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军功授勋(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王仁皎脚一跺、心一横,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李隆基看着将要成为国丈王仁皎要带头冲锋了吗?点了点头说道:“奏。”
王仁皎继续高声说道:“缓和陕郡砥柱险滩,是京兆运河咽喉重地,每年在此倾覆船只十之有八,臣斗胆请旨,请赐臣前往陕郡砥柱险滩修筑堤坝水闸,改天险变通途,以彰陛下之恩泽。”
满朝文武一愣,王仁皎居然说的是治水的事,而不是禁军将官名单之事。
李隆基对这件事也是颇为在意,他认真的想了想说道:“王卿与韦凑的治水筑坝疏朕已经详细看过,条条在理,所需物力财力,据实已报,是为生民之功。”
王仁皎长揖在地大声的喊道:“臣定竭力施为,不负皇恩。”
都说我这老丈人憨厚,在官场二十年,能做到匠作大将的位置,这是非常聪明,勋贵一体,这时候求他的人肯定不少,这一离开京城,就离开了是非之地。关键是他自己是皇上绝对支持者,此时离京皇上也不会疑心。
治水,是个绝活,陕郡险滩梳理好了,就是拯救皇城的大功劳一件,。
陛下爱民如子,这是社稷之福,生民之功,可是大功一件。
王仁皎听闻陛下准许,心中高兴,既不惹是非还有功绩可做,今年考科必是上上等。
王仁皎回到了班列之内,不再说话。
武勋站在朝堂上,明明涉及到了大家的核心利益,但是全都三缄其口,没一个人敢言语。
寂静无声,噤若寒蝉。
陛下登基,是诛杀武氏家族和韦后一族,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及其他们党羽,哪个当时不是权势滔天,最后都被一刀砍了。
这次长安粮危,这里面有多少人当时跟风囤积粮食,那一个个商贾没有士族在后面撑腰,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和圣人叫板,当时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猥琐,有一部分因为欠钱被捉钱令扣押在公门内。
有这些把柄在陛下手里,这时候冒犯陛下万一要是借此事想杀人,焉有命在?
看看那些文官平常在朝堂上是滔滔不绝,巧舌如簧,卢怀慎一嗓子奏述,顿时鸦雀无声,还是因为之前皇帝把自己太仓粮食都按出来,皇后淑妃把自己嫁妆都捐了出来,文官们当时捐了多少,最高也不过二十贯文钱。当时陛下张皇榜公告,已经给了悔过机会,咳!实在丢人,都不知道怎么圆。
当然,这完全是士族文官想多了。
李隆基哪有空搭理这些,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
虽然之间清理出去一批,但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最难清理冗官,在这个时代,动一个人,就是动一个家族,动了一个派系的人物。
这时候只能是皇帝亲自主持清理,所以在大明宫商议整肃禁军的时候,这些老狐狸就闻到味道了,皇城太大的坏处就是需要的人多,谁知道哪个角角旮旯藏的是哪个家族的人,这也是李隆基愿意待在兴庆宫的原因。
郭元振是中书平章事兼兵部尚书,看看四周,他再不说话皇上会对他低看一眼,武勋士族也会视他投效皇帝的人,到时候两头不讨好,使了个眼色给兵部侍郎薛讷。
薛讷出列说道:“陛下,臣有六位大都督和四位大都护及蒋校一百二人联名上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大意是:一篇《出师表》真是名垂千古,一千年来有谁可以比得上赤胆忠心的诸葛亮呢?诗人所发咏叹;正是自己一片炽热爱国心的表白。诸葛亮辅佐蜀汉,最后没有成功,不要以此来评价贬低他。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李隆基听了非常高兴:“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
众将士一片丹心图报国,怎能辜负,朕愿九州生气响风雷,万马齐鸣镇山河。天公抖擞持正气,不拘一格纳人才。”
李隆基眨了眨眼,看了一圈武将们,他们倒还算是淡定,这种联名表忠心的事,必然是事先已经通过气了,大家都同意了才联名上书。
武官们已经向圣上表示忠心,文官们那边倒是议论纷纷,这也没人事先通气。
吏部尚书李朝隐出列道:“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臣等愿操履坚贞,才识通赡,守文奉法,怀铁石之心,事上竭诚,实尽人臣之节。”
礼部尚书张韵知出列,看了一眼李朝隐俯首说道:“陛下,军队武职府兵,征召募兵,朝廷置备衣装,装备兵器甲胄,所耗钱粮甚广日常起居,食费几多,臣以为,其文职大小官员俱宜赏。”
张韵知的意思是,军队武职的待遇朝廷全部包揽,但是文职的官员的待遇是不是可以和武职一样,。
长安粮危,就是这老东西的杰作,本想以粮危胁迫皇上让步,因为他感觉到李隆基不是守城之君,一定会锐意改革,那一定会动这些世袭士族的利益。
李隆基认真的咂咂嘴,这张韵知还真是个老狐狸。
张韵知是真心的吗?
其实不然,反对一个政令的时候,不是全面否定它,而是部分赞同它。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不患寡患不均,你要是单独提升武职的待遇,那就显得极为不公平。
大唐官员宜文宜武的官员多的是,张韵知也是熟读兵书的明经进士
武将开疆扩土,镇守河山,文官也为君安土牧民,促进百业,繁荣经济,征收税赋,组织民夫,为大军提供后勤,就一点功劳没有了吗?
张韵知此言一出,立刻让文职们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高力士看了一眼陛下,立刻高声说道:“肃静。”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笑着说道:“张尚书,提升武官将士是对抛家为国将士的一片心意,众卿都是为大唐履职尽责之人,朕岂会重彼薄此,宋明公将官邸制给诸位讲讲。”
宋璟拿出草拟官邸规制开始宣读,大殿一片静悄悄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