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潞州十策(四)(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能买得起孩子的人,大抵都是殷实的门户,孩子跟着这样的门户,至少能活下来,而不是遇到了灾荒被交换着吃掉。
卖掉了,儿女至少能活下去。
所以卖儿卖女的父母,对着买受人都是感恩戴德,点头哈腰不停的道谢,感恩戴德。
结果是父母成为佃农,儿女成为奴婢贱籍,以后世世代代为奴。
土地全归琅琊王家。
农户全家要想活命就要依附王家。
这就是世宗大家世世相保,垂利无穷,是通往世袭罔替的桥梁。
好啊,孤的第四策:“清恶吏,除恶霸,灭匪帮”本想缓缓,毕竟“清恶吏,除恶霸,灭匪帮”不是请客吃饭能解决的,必须具备武力实力,就是政权稳定的压舱石-军队!没有强武的军队,别说下面执行策略,你的位置能坐稳?说不定哪天小命就玩完了!
“诗礼簪缨,名门风范是琅琊王家保命符吗?”
高廉对着李隆基说了句:“百姓借米供养豪门氏族,却只能啜食秕糠以充饥!
按大道理来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吃得饱了,才能思考礼节和道德问题,太原王氏吃不饱吗?
他们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就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他们读书识字,他们穿着绫罗绸缎,坐在干净的大学堂里,甚至还有书童陪伴左右侍读。
问题出在了哪里?归根到底,应当是教育出了问题。
只有自私自利,满口胡说,自以为是的满口礼义廉耻,一肚子男盗女娼,歪曲社会良俗,诚信谦让,忠义报国的所谓儒家道理。
豪门氏族有权力必要承担义务。说享受了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天下失序。
天下理当如此。
琅琊王氏在河东根深蒂固,五姓七望之间千丝万缕,
太宗科举打破九品中正制,可读书人毕竟要家境殷实才能读的起书,汉朝后期有了造纸术,不再使用木简、竹简。雕版印刷书籍和纸张制造成本价格仍然居高,要想参加科举仅购买书籍、纸张、笔、墨就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这也就是过去常说的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太宗、高宗鼓励民间雕版印刷书籍,大力开设纸张作坊,就是让书籍和纸张多一些价格低了一些,加上均田制推行形成小地主阶级,比较富足。才让子女能买起书,读起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
这就是士农工商的士,指的是士大夫,可不是士兵。
古代士兵和农工是一层阶级,府兵本就农民。唐朝施行秦朝军功进爵制,奖励士兵田地。但因后期均田制破坏,下级士兵奖励田地兑现不了,士兵自己和家属基本保障也没有,大唐军力直线下降。武则天时期唐朝边境一直纷乱不断,
武则天称帝后,五姓七望家族更是看不上女人当皇帝,女帝利用酷吏残酷杀害李氏皇族和朝中大臣包括五姓七望,高宗皇帝也只有李显和李旦两家因为是武则天儿子得以存命到现在。
可以利用一下,穿越而来李隆基心中盘算,后期陇西李氏李隆基大伯李显当了四年半皇帝就被韦皇后毒死,陇西李氏李世民嫡子正统的只剩下李隆基父亲李旦一家,其余陇西皆在五府之外。
剩下四姓六望可用不可信。
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打马虎眼呢?
豪强兼并,愈兼愈烈,这几年天灾又人祸,百姓逃田不计其数,到现在琅琊王氏占河东九千余顷田,晋阳(太原)有半数在手,河东不知占地多少。
李隆基合上供卷。
“镖师出城是因为钱柜王老板的儿子,今夜在西岭娘娘庙。”
李隆基看着供卷问到:“这可属实?”
“回殿下,臣是把几人分开审问,用过手段的,核对口供,属实。”
“让卫兵严加看管,传令不许任何人接近,三丈之内敢再言一字者,杖十棍。”
“喏”王重转身就要离去时。李隆基突然道“你等等,孤总觉得这口供缺少什么?”
两人一起疑惑,思索起来,差什么?
旁边仆役王抟仲躬身行礼“郎君,某可讲话否?”
按规矩李隆基是主人,王抟仲是奴,他是不能说话的。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但说无妨。”
王抟仲上前跪下,“郎君,昨夜城头鼓声响起,到折冲府集结出兵,也就一刻钟,随后是刺史府戒严,王府卫队骑马出城时。富春钱柜镖师已经赶到城门,也就是富春钱柜在戒严前就已经得到消息。”
“对啊,孤总觉有些不对,却想不起来。”刚才想五姓七望事情,走神了。“孤想起来了,城门口镖师也是出言不逊,富春钱柜消息这么快,府衙内是怎么传递消息。是刺史府?,不良人?算了不想了”
“某起来吧,你叫王抟仲.是哪里人?”
“谢郎君,某是高丽人,幼年父亲犯罪,成为官奴,原在潞州刺史府,郎君来潞州后,被分配到王府。”
“长相俊朗,思维敏捷,不错。以后跟在孤身边吧。”
李隆基看着王重:“王副尉。”
“殿下,臣审讯不周,立即回去再次审问。”王重有些尴尬,第一次办差,没有圆满。
“不用,镖师只是奉命,好好休息,天亮那人会自己来。”
李隆基躺在床上思绪着
五姓七望各家都是标榜自家诗礼簪缨,名门风范,对外是讲淡泊名利,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一幅君子做派。训怼百姓礼仪廉耻张口就来,张口礼仪,要讲尊卑,人分三六九等,我是人上人,你等是贱人,奴婢要认命。大义训斥皇上,耻于谈利!谈利!就是不知廉耻。歪嘴唱经,爱护读书人,不能征收读书人赋税;官家不可经商,不可与民争利;不可杀御史言官,那是闭塞言路,我可以骂你,你要听着,杀我,我就是正直言官,你就昏庸无道,史书可是我们读书人写的。
可私下里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百姓吃穿用度,书籍、笔墨、纸张,几乎都在五姓七望手里。读书人才能当官,总不让那不识字白丁百姓,打打杀杀武夫去管理国家吧!
皇上政策对五姓七望氏族有利,坚决执行,皇上政策伤害五姓七望氏族利益,我就搅动市场抬高物价,煽动百姓,看吧,皇帝你的政策百姓不同意,不是臣的执行不力。
皇帝想多培养读书人,好啊,教导学生需要老师,那就是五姓七望的氏族子弟,要尊师重道,提倡孝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父子之孝,提高到师生之谊,学生违背师傅就是大逆不道,罔顾廉耻。
私底下,培养的异性奴才就多开些赌场,妓院,放高利贷的等等甚至土匪恶霸都是他们豢养异姓奴才。大肆兼并土地,赚取钱财,百姓告状,皇上怒了,杀几个异姓奴才,皇上息怒,臣已经正法罪大恶极之徒!恶名归他人,善名归自己。
百姓活不下去,造反了,随便,皇帝镇压赢了,需要粮草物资,只能从五姓七望氏族控制的商户买,钱归氏族,无主之地最后还是我的。皇帝输了,当官的还是氏族读书人和弟子。所以说,形成了秦汉以来经历了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等30个政权。一些氏族被消亡了,确也留下了五姓七望实力雄厚氏族。
百年皇朝,千年氏族(士族)!
李隆基暗暗心道,稳定之后必须开展第五策:开屯学,普教化,重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