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收拢天下金银(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对着王云瑞说道:“若大唐也铸造银币,身为铸钱史说说你的想法,朕可不希望出现银币恶钱。”

王云瑞半跪在地上,俯首帖耳,颤颤巍巍,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知道一旦说不好,怕是人头落地。

王云瑞深吸了口气说道:“臣在市集见过银币,也监察核算金银钱币兑换,也曾思虑很久,臣愚钝,一些浅薄之言说与圣上。”

李隆基点头说道:“讲。”

王云瑞这个九品官从没有见过六品以上的官,脑门都是汗,顺着两边琉璃下来,但是并没有低下头,继续说道:“陛下,银本非大唐之资,大唐银矿产银不足,多在吴郡确杂色多,西域商路畅通,商贸繁华金银器具才慢慢多了起来。西市胡商多以金银器具、皮毛制品和金银币交换购买大唐茶叶、陶器、丝织品等物资。”

王云瑞其实也说的明白,到底是唐朝的银子多,还是外国的银子多?自然是外国的银子多。

郭元振道:“陛下,王某所言非虚,大唐长安万里有大食、罗马帝国、波斯等国,粟特人善经商,一次大食到长安的驮运就能赚取万块银币。”

李隆基明白这里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其实后来称为东罗马的的拜占庭帝国、波斯这时已经被上面两个帝国瓜分。

唐朝有着放眼世界的眼光,开通丝绸之路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从西方带来了珍稀动物、植物、皮革制品、药材、香料、珠宝,然后从中国出口丝绸、茶叶、瓷器及其他商品,这些商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中原铸铁冶炼,西部地区引进了凿井技术,它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丝织工艺、漆器也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各地,它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佛教教、火崇拜、摩尼教和景教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成为很多人的信仰,沿着丝绸之路分支机构,蔓延到朝鲜半岛、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李隆基打开自己的备忘录,在上面写下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郭元振、宋璟、魏知己、姜健、卢怀慎,张说等在一旁看着李隆基纸折上快速书写着。

郭元振实在忍不住了,上前道:“陛下,这纸扎书写携带方便,制作便捷,能推广否?”

李隆基没想象到郭元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便道:“郭相,要是觉得方便,那就让商议一下,形成规制,纸扎方便,但事关朝政,虽小不可不慎。”

郭元振高兴领命:“此大善,利国之大事,谢陛下!”

一个纸折有如此重大吗?不过看见几位大臣一脸兴奋,李隆基也没有多想,稍后再问就是。

李隆基说道:“王云瑞,既然开口,就把话说完”催问,便继续说道:“臣铸钱已经二十十七载,深知大唐钱币之弊,坊间恶钱多过良币,是朝廷制作良币不足导致,陛下铸银币,缓解天下钱币不足,此是上上策,开创之举。”

“臣斗胆!陛下之策若无法收纳天下之银,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长久。”

朱祁钰停下手中的笔,看着王云瑞跪在地上。

这就是大唐朝的官吏,即便是个少府监下面一个九品主事,什么都明白。

但是这些官僚们,总是什么都不肯干,也不肯干好。

天天慵懒惰政,非要李隆基让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在后面拿着考课律法的刀子架着,用鹰顾狼视的眼神,盯着这群官僚,他们才肯干活儿。

李隆基大笑道:“开创之举,好,朕就是要开放创新,让四海八荒之地,此汉之后,中华之地再此崛起,大唐未来将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李隆基大笑道:“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钱财之物,饿不充饥,寒不能蔽体,然万民喜也,就是能利于万物交换,而不予万物争其用。”

“大唐盛产万物,物通天下,朕以此收拢天下金银、铸钱,再推行天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几位大臣又是懵逼,圣人自悟,可这道德经解释总是那么别出一格,特别新奇。

李隆基看着几位大臣说道:“有些重要的的事情与你等商议,首先就是修改拟定商税,朕也翻阅我朝的税典,先说说自己的意见,首先是高祖租、庸、调、田赋、户赋、亩产税,种类之多,计算繁琐,直接以租、庸、并入田亩计算,三十抽一,大约是一亩一斗粮,交银免徭役。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百姓以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膳食,朕不能从百姓口中夺利,市关税三十抽一,帛类(丝织品)、皮毛(皮毛、羽毛、皮革制品)类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二十抽一,茶、酒、珠宝、陶瓷、皮毛等十是抽一,工坊、矿场也是二十抽一,以上税赋折银免三分。”

李隆基随后说道:“还有胡商买卖大唐的商品以银子结算者,税银过万,赐唐姓入唐籍,另盐、铁物品实施专卖。”

几位大臣听到有些惊奇,此税制变革会引起什么样的的连锁反应,现在还未可知?但心里都明白,皇上锐意改革,变法之心已经不可改变,此言论传出,大唐上下一场大的变革辩论将不可避免。

李隆基继续道:“仅靠商税交银是不够的,大唐运河能沟通南北,那海船也能货通四海,朕时常在四方馆查阅典各地籍史料。

大唐,扬州、广州、交州、福州、胡商人所乘海舶众多,有昆仑舶、新罗船、百济船、大食船、波斯舶、师子舶、婆罗门舶、藩舶等年年朝贡,有的每年有数次之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