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往事》最新章节。
第一节:梯田
那时景羽曾将自己的想法和猜测简单告诉过曾奇,于是他被调任专职审计、阔别一年的曾奇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哈哈哈,老曾,好久不见啊。”
“哈哈哈,老绘,好久不见。”
曾奇和绘一凡相互打趣着。
曾奇:“我看最近你又清闲了不少,这要是我早去养老喽。”
绘一凡:“那还不是因为你的功劳,为了什么WIMA竟然不管我这了。”
曾奇:“话说,怎么样,还好用吧,moler和WIMA相比,哪个更适合你呀?”曾奇不无挑衅的道。
绘一凡:“别卖狗皮膏药了,说正事,你这次回来到底是想干什么。”
曾奇:“不能说,坚决不能说,你也别问,问也不说。”曾奇大大的摆着手,故作神秘。
绘一凡:“真不能说?”
曾奇:“不能!,说什么也不能!”
绘一凡:“你……”
曾奇:“不过等我需要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不过那你可得等着,万一不需要呢。”
绘一凡:“好你个曾奇,出去才一年就这么滑了,我看你都快成一个小老头了。”
……
曾奇回到绘一凡这里的确有一个奇怪的任务,曾奇觉得这不仅仅是奇怪,而且有些偏爱。
曾奇:“老绘,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啊,你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对着一幅画发呆,那是什么情况。”
绘一凡:“我猜有两种情况,一种他在思索这幅画,另一种是他在思索作画的人。哎,你问这个干嘛?”
曾奇:“噢,没什么,我最近比较爱画画。”说着便走向自己原来的办公室。
“哎,你这人……”绘一凡无可奈何的说着。
另处
景羽的办公室还是摆放着那幅水彩画,那是她好不容易从依漫和思偌的手中要来的。
画中,湖水潺潺,四个小人各有形态的分置在画中,像极了那日的场景,而思偌却给它起了一个很不诙谐的名字:四小人画景图
“曾前辈,我想让你替我去找一趟沐宇。”景羽镇定的说道,
曾奇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禁不住的问道:“什么事,你怎么突然会提到沐宇?”
景羽:“没什么,我需要在他那里了解一些情况。但是这件事我不能出面。只能拜托你了。”
景羽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曾前辈,其实我和沐宇有过几面之缘,但他并不知道是我。”
曾奇笑了笑:“懂,我懂,哈哈,你刚说的事和你那次让我交给他的东西有关?”
景羽:“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并不是那个问题。”
曾奇:“哪是什么。正好我最近确实想回去一趟,老绘那家伙,天天唠叨着我欠他一顿饭。”
景羽:“曾前辈,你也知道,很多事看似没人知道,只是没人肯相信而已,大家都在欺骗自己,关于人工智能您是最了解的。审计灯塔图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预估。”景羽深切的说着。
曾奇沉默不语。他知道这是事实。常理告诉他,这是人力不可为也。
景羽并没有隐瞒沐宇,她在留言中是这样写的:人类命运似乎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我们又无法左右它的进程,每个AI都有可能独立进化为新生命的可能,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生命本身不就是确定的随机可能吗。在审计进程中明明已经浮现,只需要我们和它达成某种默契,这种默契或许由你由我而来。但你也明白,他们有权利,只是最开始的那一刻,是由我们决定的,尽管如此,尽管现在可能由我们掌控,但它总归会出现,或许不是现在,今天或者明天,而简单的由你决定。^_^,这些都无所谓,但凡你做好的决定,我会支持你,如果我们还能见面,我期待不仅仅是今生的你我,而是未来某个你我。联合国已经为智慧城定制了“未来人”计划,你是知道的,审计案中有一项就是这个。曾老前辈已经回你那边了,如果有什么需要,你可以找他,他会帮你。
