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砝码(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苟在乱世当地主》最新章节。

黄州公务考核成绩公布,不过不是张榜发布,而是登报。

报纸这玩意没什么稀奇的,大明也有邸报,不过邸报面相官方,是将京城内的政务抄送后下发到各州各县,让地方官员明悉政务所用。

黄州报纸则是面向民间,充分体现出邓平治理黄州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民可使知之,熟悉邓平的官员都知道,小民之所以会被欺,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愚昧,这愚昧最充分的体现则在于官府说什么便是什么,他们根本没有求证的途径,所以哪怕被官府变着花样压榨,也只当是皇家是朝廷不给自己活路。

于是万民最终的仇恨点只会汇聚到皇帝的头上。

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遭受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抵制?

是因为司马光等重臣很清楚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未必不好,但是落实到地方,一定会被曲解,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甚至会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导致好的政策到地方后变成害民的恶政。

这样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

崇祯帝为了筹措粮饷,先征辽饷再征三饷,固然是将老百姓逼的没了活路,可征来的钱粮呢?

九成进了官员口袋也就罢了,关键是你皇帝带头干苛民虐民之事,贪官污吏还能有什么顾忌?

于是各种苛捐杂税横行,三饷能被巧立名目成五饷、十饷。

永远不要低估官员的贪婪程度,对贪官污吏而言,只要能贪,没有名目都得创造名目,更何况有借口,那不把百姓的皮扒下来三层都不算罢休。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民众没有获取消息的途径。

如果有,官府还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当然,想彻底杜绝不太可能,但百姓至少不会成为睁眼瞎,任凭官府忽悠成傻子,然后把满腔怨恨算在皇家头上。

民为贵,君为轻,这句话说起来确实不太好听,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要没昏到不可救药的皇帝,又有几人不懂?

皇帝不知道土地兼并会让自耕农越来越少,不知道失地百姓越多,天下就必然不稳,国家税收也会因之而暴减?

不知道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会让万民对朝廷的恨意达到顶点,最终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皇帝不懂什么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们都懂,只不过自古以来皇家都秉承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勋戚共富贵的理念,不是不把小民当人,而是没办法将小民当人罢了。

邓平设立巡、检、法,在黄州普法的初衷便是让万民知法、懂法,知道自己受了冤屈,该如何去申诉,而不是将恶气憋在心底,最终转化为对统治者的怨恨。

报纸则是天平上的又一重要砝码,这砝码可以最大限度上去消除官府身上的神秘色彩,减轻万民对于官府的敬畏之心。

久而久之,只要有一位百姓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去控告,去申诉,去为自己讨回公道,只要有人敢在举报信箱内投诉,就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结果显而易见,这一年内七名临时官员被拿下,涉及贪污工程款和分配土地不均,还有一名官员豪夺流民之女,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没有网络自媒体的时代,邓平希望报纸成为悬在所有特权阶级头上的一柄利剑!

而今,黄州已有黄州周报和黄州商报,周报主要涉及时政和基建,外加投稿投诉板块,商报主要报到的自然是与商业有关的一切琐事包括广告……

这期黄州周报上刊登的是公务考核成绩,其实成绩在昨天上午就已经送到邓平的办公室,不过邓平压根没去。

按照邓平的意思,屁大点事别烦他,考核成绩不算小事,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包括朱常淦在内的所有人,自然而然也不想自讨没趣。

本来邓平也只打算扫上一眼,看看这名单上有没有什么熟人,别说还真有三个人成功让邓平引起兴趣,其中一个还真是熟人。

熟人是冒襄,本来邓平对冒襄并不熟,不过因为秦淮八艳的关系,他想不知道这位和董小宛有牵扯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家伙都难。

当然,邓平也不会在意什么明末四公子,这厮之所以会引起他注意,也和董小宛没半毛钱关系,他之所以注意,是这厮竟然考了第一!

总分第一!

文章撰写《秋思》四十分,他考了满分!

这他么可是作文,好吧,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也不是没有,可邓平不爽,因为他作文从来没得过满分。

如果光作文满分也就算了,毕竟这次考核的满分作文不止一两篇。

这也不奇怪,毕竟都是苦读诗书的儒生,又是不限定格式的自由发挥,于是引经据典在各个文章中比比皆是,写的花团锦簇,让人叹为观止。

冒襄这厮除了作文满分,基础数学满分,算术专业考得分九十八……

好吧,算术专业考可以算满分,也可以不算,因为这算术卷满分一百,但邓平亲自出了一道二十分的附加题,这家伙附加题没做出来,另外这家伙考的治政题,得分同样九十八!

治政题‘土改与土地兼并’,就七个字,没有问什么什么,意思是自由发挥。

他么的自由发挥,你几乎考满分?

这道题,你要说有正确答案的话还真有,毕竟邓平从黄安县到整个黄州施行土改,曾经很多次在属下官员面前谈过土改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抑制土地兼并的成效和意义。

甚至于有关土改的思想还曾经在黄州周报上有过阐述,因此考生就算照本宣科,也能混个不错的分数,当然高分不可能。

朱常淦很聪明,他现在不敢没事骚扰邓平,但不代表就可以不去把握邓平的心思,身为属下,如果你连领导的心思都把握不住,那你活该一辈子原地踏步。

在审时度势这方面,朱常淦做的还算到位,所以他明知道邓平看了考核成绩之后,会对某些人的卷子感兴趣,还能不未雨绸缪?

于是邓平按送来的试卷目录,很容易便在在几十张卷子中找到了冒襄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