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遭天灾难民坐等吃大户 造影片族长敛财有门路(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姜家庄往事》最新章节。

连着两年遭灾,第一年雨涝,从农历七月半下到九月二十一,两个多月白天不住雨点的下,晚上雨住放晴,进不了田地。成熟的玉米、

水稻都烂在地里,有人冒着大雨抢回来的粮食,没有太阳晒,也都生芽霉变,几乎颗粒无收。第二年大旱,三月初八到八月十五总共下了两场雨,连地皮都没有打湿。地里的玉米杆子长到两三尺高,干枯的都能放火了。稻田里晒开的裂缝,脚丫子塞进去看不见,青蛙都快晒死了,余下一姜的枯稻草。又是一年差不多颗粒无收。佃户们都商量着找东家减租子,姜明德家以前的二十多个佃户,找到姜明福家,领头的李大根说:“连着两年遭灾,三老爷也是看着的,目下家里都揭不开锅盖,还求三老爷抬爱,抬爱。”姜明福说:“你们说的也无道理,

种田交租天经地义的事,只管叫苦赖账,受灾了要减租,遇上丰收年,

咋也不见你们给东家加点租子?尽为自己打算,不顾别人死活。”李大根说:“荒年减租,是大老爷留下的规矩,先东家姜明德那么尖酸刻薄的人,每逢遭灾,也拗不过都会减租的。”不提姜明祖还好,一提姜明福就来气:“都是大老爷在世时,把你们惯的坏毛病,有点天干地湿的,就谎报灾情,吵着减租赖账。你们还找大老爷说去好了。李大根说:“三老爷要是如此说话,地是真的种不下去了。”姜明福说:

“种不下去了,给我交回来就是。”李大根也是犟牛性子:“交就交了,

都交了不种就是了!”姜明福更是说了狠话:“地不种了,也别想在哪地面住了,你们盖房,也是占了地的。”李大根气得浑身发抖:“还不让人活了,地种不起不种了。自家盖的房子也不让人住了。说是姜明德心狠,我看是走了小鬼招来了阎王,你的心比姜明德还要狠!”随同的人见说不出个名堂,害怕较上了劲不好收场,把李大根拖走了。

姜明福正生气,姜正贵一路走一路嚷嚷:“大爷教学教糊涂了,脑袋不好使,减了自家的租子不说,还自作主张,把二哥和三哥名下的地租也减了。也不问一下两个侄子同意不同意。”三爷叫正贵:“先别顾着说了,赶快叫四爹过来,别让他也放了口,减租就晚了。”姜明荫过来就说:“租子还是要减的,连遭两年大灾都是见着的,不说多的,

就减租一半,两年收一年算了。大爷生前立下的规矩,不能废了,硬抗着不减租也没有道理。逼得穷人都不种地,也不是啥好事。”姜明福提高了嗓门喊叫:“你老四也是老糊涂了,还减一年租。你倒好说,

家里有药铺子扛着,又不缺钱。正荣那个书呆子,仗着有几个学份钱,

也敢充好人,惹急了我,扒了学堂,让他教个狗屁学,领着一家子喝西北风!你也是,等我砸了的药柜子,烧了你骗人钱财的树皮草根!”一向善良,轻易不动怒的姜明荫,此时也发恼了:“你跟我斗个啥狠,减租子碍着你啥事情?

你又没有一分地,姜明德那二百亩地,与你有啥关系?你心痛个啥子?

瞎糟心!”姜明荫说完,抬起屁股,怒气冲冲的走了。呛得姜明福说不出话来,像老牛一样喘着粗气。望着姜正贵说:“家要败,出妖怪,

咋的就出了这叔侄两个败类,都是你亲老子的过错。活得没事干,整天胡说些什么:“做人要凭良心呀、多行善少作恶,人在做天在看啦;

穷人也是人,不要仗富欺贫啦”。尽是一些迂腐没有用的东西。你是族长,可不能像他们一样软弱、迂腐,掂不出个四斤八两,你亲爹的话多数迂腐、守旧,是不能听的。有些事情,有些人面前,心里还得有一股狠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要想干大事也不能禁拘于小节。”不减租就要饿死人,没奈何,全庄大户都减租一年,姜明福独木难支,减了一半的租子,姜明福心痛了一年。挨到第二年开春三月天,除了几家有地有点家底子,庄里快一半农户烧火断了粮,出外逃荒的也不在少数。兵荒马乱的,生意不好做,姜明福镇子上的商铺,

也没有人租了,还好一大家子,有县城当校长的姜志義教书工资,和在部队做营长的姜志高军饷接济,日子还算能过。

这几天,姜正贵媳妇窜门,窜出一个更让姜明福父子听了心惊肉跳的坏消息:说是临庄张家庄,来了几百吃大户的穷人,走到大户人家就不走了,直到吃得盐干米尽,才动身找二家。”姜明福说:“还有这等荒唐事,没有王法了吗?想吃谁家就吃谁家,官府干啥吃的?也不管了,听凭胡闹?”正贵老婆说:“人家说是,人山人海的一起走,

又不打又不抢,只是要吃饭活命,官府也是拿他们无奈何的事情。”

姜明福和姜正贵商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提前做好防备才好。

让庄子里的年轻人,时刻做好准备,防范外来人进庄,有了苗头,就到庄子隘口堵住。真是怕啥来啥,一天饭后,姜明福正在闭目养神,

姜正贵进门就嚷:“爹,来了,爹,来了。”姜明福说:“那个爹来了,

都当族长的人了,说话颠三倒四、没有一点谱。”姜正贵说:“那个说爹来了,是饥民来了,好几百饥民,已经到了山口竹园脚下。”姜明福一头站起:“那还磨蹭个啥,还不快喊人堵路!”杵了拐棍,就往外跑。叫了五十几个青壮年后生,加上六七十多个看热闹的老人和小孩,

凑了百八十人,聚到庄前竹园里,密麻麻的占在台阶隘口处堵路。一会儿饥民男女老少,几百人蜂拥而至,双方碰到一起僵持起来。饥民中有人发声:“只顾朝前走,大路朝前,各走一边;还有挡了路,不让人活命的道理!”饥民前排站的都是老汉、老太婆,手里牵着小孩,

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老人和小孩,庄子里堵路的人们,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老饥民们牵着小孩,都把眼睛瞪得溜圆,好像堵路的人不存在一样,径直朝前走,庄里人一直被逼得往后退,眼看就要挤上院坝。

姜明福急得大喊:“还不用点力,等到这一帮人进了庄子,谁家能承担得起?是我姜家子孙的,都给我扛住,不要退了!”谁能扛得住,

饥民喊着号子,再一哄挤,姜家庄老少全被挤在一边,大眼瞪小眼。

看着六七百人的饥民队伍,乱哄哄的冲进庄里。庄里人反倒被撂在后面,姜明福感觉自己脚都没法着地,被饥民架空卷回了庄子,看着涌进姜家老庄的几百口饥民,姜明福父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个领头的饥民,说是要找庄子里主得了事的说话,被人领着找到三爷和族长姜正贵,饥民头儿说:“我们凑到一起讨吃喝,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以前走到哪里,多数知趣的財东,也就好菜好饭的管待几天,好言好语礼送出境。也遇到过不晓事的主户,捂着粮食,不让大家伙活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