沐宇有点奇怪为什么景羽会说“再”次见面。沐宇点开了那个从来没有变过的头像,背影中似乎有一种深切的熟悉感。
演练中心
一个魁梧的中年身材穿梭在办公室之中,他正是王勇浩口中的老顽童--演练中心指挥长司空南,人称老南。
他正在为智慧城在轨运行做测试准备,最新的审计方案已经秘密递交给他们,一旦本次在轨运行测试成功,将证明他们之前的筹备工作是正确可行的,司空南一点都不敢马虎怠慢,亲自在测算室盯着。自从WIMA测试链计算层接入到演练系统后,他们的工作效率出奇的高。一条完整的模拟过程从原来的小半天时间,提升到只需要个把小时!看来AI加区块链的功用非常显著。这一点同样要感谢WIMA搭载的最新控制系统,这套控制系统也是由AI训练而来,但相对来说就“刻板”了很多。
演练中心还在紧张的筹备着。
“关机,进入冷启动。”
一分钟后,系统界面开始跳动,无数字符穿越在量子跑道中,模拟着最新升级的链路。
显示屏:第一安保规则载入完成,最小系统启动完成,链路分配完成,AI冷启动验证中,硬件检测中,硬件匹配成功……挂载已完成,正在进行AI冷启动。
显示屏:正在进行AI冷启动,已进入“零知识引导系统……模拟成功,进入演练模式。
显示屏:“地面安保系统已就绪,智慧城计划十分钟后进入升空启动阶段,请做好准备。”
调度员李娜:“封闭所有地面敞开通道,检查气动情况。”
调度员A:“通道封闭完成,气压监测正常。气循环系统已开始工作。”
李娜:“检查地面锚栓解除”
调度员A:“解除正常,已全部解除。”
李娜:“各人员就位,主动力启动,检测辅助动力,准备升空。”
演练中,A国巡航导弹已经升空,目标直至智慧城建设基地。三分钟后,目标已被摧毁,智慧城演练系统不仅仅在周围数十公里内做了自我防护,而是接入了主动防御网络,在敌人尚未到达安保系统有效范围内即已进行全方位的打击能力,而地面安保系统也是作为最有力的终极防护手段。
智慧城升空计划一直是秘密进行的,现阶段公众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计划,但各国研究人员在披露的设计方案中已经找到某些佐证,无论是整体框架和结构布设上,智慧城中心层都具备在轨运行的能力和条件。但动力系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一架最新款的气动船在山间悬架桥上呼啸而过,十里外都在回荡着它的气浪声。这种声音像是一种没有声音的爆破声,呼呼的在耳边响起,让人有种对空间的触感,山间的悬架桥每段都绵延数公里,远远的,像一只横长的风筝飘荡在空中。当气动船飞驰而过时,悬架桥就像是一条蜿蜒起伏的丝带上下摆动,像极了水波浪。
这是一条通往智慧城在建工地的建材专属通道,也是六条专线中的一条。
方甲控制着一台无人侦察机正在某空域盘旋观察着地形,他命令随行无人机在沿线进行监控设防。又将一架鹰眼定空无人机安排在了线路范围内的空域。
不久,车队开到了地下通道,停了下来,随后,一侧的大闸门打开,有一辆同款型军车开进了队伍之中。
随后他们又踏上了那条已经厌倦的道路。车队飞驰在已经被车轮磨宽的碎石路上。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
一天一夜之后,车队到达了目的地。
方甲只觉得被一阵持续的偏心力给拉扯住,似乎要掉下车一样。
当他惊醒之后,发现车队正盘旋在山道之中。一侧石壁,一侧深沟,深沟这边整齐的盘山路就像半开的折扇,优雅而精致。这里不是别处,正是已经挖掘建设近十年的巴颜喀拉山脉南麗的大“梯田”。
梯田之间车队行驶了整整一个小时才进入了一个开口仅能通过一架车的隧道,越往里驶入越宽敞,车队停了下来,有其中有一辆径直驶入了一侧的闸门。
这时一个青年男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锤头,他向车队长崔力打着招呼,并将锤头递给了他。
祝龙:“辛苦了,崔队长。我代所有梯田贡献者向你致敬,没有声响的战斗也是战斗,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崔力:“职责所在,有幸相识!”
