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代码(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小人物之初识人间》最新章节。
林枫在图书馆四楼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是他坚持打卡的第137天。晨光透过落地窗在他堆满泡面的纸箱上投下条形码般的阴影,邻座女生正在用MacBook剪辑考研视频,她的Apple Watch显示心率始终维持在85以上——这让他想起昨夜辅导员在群里说的“保持适度焦虑“。
他打开泛黄的《仿生学原理》,扉页上用荧光笔写着“2020级生物工程林枫“。书页间夹着的借阅卡已经磨出毛边,最近一次借阅日期是2022年3月15日。当他翻到第127页时,突然发现不知谁用红笔在空白处写了句:“别信那些鬼话,基因编辑根本治不好脱发。“
暑假实习第一天,林枫在无菌操作台前反复擦拭试管架。导师王教授的第十三次巡视带来新的指令:“小林,把第三排培养皿的编号改成B-07。“他这才注意到所有试管都贴着双重标签,墨迹新鲜的“B系列“覆盖在泛黄的原始编号上。
深夜加班时,他瞥见师兄正在往废液桶倾倒粉色液体。“这是上个月失败的iPSC细胞培养液。“师兄笑着灌了口可乐,易拉罐上的“0糖0脂“字样在日光灯下刺眼,“你知道我们系今年毕业的72人里,有几个真正在做干细胞研究?“
班级群突然弹出班长通知:“校友会筹备组需要两名男生负责摄影摄像。“附带的报名表要求填写Instagram粉丝量、Pr视频作品集、无人机操作证书。林枫望着自己只有三个点赞的微博账号,想起去年生日时室友们集体刷短视频的情景——当时他正蹲在阳台调试自制的天文望远镜。
校庆晚会上,学生会主席的演讲引发全场欢呼:“我们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改变世界的追光者!“林枫低头看着手机壳上斑驳的《三体》涂鸦,汪淼的眼睛在黑暗中幽幽发亮。此刻大礼堂穹顶的激光投影正将“勇攀科技高峰“的字样投射到每个人脸上。
毕业典礼当天,林枫在人才市场角落里打开BOSS直聘。智能推荐系统第18次推送“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员“职位,要求“熟悉Python/SPSS,有CRISPR基因编辑经验“。他想起昨晚在实验室看到的招聘广告:某生物科技公司招“基因编辑助理“,薪资4500元/月,工作内容却是整理实验数据。
城中村的出租屋里,路由器闪烁的蓝光在斑驳墙上投下数据流图案。林枫盯着58同城上的日结零工:“快递分拣200元/天““奶茶店助手150元/天“。隔壁床的河南小伙展示着拼多多砍价界面:“哥,帮我砍这个电饭煲,我请你吃肠粉。“
某个暴雨夜,林枫在24小时便利店偶遇系主任。对方醉醺醺地拍着他肩膀大笑:“知道为什么叫生物工程吗?我们就是培养修理生命的工程师!“货架上的临期酸奶突然集体胀包,白色泡沫从破口喷涌而出,像极了显微镜下失控的细胞培养。
他开始在二手平台转卖实验器材。当离心机转出第一声嗡鸣时,他突然想起大二那年用这个仪器分离叶绿体。买家是城中村小学的自然课老师,孩子们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那些被课本称为“生命基本单位“的结构,在40倍物镜下不过是模糊的色块。
现在林枫每天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开发区之间,车筐里装着三台不同品牌的血糖仪。他给糖尿病患调试仪器时,会顺带讲解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帮养老院老人测血压时,会介绍心血管系统的进化史。某次社区活动中,他即兴演示了用矿泉水瓶制作简易分光仪,阳光穿过瓶身折射出的彩虹让中风患者的女儿哭了起来。
某个深秋傍晚,林枫在广场公园的长椅上翻看《基因工程原理》。封面上的烫金标题在夕阳下黯淡无光,但他注意到页脚的印刷批号——这正是他当年在图书馆反复摩挲的那本。一阵秋风吹起书页,某段被荧光笔标记的文字随风飘落:“技术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它如何让我们更真实地面对人性。“
路灯亮起时,他的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逐渐与远处写字楼加班族的影子融为一体。手机突然震动,母亲发来的视频邀请在屏幕上闪烁——镜头扫过摆满降压药的餐桌,父亲正对着窗外发呆,窗台上那盆枯萎的绿萝,不知何时冒出了几个新芽。
