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盐铁会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防伪,如何不让私铸假钱的劣币驱逐良币,李隆基下了很多的心思。

这枚钱的花纹极其精美,正面的花纹是盘旋的龙,丝毫毕现,栩栩如生,虽然不深,但是却是足重,七成银已经是下限了。

铸币监都是有着多年铸币技艺的工匠,累积了制作钱币工艺,这种工艺,是技术性的领先。

即便是豪门贵族有实力盗铸,也要想想划算不划算了。

铸币监见经过几个月时间,终于铸造二百万块合格的大唐银币,

宇文瀚看着这银币,不停的吹动着,说道:“陛下,这银币含银七成,标一两,是要做一两银使用吗?”

他既然敢在廷议上,向银币折色法这色开炮,自然是深入了解了折色法的弊端。

李隆基说道:“自唐立国以来,恶钱流通屡禁不止,几次泛滥,户部度支司王良已经说的很明白就铸造开元通宝文钱不足,而且铜贵钱贱,就会出现毁钱取铜的现象,更使开元通宝流通量的减少,此其一。”

“商贸货币不足,就出现丝帛等替代货币现象,但携带不便,除大宗交易外,小额交易如需文钱,所以恶钱屡禁不止就是货币不足,此其二。”

李隆基说道:“要解决上面两点,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朝廷为什么要铸币,铸币的价值是多少,如何保证货币价值,应该铸造多少货币能保证市场交易需求。”

“魏尚书,户部在职责是何?”李隆基问到。

魏知古“陛下,户部的职责是“掌天下田户、均输、钱谷之政令”

李隆基接着说道:“说的明白些就是为掌管大唐户籍财经事物,何为财经就是西汉·桓宽《盐铁论》。”

“今日,就给大家讲讲大唐的盐铁事物,也可称为财经,只是名号不同。”

“首先货币是朝廷的信用的体现,就以长安为例,开元通宝10文就可购买一斗粟米,而用恶钱购买可能需要40文以上,就是因为长安官仓承诺开元通宝10文钱可以兑换一斗粟米。而拿恶钱10文去官仓购买粟米是买不到的。”

“正因为钱币是朝廷信用的体现,所以在铸造钱币,会采用稀缺的金属,以体现本身的稀有性和保持恒定价值交换属性。”

“再次就是应该铸造多少钱币,才能满足大唐的对钱币的需求,刚才也说了大唐子民维持温饱状态,每人岁需一万三千文钱,而朕富民标准是岁需五万文。”

魏知古说道:“陛下,以此计算,大唐就是百年也铸造不了这么多钱币。”

“朕还没有说完,魏明公稍安。”

“大家都知道,文钱不能筑房居住,不能代替布匹成为衣装,不能进食果腹,但可以自身交换价值,去购买房屋,去购买衣装、去购买粮米。”

“而布匹、米粮、房屋都是通过民众的劳动建设起来的。可以说一切物品都是子民通过劳动制作的成果。”

“所以得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劳动。”

“这也就是长安城内10文钱购买一斗米,包含了江南百姓在田间的辛苦劳动,一路运送到长安的辛苦劳动,还有商人租售店铺和伙计薪水、保管费用、商人的利润、上交税赋等。”

“各位明公,知道如何衡量真实货币价值,就要明白什么来计算应该铸造多少钱币。”

“以长安为例,现在长安登记一百万人口,以户部标准“丁男每日2升,中男1.5升,小男1升。”按1家5口(2大、1中、2小)平均,人均吃粮1.3升/日,也就每日需15文,长安每天需要1500万文才能保障长安人人有粮吃。”

“户部前段时间计算过以现在登记大唐人口和计算出每日需要多少粮,折钱需七十五万贯。以钱币购买粮食从江南运到长安,再回到江南需要100天,形成交易循环,那就是七千五百万贯,要在大唐全境形成循环就是三十亿贯。”

“这就是大唐的铸钱数量,永远赶不上钱币增加需求的数量,朕曾想过用布票、盐票、粮米等票据填补上钱币不足。”

“大家也知道,隆兴商会曾发行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就是票据本身不具有稀缺属性;二就是防伪差,便于伪造;三就是不易保存,水洗油污之后便很难再次使用。”

“大唐也曾铸造过大钱,一两十钱,一大钱等于100文钱,不便于百姓鉴别,伪造方便,成为鸡肋。

而文钱重4克,含铜3克,一斤大概就是一百五十文,市场铜价是一斤400文,钱贱铜贵,毁钱取铜成为投机者必然选择。”

下面大臣都在小声议论,一直不明白大唐为何恶钱泛滥,严刑酷法,砍头抄家却无法禁止。

魏知古行礼道:“对于大唐钱币情况,陛下说的很明白,很透彻,开元通宝大钱重10克,确定100文钱,投机者肯定大量伪造,换取百姓手中文钱,而文钱含铜3克,200文钱就能取铜一斤,而一斤铜能卖400文,这也就是大唐钱币一出铸币监,就被人运走,根本进入不到市场,以至于恶钱成为市场货币。”

李隆基点头说道:“这就是利欲趋势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

“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世务》有一句话,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意思是:虽然有一片诚挚忠信的愿望,如不知道因事随机应变,那便是一条危险的,甚至会灭亡的路。

银币势在必行,钱币涉及到了朝堂信用,劣币虽然有价,但滥发却是祸国殃民,大唐需要货币,弛用金银之禁,的确是弛用了,但是却弛用了一点点。

“银币是朕的最终的选择,就是白银稀缺,铸造精明,便于鉴别真伪,本身就有价值属性,真有投机者能和朕铸造一模一样,成本可能远高于一两白银价值。”

“银币含银七成,另三成就是支付给从挖掘银矿提炼到制成银币辛苦劳动的费用。”

三成火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说打造四两银子铸五个银币,还有7钱盈余。这笔钱就是李隆基用于调控市场的储备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