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四掌 粮山崩塌(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在宣微殿内,郭元振、宋璟,站在书桌前,李隆基问道:“关于吐蕃国相坌达延修书大唐,请求重新勘定两国边界,定下盟约,请派朔方大总管解琬为代表书信,郭相是何看法?”

郭元振道:“吐蕃多年盘踞西北,兵马强壮,多年与大唐战和不断,臣觉得居心叵测,至于要求朔方大总管解琬大唐代表,不妥!”

宋璟也说到:“臣附议!”

李隆基看着两人一会,说道:“兵法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书信誊抄,并征询解琬意见,传三百里急信去。”

这时高力士进来禀报:“户部公廨捉钱令王翰毅求见。”看着高力士眼角都向上翘的笑容,李隆基让郭元振和宋璟一起出去看看。王翰毅瑟瑟发抖跪在宫门外,手上捧着厚厚的账本,这里登记着价值将近两千万两的资产,全都是粮食投机客们抵押来的资产。

这笔钱,真的是太多了。

他根本不敢拿着这些东西,每过一夜,他就只感觉脖子颈嘎嘎的响,像是那些菜市口砍头前,撬骨刀撬颈椎骨的声音。

在听到大街上衙役敲锣通告15文一斗不限量时,他就立刻站起来,用马车拿着十几箱抵押契约,他立刻就请求觐见。

结果却是看到了陛下的车驾,从建福门出来。

“走,咱们去西市看看。”朱祁钰打开了车窗,笑着对等着的徐承宗说道。

五辆马车从建福门而出,走安福门过布政坊,万骑中两营人员便装隐秘在四周,

户部仓部署的人员在几天前接到圣上诏令已经准备好了,在监门卫和金牛卫诸多军卒帮助下,准备到长安各坊去售粮。

太平、善和、延寿、宝阳、常乐、长寿、安仁、长兴等各坊市口也都有军卒推着车去运粮。

姜健在西市漕渠码头,王传忠带着翔龙军配合着在码头装卸粮食。

一辆辆的排车从西市粮食口北门出,向着长安城的角角落落而去,如同洪水放闸了一般,无数粮食,如同那洪峰,向着内城、外城、城郭,奔涌而去。

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李隆基说了,他有100万石粮食,就是有100万石,但是有些人,就是不信。

李隆基来到了西市旁的光德坊,看着里面仓库和露天粮食堆放如同一座座的小山,无不感慨的说道:“这就是他们的底气啊,55万石粮。”“这一下子,决计不会饿死人了,朕最后这一次,十五文一斗,他们已经高价消耗了所有的底气,现在只能跟着朕十五文一斗去放粮了。”

王翰毅无奈的说道:“陛下,他们怕是没有明日了。”

“陛下是仁君,一分利,青黄分,但是可不是所有人都一分利的,陛下要抵押,但是有的地方不要抵押。”

“他们前日在臣这里抵押了全部的资财,昨日就去赌场庄借钱了,唉。”

“他们还不了钱,那些放钱的人,就会逼着他们还钱了。”

唐朝的催债,也可以叫做捉钱。

这帮人有钱的时候,自然是赌场庄子的爷,没钱还欠钱的时候,那就是孙子,要追着讨了。

“活该吧。”王翰毅叹息。

陛下在潞州时,势要豪右之家跟陛下作对,被陛下给杀了,长安巨商富贾,非要跟陛下碰一碰,取死之道罢了。

王翰毅再次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身为太原王家的庶子,当初的嫡亲姐姐王宛凝给他指路,去潞州投临淄王,当初就觉得一个离京郡王有何能耐,现在想起来自己非常幸运。

李隆基看着城内无数的插着户部推着排车,各坊在和百姓们买卖着米粮,,周围的一些商贾如丧考妣。

夺人钱财,不就是杀人父母吗?这些商贾的确是如丧考妣。

宋璟说道:“长安经此粮危,城内不乱,户部和6军府兵当居首功。”

李隆基点头说道:“朕以每人千贯的标准,给他们购置了新的衣帽裤鞋、每人约有三斤肉。”

“吵起来了。”郭元振乐呵呵的看着光德坊,那些商贾们围住了他们的商总,声嘶力竭。

宋璟在一旁脸上有些尴尬,郭元振兼兵部尚书,在圣上身边,宋璟给户部请功没问题,但是给北衙6军请功,有些越权了。

王重和李明两个人穿着便装随着人流走入了围场。

淮南道的盐商,岭南道的海商,江南道的田主,终于把他们的商总围在了粮食之下。

“大家听我说!”满头花白头发张家掌柜歇斯底里的喊道:“安静一下!”

怒声吼道:“圣人在各坊市口放粮,十五文一斗,但是这个价儿,他是赔钱的!他能放几天?这眼看着还有些日子,我们再等等,这粮食售完了,这粮价价不就涨上去了吗?!”

王重暴起,将手中的石块砸向了张老头,怒吼道:“你个老猪狗!”

“大家别听他胡咧咧!”

“圣人已经张榜了,今日十五文,明日涨到五文!以后整个长安的粮价不会超过20文一斗!圣人有能一日运进长安100万石粮食,洛阳还有一百万多石粮食等着进长安!到时咱们粮食只能发霉长虫。”

“咱们的粮食都砸在手里了!”

王重喊完,退出了人群,深藏功与名。

张老头百十块砸掉了帽子,已经怒到了极点,他愤怒的喊道:“当初说好的盈亏自负,是老子让你们一起参与的?你们自己见钱眼开,去钱柜借,去赌场庄子借,是老子让你们借的吗?”

“现在怪到老子头上,你们前几日还高喊,说的好呢!”

陆俊辰缩了两步,他是长安最大的粮商,是他联系长安的粮商们和吴郡士族组成的这个局,此刻心中胆怯,几代人打拼,在这一刻几乎化为乌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