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上元圆月(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琳琅满目的商品,立刻摆满绝大数铺面,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生产D京口绫衫段;晋陵郡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D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的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豫章郡的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的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的蕉葛、蚺蛇胆、翡翠。
作为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长安城自然是灯火通明的,长街之上,处处可见携手相行的女伴、夫妻。未出阁的女子想要出门游玩是十分麻烦的,而元宵节则是她们少有的机会。
女孩家最喜欢的活动当属夜游。夜游由两部分组成,游玩和观灯,虽说上元节的灯是用以祈福的,无需过多装饰,但心灵手巧的古人还是将花灯做成了各种样式吸引买家。各式各样的花灯将长街照亮,为不夜城增添些许色彩。
随处可见杂耍一人使出浑身解数,博君一笑。小孩老人最喜欢的则是歌舞表演,被称为“踏歌”,即一边歌唱,一边舞蹈,舞蹈动作既富有美学价值,又具有祭祀与祈祷的宗教意义,表演引人入胜,常常能够收获观众的一片叫好声。
这一天,不少酒肆和茶馆都会营业到深夜。倘若爱好佳酿,则能够体会“花间一壶酒”的美妙意境,倘若酒量不佳,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喝茶了。各种茶具也造型优美,在临街的茶坊中品上一壶清茶,看窗外充满烟火气的长安城,在红尘中感受出世的心境,也算是游玩一天后不错的消遣。
仙居楼内,穿着一身红色丝绸袍服,披着貂皮披风的中年人坐在二楼包厢之内,说到:“今日通过漕渠进入长安的米粮突然增加到2万石,每斗要600文,而且对方不要文钱和绢布,称只要银子。”
有人提议:“我们要不要停一停,现在运进粮食越来越多,价格也高出几十倍,总感觉哪里不对?”
那苍老声音又一次响起:“义仓和长平仓已经无粮,明日长安百姓就要和皇城的太仓、户部官员俸禄的正仓抢粮,只要长安官府买不到米粮,不出十日,就会有人请圣人下罪己诏,答应我等条件。”
“皇宫内,也不是没有臣子向圣人进谏,可是却没有回音,虽说限购可长安城里一切平常,再说各地风闻长安粮贵,已经有粮开始航向长安。”
“到长安又如何,洛阳朝堂就存粮有百万石,可还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话是琼州的冯家“过不了陕口的砥柱,长安整个关中仍旧缺粮。”
“朝庭存在洛阳赋税粮租150万石,听说已经装船了,那些粮食我们可是买不了的。”陆俊辰有些不安的说道。
“那又如何,全部运送户部粮食,长安民间就无粮,朝廷就要一直低价售粮,寅吃卯粮,今年三月登基,四月开科考,十月演武,到不了四月洛阳粮食就会吃完,新的赋税要等到十月才能收取。”
“对,只要民间无粮,到时就是4两白银一斗粮,他也必须买,都说圣人有半个长安城,到时整个长安城都是我等的。”
“可是我们手上没有那么多白银和银器”
“那就去钱柜借,用圣上的钱买下长安城!”
“哈哈哈”“来,继续喝酒,继续舞!”
李隆基也便装出行,与民同乐,郝书萱和李婉蓉两人带着孩子,买了花灯还有许多玩偶。街上人服饰各异,显得十分热闹,互道祝福,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不过漕渠粮食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些学子聚在一起说道:“听说漕渠运进京兆的粮食今天已经600文了,还是让某人全部买走了。”
“你担心什么,圣上官家各个粮铺虽说限量,但粮价还是40文一斗。”
“长安家里困难,可以报名当民夫,圣人提前会给支付钱粮。”
“我担心的是,长安的粮食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听说长安已经用太仓的粮食了”
“太仓是皇宫用粮,圣人此举大仁,乃有德之君。”
“别感慨那么多了,太仓的米粮也没多少?”
“圣上,也不抓捕这些囤积米粮的商贾,就看着...”
游玩半天,圆月悬挂高空时候,李隆基在德风殿内,接到今天仙居楼的谈话记录。如果这群人现在就收手,李隆基也就不打算深究,毕竟有更重要文武科举事情在等自己,为国选材,选取栋梁,必须谨慎对待。
再说李隆基也就不愿运河船队冒险闯过陕郡险滩,既然有了新的建设三段船闸安全通过陕郡险滩方案,现在是黄河枯水期,加快建设最好。王仁皎和韦凑已经带领将作监的工匠出城,实地考察,寻找建设堤坝地点了。
对于郭知运前几天为何也在仙居楼,也有了解,是琼州的冯家想购买西域的种马,太原郭氏家族也在西域经商,有事在波斯购买货物,会乘坐琼州冯家海船返回大唐扬州。应该是旧识相聚,郭知运表示并不知情。
至于那个说话的老者,还没查清楚,因为基本不离开仙居楼,可以说足不出户,除了出席一下聚会,也没派人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