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皇室制度(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随后说道:“今日你们都在,正好有一事商量一下。”

“按照唐制: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也就是说唐朝皇帝有名份的御妻有81人。

朕欲自吾起,皇帝设皇后,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不再增设后宫。”

郝书萱疑惑的抬头道:“圣上这是要...”聪明人不用多说话,郝书萱知道李隆基是要革故鼎新,登基一月有余,不住皇宫,今天又提出改皇室制度,这是为下一步的朝堂改革作出的试探。

现在皇帝只有皇后和淑妃,一些大臣不止一次让皇上选妃,一是想让皇上陷入温柔乡中,二是可以给皇上身边安排上自家人,自古外戚一直干扰朝堂的一股强大的势力。

郝书萱是家中独女,李婉蓉是自潞州时一直服侍李隆基,和朝中大臣都没瓜葛,对于郝书萱来说是好事,没有那么多人争宠,也没有强大外戚官员,就没有那么多的后宫是非。

不过郝书萱提出一个李隆基没有想到问题:“臣请殿下下旨,迎娶王菱。”

王菱的父亲王仁皎,年轻的时候参军入伍,靠着军功在军中不断攀升,最后升到了果毅都尉的位置上。类比现在的话,大概相当于是副团长这个水平。

照理来说,按照王家的家世,以及王仁皎当时的地位。他的女儿,是无论如何也没资格嫁给皇子做正妻的。唐朝那会儿都讲究门当户对,王仁皎当时的官职,算不上小,但也算不上大,再加上寒门出身的家世,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和皇室门当户对。

公元683年,随着唐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登基为帝。然而李显刚刚登基后没多久,他的生母武则天,便忽然发动政变,废黜了李显,改立自己另一个儿子李旦做皇帝。李旦登基后,大权都被武则天掌握,李旦本人则是成了一个被软禁在宫里的傀儡。

就是在被软禁期间,李旦和自己的一个妃子,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此后的几年里,武则天抓紧时间,清理异己。数年之后,到了公元690年的时候,武则天觉得已经没人再敢反对自己,这才逼迫儿子李旦禅位给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李旦退位之后,虽然失去了皇位,但武则天还是立他做了太子。不过如此一来,李旦的几个儿子,也就从之前的皇子,变成了皇孙。李旦被废之后,武则天依然对他很不放心,依然将李旦一家,软禁监视着。

被软禁期间,李旦一家不光没有自由,就连生命都时刻受到威胁。公元693年,武则天身边有个婢女,想要勾搭李旦,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却被李旦拒绝了。此后,这位恼羞成怒的婢女,便直接跑到武则天身边,诬陷李旦一家,说李旦的两个妻子,阴谋诅咒武则天。

恰好当时正赶上过年,李旦的两个妻子,按照惯例,入宫去给武则天拜年。结果两人入宫之后,武则天直接下令,对两人严刑拷打,最后竟是将两人给活活打死了。这两个女子,一个是李旦的正妻,之前李旦做皇帝的时候,还曾做过皇后。另外一个,便是李隆基的母亲。

就是这样两个身份的女子,都如此轻易被武则天打死。李旦一家此时的处境,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件事之后,武则天后来也察觉到了不对劲,意识到是那个侍女骗了自己。所以再之后,武则天就秘密让人处理掉了那个婢女,同时打算补偿李旦一家。当然,以武则天的特殊身份,想要让她认错,自然是门也没有。而且以李旦一家的特殊处境,如何弥补,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最终,武则天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给李旦的几个儿子封王,同时给几个年幼的孙子赐婚,以此来做出弥补。不过,以李旦一家当时的特殊情况,给几个孙子赐婚,自然也要慎重。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自然不可能找那种有实权的顶级权贵,去和李旦联姻。只能找一些中下层的官员家庭,从他们当中进行挑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挑来挑去之后,便挑到了王家的头上。此时的王同皎,官位不算太高,但也算是有点地位,女儿也恰好和李隆基年龄相仿。所以,公元693年,年仅九岁的李隆基,便和王菱定下了婚约。

此后的几年里,李旦一家,依然过着被软禁的日子,李隆基则是在一天天长大。直到公元698年,武则天终于再次做出决定,要改立李显做太子。至于李旦,则是被改封为相王。因为不再是太子,李旦这才脱离了被软禁的命运,一家人也重获自由。

这一年,李隆基已经14岁了。已经14岁的李隆基,才第一次走出深宫,见识到外面的世界。

李隆基知道这段历史,历史上王菱是个比较悲剧人物,最重要的是,王菱本人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生育方面,王菱似乎有点问题。王菱虽然嫁给李隆基多年,却一直没能给李隆基,生下一男半女。历史上如果王菱能生下一个儿子,作为嫡子,肯定会顺利立为太子。如此一来,王菱的位置也就稳了,但是王菱身为皇后,只能立别的妃子孩子为太子,那么后宫肯定会风起云涌,为太子位,各方势力也会在幕后选择皇子,朝堂必然形成党争。

郝书萱看到李隆基犹豫,说道:“殿下登基,是众臣子合力而为,也是天下思唐,回归李唐正统,但武后大臣当时诛杀也是为了清除“二张”乱政,吾在潞州时殿下就多次分析过武后朝政利弊,武后毕竟是殿下祖母,现在奉祖母遗诏迎娶王菱,可稳武后时期前朝臣心。”

“朕已快而立之年,王菱道现在还没有许配人家吗?”

“臣现在是皇后,每月都有朝中贵妇拜见,王菱原有皇家圣旨订亲,殿下当年以武周圣旨管不了李唐天下,虽拒绝此亲事,但也被有心解读为李唐不用武周朝臣,现在更是天子之人,谁人敢!”

事情明白了,李隆基原来拒婚,许多人怕被牵连为前朝旧臣,影响前程,避之。现在李隆基成为天子,曾和现今天子定亲女子,更是无人敢娶,心中有些愧疚。

“天色已晚,园中甚凉,都回殿中吧。”李隆基摸摸宗儿的脸蛋,让李婉蓉先行回去。一手抱起小安欣,一手牵着郝书萱向皇后的寝宫走去。李隆基不能告诉郝书萱,王菱以后的事情。历史上十六岁郝书萱在神龙政变时,在潞州家中难产死亡,所以李隆基在诛杀韦后之后,才去迎娶郝书萱,这年已经二十岁了。或许是在长安皇城太医的医术可能会更好一些,或许是身体发育成熟了,母子平安。

李隆基不能告诉郝书萱这些,未发生事情你这样说出来,对聪慧过人她就是狡辩或者鬼话,再说这话说出来,说不得有人就会称圣上就是神经了,或者是鬼附身了,很可能会再一次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