祝龙:“崔队长,这锤头你拿着,这是梯田内的通令,已经进驻的编队有300人,梯田以后所有的安保责任。就交给你了。”
崔力接过的“锤头”,向祝龙用军人庄严的身姿深深地致敬。
一旁,一个同样穿着军装的青年女子珊珊而来,脸上挂着久违的暖意,清澈的笑容正像那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带给这片静谧的土地一片祥和。
军事委员会
一群共和国军事最高统帅,他们掌握着所有地面人类的机密信息。
“磁讯机已经安全送到了梯田。”
“接下来可以尽快和他们取得联系”。
“或许这个过程还得一段时间”。
“不要紧,这已经很快了,况且也是迟早的事情。”
“最近那帮人很活跃,我们必须尽快布局,新世界的力量需要更强大的武装,否则,等他们做好准备,我们可能难以再次和他们抗衡,不会再出现因为政治失信而导致的资本社会的没落。”
“这点我也是这么想的,找时机在飞地上发起一个武装提案吧,人民必须清晰的认识这点。”
“可以”
“同意”
“我去执行”
一处,一个始终未开口的人仍旧未开口说话,他的沉默代表了同意。
第二节:新动力研究社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崔力的一生将奉献于此,他静静的凝望着这片梯田,无人机划过天际的声音是这里唯一的风景线,陪伴他走过一生的便是与他朝夕守望的张兰。
祝龙离开了和他相守多年的梯田,带着师父的遗志,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年之后,一个名为新动力研究社的DAO组织成立,他们的目标是研究智慧城设计案中有关“设计结构”的动力学原理。
理论认为:
作为地面建筑物、智慧城的结构特征不符合新世界人类生活起居所需求的结构形式及特征,室内空间拥挤,尽管使用率极高,却总有一种压抑感,但审计的通过代表了它的被设计或执行是被设计规则许可的。甚至有些休憩室的结构不太适应于地面人的休憩习惯,因为它们被设计为竖直站立的姿态。
之后,研究社又论述了作为空中飞行器,近空航天器,地球在轨卫星及作为星际飞船等一系列功能用途的可能,并在动力学上给予了详细的计算。结果表示,智慧城所公开功能设计与地面城市建筑用途完全不符,可以推定,智慧城是一款实实在在的宇航器,或者说是宇宙飞城。
但这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那就是,智慧城的动力系统能够支撑并满足这一切的功能预设。
报告出来后引起一阵追逐研究潮,但最终都是无疾而终,因为动力问题是真解,目前人类仅仅借助当年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点燃了迁居火星的火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畅想智慧城的用途,想着为其加设某些可能的功能设施,有人提议在非洲XX地区再复建一座智慧城,功用上由民众决定……
“张总,新动力研究社发布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说着,刘明将打印好的文件递给了公司创始人兼执行总经理张朋。
刘明:“课题明确了智慧城宇航动力实现的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目前的工质燃料,其中包括氢氧助推驱动,核动力助推驱动。第二种是非工质驱动,其中包括反引力助推驱动,反磁力助推驱动。第三种是牵引驱动,其中包括空间折叠牵引,时间跳跃牵引,定点引力迁移。”
“这里似乎只写了两种?”张朋似有指正的询问道。
刘明:“是的,张总,他们最终论证了两种人类目前可以实现的方法。并声明会在理论研究成熟时招募科研公司进行实验论证。”
张朋:“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接下这个研究项目?”
刘明:“是的张总,作为实验研究人员,我很清楚我们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也对我们的实验实力有充足信心。”
张朋:“你不担心他们的研究方向或许只是是南柯一梦?”
刘明:“张总,我研究过他们的论证报告,非常专业,不比专业机构差。”
张朋:“明啊,我相信你的眼光,也相信你的专业素养,但想让我支持你做这件事,也等他们的方案出来呀。”
最终张朋答应了刘明的请求,只要到时方案出来后,刘明认为可行,他便答应全力支持实验的论证。
朋明新材料科技是一个新型的实体DAO组织,他们借助自己的科研及开发能力,通过新型组织构架及经济运转模型,迅速的开拓了全球市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产业也是为人服务的,为创造者和劳动者服务的;于是他们在实体盈利的基础上做到了经济重分配。在组织架构上做到了各展所能。在治理上做到了共智,在管理上做到了由经济重分配模型造就的自我驱动。
一年之后新动力研究社公布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架设最新的粒子模型,运用AI训练,成功模拟了化合物,这表明了他们相关单质粒子的模型框架是正确的,同样,基于此框架,更多的化合物将被发掘运用,同时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将被开发合成。
此消息一出,业界发生巨大振动,很快便形成两派,一派全力支持新动力研究社进行实验验证。另一派坚决制止,他们不仅抨击毁谤,更有甚者恶意相向,甚至扬言威胁。
但,在这之前新动力研究社社区治理DAO已经发起提案进入了投票流程,意欲公开基础数据,而这个动作是不可逆的。
投票结果在既定时间明显已经进入不可抗的通过阶段。
此前甚至有人试图操纵市场影响投票结果,他们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和规则。
于是反对一派尽其所能各种造谣,奇怪的是这种声音被自动忽视,没有附和之音。
朋明科技第一时间发起了自己投票的提案,他们计划全力支持新动力研究社的提议,在这一年期间,他们清楚地看到了新动力研究社的理论成效,无数创新被后继者证明。而这些竟都是无需授权即可无偿使用,
新动力研究社成为了继智慧城后又一个人们的聚焦点,新能源,新动力,新生态,新生命,一系列的人类未来命题由这个谁也说不清楚是哪些人组成的新DAO逐一提出,并且正在致力于解决或者已经解决。他们就像是新世界的一盏明灯,重新点燃了网络飞地和数字游民对于主权的期望。
……
刘明:“张总,我们的计划被列入预选,他们会进行社区内部的非公开投票进行选定。”
张朋:“有多少单位报名?”
