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皇权不振(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武则天退位,李唐复国,国家本应中兴,但八年来没有一刻安宁,基本在频繁的政变中度过: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五臣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拥太子李显复位。
景龙元年(707),太子李重俊不满武三思专权,发动景龙政变,最终失败。
景云元年(710)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李显,立李重茂为帝,韦后临朝称制
景云元年(710)六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拥李旦登基。
景云元年(710)七月,中宗李显次子李重福于东都洛阳发动兵变,被平定。
先天元年(712),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得不可开交,李旦禅位李隆基。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阴谋作乱,被李隆基赐死,李旦彻底放权。八年多的时间,皇帝换了四个,政变发生了七次。所以,李隆基接手的实在是个烂摊子。那段时间,大唐政局为何会那么不安呢?其实,这都是女皇武则天执政,遗留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其一,皇位继承从古到今都是难题,特别是唐朝。开国伊始便出现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位;李世民晚年又出现太子李承乾与李泰之争;高宗李治立李显为太子,登基后被武则天废除,改立李旦。
大唐的皇位继承本就一团糟。武则天自立后,这一问题更加复杂,武氏诸王也具备了继承人的资格。中宗一朝愈发混乱,在武则天的影响下,连安乐、太平,这些公主都有了争位的想法,韦后更加野心勃勃。
其二,武则天当年为了稳固统治,收买人心,强力推行科举,并将许多寒门儒生破格提拔,使朝廷官员成倍增加,补阙、拾遗、员外、里行等各种各样的新增官位,并充斥着大量人员。虽说选拔了一些有学识的寒门,但也混进许多毫无节操的无良文人。
中宗一朝更加过分,只要花钱就可得到权贵们的许诺,他们不经朝廷,缠着中宗私下里给他们批条子,称为“斜封官”。这样就使官吏队伍更加复杂,不但有无良文人,甚至还有流氓、无赖与野心家。
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巨大的危机,导致一个动摇国本的问题:皇权不振。
因为,想要争皇位,就得培植自己的势力,就得拉拢朝臣形成团伙。而皇位归属的不明朗,也激起了大臣们的野心,纷纷找靠山,拉帮结派。于是,皇后、公主、皇子们的背后,都有一帮党羽,形成了一个个以攫取皇权为目的的团伙。
为了争位,这些团伙势必互相倾轧,互相斗争。所以,当时才会政变频发,皇位频繁更迭。
然而,要革除弊政,稳固皇权,绝非帝王一人就能办到。李隆基也在满朝文武中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帮手。很快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姚崇。
姚崇心思机敏,敢于直言,在武则天一朝就曾担任宰相。他早早就看出了朝政的弊端,虽与李隆基没有深交,但从太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所以屡次帮助太子。
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法的关键时刻,姚崇联合宋璟向李旦上书,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将对太子地位有威胁的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其二,罢除李隆业、李隆范的兵权,担任太子下属;其三,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洛阳。三条无一不是稳固太子地位,有利于皇权的举措。所以,李隆基将希望寄托在姚崇身上。
对于李隆基来说,政变已经成功,那些协助他浴血厮杀的手下,已经不是他的现在。需了,眼下他需要的,是能帮助他治理天下的能臣,然而,正直之人大都棱角凸显,李隆基身边的几个功臣都与姚崇不睦。
李隆基提出任命姚崇为宰相,遭到了以张说为首的众多功臣的一致反对。
皇帝的提议被功臣否决,这不摆明了皇权不振吗!功臣联合起来,抵制皇帝任命宰相,怕分他们的权,这不摆明了结党营私吗!
李隆基绝不允许朝政继续混乱下去。
这才有了在前面一系列的官员调整,设立军机省招薛讷、李祎、郭元振进入,魏知古、卢怀慎官员笙选官员,在李隆基长安粮站胜利。对军队整肃、整训结束后,抓捕一批无功授官、贪腐军饷、违反军纪将官,同时对皇宫进行一次大的清洗之后。
三省官员以很快速度批准卢怀慎笙选官员制、官员考课制、大唐官邸法、军队御林监军制,大唐练兵制、御史监察与巡察制,新的文武科举制度,武备军屯法以及道、佛等宗教管理制度,并颁布实施。
而大唐帝国要长治久兴,帝王的权术只能用一时,而不能用一世。姚崇也提前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跟宰相们一起同列。
通过对姚崇的任命,来向帝国的子民们宣告,不管有功无功,只要能帮助治理大唐,就将获得天子的任命和崇信,这颇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意味,但大唐的振兴,也将由此开启。
时间抵达夏季七月,吐蕃宰相坌达延亲帅十二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袭临洮(今甘肃省岷县),正如之前大唐与吐蕃多年摩擦不断,虽说朝堂混乱,但对边镇修护还是一直到位的,质量普遍好,城墙高大,大唐军队也事先也有所准备。
坌达延虽说不宣而战,却没有捡到任何便宜,但是渭源牧场三万牧马因为没有城墙保护,被劫掠而去,渭源牧马场牧马监萧昌及其部下被杀。
消息传来,李隆基有些愤怒,配备的六千武钢车就是为了在平原上阻挡骑兵的冲击,并对其实施打击,然薛讷等因不熟悉车兵,把武刚车全部安置在城内。
不过对于吐蕃打着和平友好勘界旗号,背后捅刀子的行为,李隆基直接宣布对吐蕃转入战争状态,要求围绕吐蕃全境边境部族和军镇,并颁布边镇高筑墙,广积粮,边镇军队边练兵边实战,以实战练兵,以练促战,以战促练。
戍边卫所御敌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敌进我退,就是保存实力同时待机出击攻击吐蕃零散斥候小队,各卫所小队灵活掌握时机,固收卫堡还是主动出击由校尉正决定,也可以以少部分引诱敌进入埋伏,人多则跑,人少快速聚歼之。
敌驻我扰,就吐蕃大军驻地休息、修筑大营时、隐蔽自己防止暴露、出奇制胜、打击其士气,积小胜为大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