指政府通过水路或陆路,将各地的特产和粮食运往他处,以平衡供求关系,促进商品贸易往来。常平是指政府在各地设立常平仓,储存粮食,以备灾荒之需,同时也通过买卖粮食,稳定物价,防止暴涨暴跌。

魏知古说道:“陛下,户部陇右道常平仓六州有盐十万斤,铁二百万斤,粮三百二十石,能满足陇右十万将士目前所需。”

“大唐每年需要多少盐铁,户部确实不知,也没有核算过,今日之后,户部就对盐铁需求都提前计划计划。”

李隆基说道:“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刻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去堵塞。

“不过,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

治理家庭不能靠一件财宝;治理国家,不能靠一种方法。

李隆基一边说着,一边在备忘录写着,

李隆基笑着说道:“朕打算让,皇宫六局内会算账的宫正、司长、女吏,联合户部的度支部,把这些个账都算的明明白白。”

魏知古眉头紧皱,随即愣愣的说道:“陛下说的是计省吗?”

“汉朝武帝的时候,有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这三司合称三司,别号计省,设有三司司正使一人,执政,人称计相,和陛下所说的就很像了,尤其是掌管盐铁酒茶专营的大司农,可是极忙的。”

“计省好啊。”李隆基不住的点头,这就是历史时间长的好处,但凡是说的一个点子,立刻就在历史上出现了。

他本来想弄个计划委员会,这就立刻有了计省、计相等等制度放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大唐的财政和后期宋朝的财政是完全不同的,李隆基当然心知肚明,大宋搞别的不行,但是往朝廷里搞钱,那是一等一的强。

比如这盐铁茶酒矾大汉全都是专营,生产多少,如何调配,都是朝廷说了算,但是大唐完全不是。

唐朝早期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对于食盐的管控相对宽松,采取的是无专卖、无盐税的办法。而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开始实施了税盐制,原则是定了,但不知产盐多少,如何抽税就没有定制,各地盐场征收方式也不同。

“户部去岁的盐税收了多少?市税多少,工坊收税多少?”李隆基深吸了口气问道。

户部度支司王良俯首说道:“陛下,去岁盐税是一百二万贯,其余的帐算不清楚,多以实物。”

李隆基想起那天把户部账册看了半天,的确是算不清楚,各种税赋都是实物,实在是太多了,都不知道如何计算的。

魏知古行礼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请恕罪!”

李隆基看着魏知古样子说道:“今日是议事,言者无罪。”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后一篇是后序。”

“陛下今日多次提到盐铁论里的观点,今日议事多与户部相关,这是要召开大唐的盐铁会议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