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铸造银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张说上前说道:“圣上,民间铜贵钱贱,商人重铸钱,铜少加便加入过量的铅与锡等便宜的金属来牟取暴利,称铅锡钱。”

宋璟愤恨的说道:“江南道地区恶钱流通于市,多为掺杂贱金属的铅锡钱,对商业市场造成极大危害,导致物价上涨严重,严重影响了正常商品交易。”

大唐经济繁荣,魏知己估计需要铸造九十亿文钱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官府铸钱繁琐,成本居高,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铸造出来又可能被重铸。

李隆基又拿出波斯银币、罗马金币、阿拉伯银币问道:“这些银币在市场上是怎么流通的。”

郭元振行礼道:“称重,一两银子兑换一贯钱一千文,一两金子兑换十贯钱(一万钱)。

“那就是一两金子换十两银。”李隆基看着手上各国金银币,说道:“如果大唐也有自己的金银币,是不是就能基本满足市场的对钱币的需求。”

“大唐市场需要九十亿文钱,如果换算成银币只需900万块银币,金币90万块。”李隆基看着手上的各国金银币说的。

“陛下、金币数额过大,不易兑换,非万贯交易不用,而且身怀万钱,难免有居心叵测之人窥探。”卢怀慎在一旁谨慎说道,

魏知古附和的说道:“白银,白银是最合适之物。”

“铜钱小而分量重,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金币额度过大,银币用于商贸交易最为合适。”宋璟直接点明了,银币当做大额商品交易法定货币最合适的原因。

“陛下、银币能补充民间货币不足,也方便商业交易,势在必行。有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人用,臣以为,大明应该铸币了。”

什么叫做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张说的意思是铸币应该在正面反面印花,轮廓作为铸尺牙,确定重量,百姓方能使用。

货币,极其重要,李隆基写进自己随身的备忘录中,让自己拿出来随时可以查阅补充。

郭元振看见李隆基在四方折叠的手册书写,有些好奇,踮起脚向上看了看。

高力士大喝:“郭相,圣人面前不可失仪。”

郭元振赶忙行礼道:“陛下,老臣唐突请恕罪,只是臣不情之请。”

“说,今日算是议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郭元振抬抬头,说道:“臣是好奇陛下手里书写册子。”

李隆基这才明白,折虽说纸张已经广泛的使用,但大唐书籍和奏书,都是采用以前木简的卷轴样式。自己提前使用奏折的样式,李隆基笑了笑,让高力士打开侧面的紫檀木柜,在摆放整齐折本中,从上面取出几本装订好的折本,说道:“这是朕为方便平日记录一些事宜,折纸装订的折本。”

只见几个颜色不同纸张折本,上面写着,军机备忘录、财经备忘录、吏治备忘录等折本。几人相互简单传阅之后,相互看了看。

卢怀慎行礼说道:“陛下,胸有丘壑,腹有乾坤;进退而不失其正,臣自愧!”几人一起行稽首礼。

李隆基让其平身,说道:“秦奋六世二百年,然二世而亡,后人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秦人来不及哀悼强秦,秦朝就迅速衰亡了,而后人哀悼它,却不以它为镜子,只会重蹈覆辙。”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长到车轮子转来转去印下了无数车辙印记。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句话有时显得偏驳,有时却显得极为正确。

宋璟说道:“国朝初创已与今日大有不同,陛下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方为万世之良策。”

魏知己上前说道:“陛下,大唐银矿匮乏,产银不足满足铸钱监所需。”

李隆基笑道:“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

“圣人应行天道,当然要损有余而补不足;既然胡商有银,胡商购买大唐商品,支付银子用以结算,征收商税时,改实物税为银,缴税给银免三分。”

几人一愣,老子这话还能这样解释,又想想好像没有反驳的理由。

宋璟问道:“陛下,老子知道此释义出自何处?”

李隆基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宋璟又问:“圣人自悟乎?”

李隆基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有人可能听不明白,在这解释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