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蒙学书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御林卫负责军队监察之事,风闻言事,充分调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李隆基皇权的手伸到了京营里,这是郭元振的地盘和底气。在这里,李隆基还埋伏了郭元振一手。
军队的军纪官,是他重要的一个棋子。
李祎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甚好,御林卫本就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之职能,陛下明断!”
李祎说的好,是真心实意的说好。大唐的皇权更替,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现在御林卫有检举查检军队,那军队就不是某个私人能够随便调动的了。
御林卫有三部分构成,武举学堂的优秀学子,战场上拥有军功的军士,还有就是拣选民间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作为殿廷卫士。
陛下不辞辛苦,愿意每三日巡查京营,每七日操阅军马,李祎自然是再乐意不过了。
御林卫校尉依势作宠,依的是皇帝的势。
御林卫校尉作为天子卫军都烂了,那天下军事,还不都得全烂了?
高力士立刻站了出来,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次朝臣们都没人说话,算是退朝了。
下朝之后李隆基让郭元振和姚崇留下聊了聊塞外西域和屯营法实施的情况之行。
姚崇有那些收获,他的想法很多,陛下的屯营法很好,但是屯营法的弊端也有一些。
比如屯营法之后懒汉的问题,即便是采用陛下所说的屯长和武参事共管制,但是依旧难制懒汉,姚崇抓到那几个村里的泼皮懒汉,就是个例子。
不劳而获,是这些泼皮懒汉的共性,每次赈济,这些泼皮懒汉都会登门抢粮。
姚崇就这个问题和李隆基交换了一下意见。
李隆基听到于谦说到了这件事,立刻说道:“不干活还想吃饭,难道养着他们吗?饿死得了。”
姚崇眨了眨眼,自己的陛下还真是…铁面无私、天子无情。
怎么就能饿死呢?
这法子简单归简单,但是也不能头疼砍头,脚疼砍脚吧。
姚崇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冷汗说道:“陛下,陛下,罪不至死…都是壮丁,不如拉去充军。”
“在新营、老营里这熬一熬,接受一番训诫,自然就改悔了,臣这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
陛下天天劝他心狠手辣,他也得劝陛下不仁释德才是。
李隆基依旧不太同意姚崇的军队改造的做法,摇头说道:“朕还担心这些懒汉,败坏了大明军纪呢!一颗老鼠屎,弄坏满锅汤。”
“这都是群害群之马!”
郭元振赶忙说道:“大明军令严苛,十七禁五十四斩,到了新营、老营,自然就纠正了,也就会做人了。”
“不会做人的,也做不成了。”
郭元振没有说空口大话,泼皮懒汉为什么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可以不劳动就获得粮食,自然就会有人效仿。
可是军营里可不管你那些,训练不达标,就没饭吃,还得挨处罚。
即便是大明皇帝不断倡导减少肉刑,但是训练踹两脚这事,也没人会归到肉刑里面去。
军汉们在军队里可不会惯着懒汉泼皮,大家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泼皮懒汉跟不要命的玩横,那是玩不过的。
一旦触犯禁令,就和郭元振说的那样,不会做人,就做不的人了。
“也对。”朱祁钰不住的点头。
于谦的法子可谓是物尽其用,比朱祁钰这种直接饿死的物竞天择法,要靠谱一些。
姚崇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是怎么想到勋军这个制度的?臣越琢磨越感觉到此法甚是巧妙啊。”
勋军,或者说军官队,到底哪来的?
其实是仿照三湾改编里的例子,但是李隆基并不是教条主义,他对三湾改编持有一种方法论的观点。
勋贵们为大明立过功,为大唐流过血,他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
那是建立在祖上为大唐开疆拓土,为大唐毁家纡难的。
但是勋贵子嗣军纪败坏,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等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何让勋贵,及这些勋二代、三代们,为大唐发光发热,而且还不出现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局面呢?
最主要的是,不能让天下武人们寒心,为国毁家纡难,皇帝却薄情寡恩到刻薄,那就不妙了。
其实之前李祎和代国公崔炎炜,争的不就是待遇和权势吗?
李隆基的勋军,其实归根到底,自然是荣养二字了。
通过军校五项六考大评之后,你能带兵,那自然是为大唐发光发热,大唐的武将一系,到了唐末也有很能打的呀。
如果勋戚们,无法通过,那就领个空衔儿,吃点俸禄就是。
毕业证全都有,带兵打仗不行,就老老实实的当米虫。
这样未来会出现一批非军队出身,但是却是百户、千户、副尉、校尉、将官、左都督、右都督的虚衔勋戚来。
和后世类似于非军队出身的少尉起步,却有军衔,就很像了。
“朕自己琢磨的。”李隆基乐呵呵的说道。
姚崇眨了眨眼,又挠了挠头,陛下这话,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就是不想说,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