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唐新学院(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既然知道这些因为科举弊政过不了笙选和落榜的学子是日后动乱的不安定因素,当然要提前做准备了,设立新的学院,暂时也不会让现在二管六学受到影响,因为新的学院是以,律学、农学、工学、武学、医学、商学六学院。

前面说过唐朝有官学,统称二管六学,但是招收学生范围主要还是为了固化权利和阶级,例如弘文馆:隶属于门下省,主要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崇文馆:隶属于东宫,主要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国子学:主要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太学:主要招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四门学:主要招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书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算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律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

有些规律是历史沉淀形成的,李隆基当然不会去做王莽,现在一切的改革除了官邸法以外,其余都是在原规则和律法基础上,制定出比较符合当下形势的规则和制度。

当然官邸法也受到许多官员的喜欢,毕竟唐朝官阶封户田地代替俸禄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弊端,造就不适应当下,官邸法对收入微薄官员来说总归是好事。

李隆基与郭元振、姚崇、卢怀慎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把招收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的书学、算学、律学、工学、武学、商学、医学、农学成立大唐学院,学成授官最高不过八品。

这样的结果,官员当然高兴,因为基本没有动摇七品官员的利益。李隆基也非常高兴,大唐最空白区域管辖就是广大的乡里,这些学子将成为代替乡绅去治理乡里的官员,将皇权下放到了直接到了乡里。

武备屯营从某种程度遏制土地兼并,并且设置各道军镇,武备屯营土地所有权归各道军镇,经营权归各州折冲府改为武备营所有,每年上缴布匹和粮食是交到户部的军仓的。

但是每年考课包含,各州武备营校尉对屯营吾参事训练演练、屯营的水利建设、屯营各种合作工坊、牲畜养殖和粮食耕作,违法乱纪的处理都是需要专业官员配合,现在好了,直接先收一批。

官员素质和德行好坏,其实在于律法规矩能执行到位,大唐的律法只要能做到法不容私情,法不畏私威,还是能保证法典的公正公平。

几人商议之后,李隆基让中书尽快起草,门下省审议之后,就实施,一切费用由太仓和户部各自支取一半。制科的明法、算学、武学、医学按制正常开科。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唐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统治阶级重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官方医药机构规模宏大、制度完善,在中央设有太医署、药藏局等,历史上第一次把医学教育从中央推广到地方,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医学教育系统。

唐代官学主要有六学二馆,唐代的朝堂教育由经学、实科、职业三个门类组成,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学教育是唐代官学教育的主体,以国子监下设的律学、算学、书学三学和太医署所组成的教育则为实科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有天文历法教育、兽医教育和卜筮教育等。

唐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有生徒、贡举、制举和待诏四种类型,医学人才的选拔也基本符合此四种类型。

生徒指的是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生员,政府规定不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要对生员进行定时定项、比较频繁的考试。

在唐代各级经学校中的考试包括旬试、岁终试和毕业试。因明文规定,医学人才的考试、选拔仿明经、明法两科,所以医学考试也很频繁。

唐朝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医学人才选拔制度,医事制度在当时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且在民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

但是,毕竟医学人才较特殊,所以医学考试有其特殊性。医学生在学习期间考试分月试、季试和岁试,月试由医博士主持,季试由太医令、丞主持,岁试由太常寺丞主持。如果学生因为技艺超群,即可破格录取,留校,作为替补人员。

此外,还规定有淘汰制:其在学九年无成者,退从本色。除了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考试,规定: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这里的考课不是指考试,而是指考核其实践能力和水平。

可见,当时医学考试既严格又灵活。贡举是指在地方官学学习者,先在州县考试及格,再到京师经过太常寺考试,考试合格后录用的选拔方式。

李隆基批准以新学馆以宽进严出原则,设学生在学习期间考试分月试、季试和岁试,两年合格者,进入各军镇和部落羁縻府授官,并选拔其中优秀者为皇城待诏。

待诏指各类因才技应诏而未有正官、须待皇帝诏命者。在唐初,待诏作为内廷供奉的性质而存在,在天子长居之处设待诏以方便皇帝召见。

待诏的种类很多,有词学、经术、僧道、卜祝、书奕等,由于待诏者在专门提供的院落中听候皇帝诏命,后来这些别院被称之为翰林院。

在翰林院供职者被称为翰林待诏,而翰林待诏基本都是因技艺超群得到皇帝赏识而听候皇帝诏命的人。皇帝身边的特殊技能人员,理应都属技术精湛者。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解决完上面的事情,李隆基让郭元振和军机省的几位留下,

军机省几位进入紫宸殿,全部侍从退出,身着金甲将士清空大殿周围五丈内所有人员。

到各位进入大殿,李隆基首先发话:“龙武军、威卫军两军不必前往北庭,出长安走运河直接前往幽州,与当地驻地练兵。”

“对于北边后突厥阿史那默啜,把凉州实施军管,附近各部落分开安置,设立互市,郭虔瓘带领朔州军镇两万,沿边巡游,招抚后突厥部落部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