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问政(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苟在乱世当地主》最新章节。
冒襄心里有点发毛,安国公目光在他身上游走,让他感觉安国公不但喜好女色,没准还有龙阳之好。
邓平若是知道冒襄怀疑他性取向有问题,估计能一口老血喷出三丈。
不得不说,冒襄长的确实很帅,基本上跟后世的老鲜肉有的一拼,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洗蜕身上青涩,反而多了几分雍容儒雅的气质。
明末四公子,秦淮八艳,情感纠葛,能传世千古,能做到的可真不算多。
徐屺暗叹,相比起安国公对冒襄的关注,他感觉自己完全被无视,心里失落可想而知。
“冒襄冒辟疆。”
“学生在。”冒襄拱手俯身施礼。
“你的政论题论述的不错,若卷子由我来改,或许能给你满分。”
冒襄讶然道:“学生才疏学浅,那篇政论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不必过谦。”邓平摆手:“能有这番见识,足见你不是那种死读书,只知风花雪月,吟风颂月把脑袋读坏掉了儒生。”
冒襄无言以对,这话说的,骂死太多读书人了吧。
“你既有这般见识,我倒想问问,假设李自成杀入北都,大明灭亡,那么在你看来,明亡之因是什么?”
徐屺愕然,邓平若问大明为何会灭亡,这可以理解,毕竟大明已然享国275载,说大明气数已尽,倒也合适,可为何说李自成杀入北都,大明灭亡?
照这么个逻辑,当年金兵杀入汴京,俘徽钦二帝,是不是也可以说大宋灭亡?
然后事实是宋室南渡,依旧享国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难道不算宋祚?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如此,就算逆贼夺取北都,甚至于就算崇祯罹难,也不能说大明灭亡吧,毕竟大明还有南方还有宗室,南都拥有完整的朝廷体系,完全可以从宗室中选出一位王族承续大统,延大明之国祚。
徐屺将疑惑放在心里,现在还不到他说话的时候。
冒襄略加思索道:“学生以为说历代王朝亡于土地兼并已是老生常谈,就事论事,学生以为明若亡,是亡于天灾,亡于关外清国崛起,亡于崇祯治国无道,亡于太祖之制。”
邓平微笑点头,示意冒襄继续。
冒襄知道安国公这份考较,将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程,也不敢怠慢,表情都凝肃了三分。
“学生仔细查过史料,发现自嘉靖三十年后,天气一年冷过一年,到了万历后期,四五月时候依旧漫天飘雪,天寒地冻的例子已是常年有之。
天气寒冷,会导致粮食歉收,粮食短缺会引起粮价不断增长,嘉靖三十年时候粮价每石只需三四百文,可到了万历后期,粮食已然暴涨一倍有余。
到了天启七年,粮食价格更是飙升到了一两三钱银子每石,粮价高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只能节衣缩食,粮食减产乃至绝收,则意味着大量的农户因为交不起租子和赋税,进而只能举债维持生计。
而举债则意味着土地被兼并的开始,北方粮食大量减产,而朝廷却在北方,于是只能由南方输送海量粮食前往北方,这一路上产生的消耗也极其可观,再次导致粮价攀升。
总而言之,天灾是大明困顿之始,无数失地甚至无以活命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形成延续至今难灭的造反之潮。”
邓平呵呵笑道:“天灾导致人祸,说的不无道理,你继续。”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华夏王朝之大敌,大明自立国以来便试图通过分化、打压、拉拢的方式针对草原上诞生统一的游牧政权,然而成效一般。
建州女真崛起于白山黑水之中,民风彪悍善斗,他们与天争命,无惧生死,故有女真满万不可敌之说。
建州女真自老奴时起,对草原通过战争、联姻等方式迅速壮大,终成大明腹心之患,万历年间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崇祯年间,又有松锦之败,大明边军精锐为之一空。
再追根溯源,崇祯皇帝之所以会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其始在于先征辽饷,后征三饷,征来征去,征的无数百姓彻底没了活路,是以逆贼能以一户百姓,轻易啸聚数万乃至数十万人马。
所以在学生看来,大明若亡,女真崛起是重要之因,而崇祯横征暴敛导致万民皆反则是果。
至于崇祯帝,崇祯疑心病重,因疑心杀袁崇焕,因疑心掌国十六年,换首辅如走马灯,因疑心将唐王削爵锁拿于凤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还有太祖以天下奉养宗室的制度,恐怕太祖皇帝自己也没想到,大明还没享国三百年,宗室的数量已然到了倾国之力也难以奉宗室的地步吧。
朱家子孙不得经商、做工、为官等等,他们活着一天就能从官府领取钱粮度日,如此匪夷所思之制,学生实难理解。
也许太祖皇帝算术不好,他根本想象不到两三百年后朱家子孙会庞大到何等地步,也没想过奉养朱家子孙会让大明的财政承受何等重负。”
邓平淡笑,这冒襄不愧是复社骨干成员,这一番见解不说鞭辟入里,至少也将明王朝的痼疾,分析的八九不离十,至于某些没说的,邓平觉得以冒襄的身份不便说罢了。
比如士族免税制度……
“你觉得袁崇焕该死否?”
冒襄一怔,蹙眉道:“该死,但不该那时候那样死。”
“为何?”
“袁崇焕督师蓟辽,整备军务,成效不俗,在其督师蓟辽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也颇奈其功,也因其战功赫赫,所以袁崇焕在军中威望甚高,足以镇的住边疆的那些骄兵悍将,有其镇守宁锦防线,也足以让金贼忌惮,不敢轻撩其锋,以至于金贼因粮食短缺不得不叩关抢掠之时,都不敢走袁崇焕防守之地,而是绕过蓟州防线,翻山越岭,死伤无数,才直逼北都城下,是有己巳之变。”
邓平笑道:“故而你觉得袁崇焕不该死,然而袁督师被凌迟之时,北都城百姓弹冠相庆,恨不得分其肉食之,夺其血饮之,这是不是说百姓也觉得袁督师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