深秋的雨裹着银杏叶拍打在共享单车的挡风罩上,林枫的指腹摩挲着车筐里血糖仪的蓝牙接口。这是他今天拜访的第三家养老院,86岁的陈奶奶总爱把胰岛素笔比作“时光机“:“你调低这个数字,它就让我慢点奔向终点站。“他忽然想起实验室里那些被标记为“失败品“的细胞培养皿,那些在培养基中疯狂增殖却失去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就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永动机。
路过城中村菜市场时,一阵喧闹吸引了他的注意。几个摊主正围着直播架抢购“抗癌神药“,穿貂皮大衣的主播推销着某网购平台的“基因修复疗程“。林枫摸出手机扫码加入购物车,页面跳出的用户评价让他怔住——最新评论写着:“吃了两个月,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标志物从5.8涨到12.3,客服说这是'身体在排毒'。“
某个凌晨两点,林枫在城中村垃圾转运站翻找实验器材时,意外发现了半间被遗弃的地下室。生锈的铁门上歪斜着“生物科技孵化器“的牌子,墙缝里塞满泛黄的实验记录本。当他打开应急灯,成排的离心机在尘雾中发出低鸣,仿佛沉睡的巨兽。
在第三排工作台上,他发现了贴着不同日期的细胞培养皿。最新一批的标签上画着潦草的卡通头像——正是他大学时总在实验课上偷偷涂鸦的转基因小鼠。培养液里的细胞正在显微镜下分裂增殖,那些被修改过端粒酶表达的细胞株,寿命竟比正常细胞延长了3.7倍。林枫的手指悬在冷冻枪上方微微发抖,突然想起导师当年说过的话:“科学的边界,就该由我们亲手划定。“
社区活动中心的教室里,二十几个孩子挤在拼成长排的课桌上。林枫站在投影仪前,用捡来的显微镜展示洋葱表皮细胞。“看这个!“他轻轻敲击载玻片,“这就是你们说的'作弊神器',植物根本不会做数学题。“孩子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前排扎马尾的女孩突然举手:“老师,我家阳台上那盆绿萝死了,能教我怎么救它吗?“
林枫蹲下身观察枯萎的植株,从裤兜掏出记满基因序列的皱巴巴纸片。“它的叶绿素合成基因可能被紫外线突变了,就像......“他突然卡壳,想起实验室里那些被篡改过的基因表达载体。女孩期待的目光让他喉咙发紧,最后只好改用最原始的方法:教他们用矿泉水瓶制作生态瓶。
冬至那天,林枫在城中村广场支起了一个“科学移动实验室“。退休教师张大爷捐出自制的蒸馏装置,快递员小王贡献了报废的无人机零件,就连总来蹭饭的河南小伙也带来了祖传的《本草纲目》。当他们用PVC管搭建的火箭模型冲上三十米高空时,围观人群爆发的欢呼声惊飞了树梢的乌鸦。
深夜收拾工具时,林枫在实验记录本上画了幅奇怪的图案:用血糖仪、离心管和绿萝组成的生态系统,边上标注着自创的“生命支持系统2.0版“。月光透过漏风的棚顶洒在纸页上,那些歪斜的字迹突然让他想起毕业论文致谢部分——原本要写给导师的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档案馆里编号为B-07的培养皿。
春天来临时,林枫在城中村小学旁租下了半间地下室。孩子们用废旧电路板制作“机器人心脏“,用PVC管设计“生态循环系统“,那个总爱哭鼻子的男孩甚至用糖纸折出了能发光的DNA双螺旋。某天傍晚,他们围观着用微波炉改造的“分子料理装置“时,林枫突然明白了什么。
当夕阳把“科学小站“的招牌染成金色,他听见隔壁传来钢琴声。断断续续的《致爱丽丝》旋律中,那个曾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正用橡皮泥捏着“基因编辑器“。林枫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培养皿照片,突然发现那些被标注为“失败品“的细胞,在时光里早已悄然分化出新的可能。
绿萝在窗台上抽出了新芽,嫩叶上的纹路宛如显微镜下的染色体排列。林枫打开手机,班级群弹出一条消息:“校友会通知:诚聘生物工程讲师,要求具有三年以上科研经验。“他对着屏幕苦笑,把消息截图转发给了正在组装“火箭推进器“的孩子们。
夜色渐深时,林枫在实验记录本上写道:“所谓完整的代码,从来不是写在图纸上的完美算法,而是无数个未完成者在现实裂缝里种下的可能。“窗外的霓虹灯在他瞳孔里折射出奇异的光谱,那些被遗弃的基因序列、被改写的生命密码、被重新定义的失败与成功,在黑暗中交织成一首永不停歇的赋格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