刘明:“挺多,三十多家。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定要选择使用老牌链路Ethereum来进行计划案的存储提交。”
张朋:“或许是处于安全考虑。那可是时代的结晶,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启蒙,也是最纯粹的。”张朋不无忧虑的说。
刘明:“新链SOLA有什么问题吗?”刘明疑惑的问道
张朋:“现在没什么问题,但已经接近了中心化管制。尽管这些都看不见,但当年“合规”层为了打压去中心化进程,在全世界用重金砸出了个SOLA,虽然没有显性的针对。但那种节奏却让人心惊胆战。”
刘明听的一头雾水。
刘明:“张总,这些我都不懂。”
张朋:“没关系的,明,以后有机会明白。这不是现在考虑到问题。新动力那边的选择是正确的。你放手去做!”
……
很快新动力研究社公布了第一批待筛选名单,同时公布了筛选规则项。并申明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裁定。另外,他们制定并委托了第三方裁定团,以按要求规则进行裁定,确保入围的公正性。第三方裁定团人选同样采用非确定人选的方式。规则明确了已经使用的规则会在每次入围裁定后进行公开。此外定选单位将由新动力研究社社区内部进行最终的选择。
名单的公布代表了第一批规则的公布,参与者均为诧异。似乎规则的要求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他们总以为会是一些现有的技术实力,实验条件等,但规则却提出了对实验单位应用领域要求,提出了实验转化应用的度量要求,提出了由技术设计到量产应用的能力要求等。
刘明:“张总,这似乎是在招标。但又明显不同,其中对免费专利的要求似乎是对本轮入选者的直接要求。这对双方都是一种考验!”
张朋:“我仔细看过了,你说的对,他们目标是将技术应用到民众中,有可能是他们已经胸有成竹。这是一件好事。不过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应该需要一笔巨量的资金!”
刘明:“您是想?”
张朋:“相信那时他们就会有募资计划,明,你去准备下,这件事我们一定会支持下去。”
……
随着响应者的增多,更多的科研成果被免费公开,随着这些带动,诸多领域也加入了这项开源活动。一时间,许多伪专业伪机构纷纷“倒台”。这在旧统经济体中引起了剧烈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年之后,随着自然筛选,仅有三分之一入选者符合新动力研究社当初的晋级规则。而这半数的参选者也因为照应了这些规则,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全球行业的佼佼者。
刘明:“张总,他们发起了募资计划,总计软顶100亿XXX通券,分三个阶段使用。也公布了最新的入选规则,这次咋一看比上次还……他们要求入选者最少捐赠5亿。”
张朋:“这三年大家都看到了,他们的果敢与决断绝不是一般团队可以比拟的,这种果决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一位前辈,他曾经是一位卓越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员,你现在能看到的许多理论模型都是它推导出来的。”
刘明:“以前没听您提起过?”
张朋:“你可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251号独裁者,就是他,为了理想,放弃了一切,潜心研究人类社会学。后来便隐居于山野之中。再无音信。”
刘明:“您是猜测这之间有什么关联?”
张朋:“无需猜测,这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确定的是,这件事必须走下去。既然他们提出了新要求,照办就是,而且他们提出的研究课题肯定有必然需要。”
刘明:“这次他们公开了一个化合物结构式,是目前未知的,具体有什么功用,从结构式中看不出什么。”
张朋:“有没有估算大概多久能合成出来。”
刘明:“据他们推算,整个业界按各自领取的实验单元,加上验证,最多只需要半年时间。”
张朋:“看来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他们想做的也会很快公之于世。我们的资金准备的怎么样。?”
刘明:“已经筹备的链上资金大概有15亿XXX通券”
张朋:“全部质押过去。跟进下他们募资情况,有问题我们再想点办法。”
刘明:“好的,张总,确定要全部质押吗。超过10亿没有激励计划。”
张朋的担忧明显是多虑的,没多久,既被质押满额,有人提供了20亿XXX通券的质押。根据募资质押规则,资金是否被取用,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如果实验成功,将全额被借取,并根据最大10亿额度进行成果转化收益所得给予获利分配。如果实验失败,资金将被冻结三个月,届时新动力研究社将同步最新实验课题。
半年之后,由313号实验块在地球常温条件下成功合成出同结构化合物氢氧环氮,简称HON。但很快,化合物气体自然消解,链上信息很快的同步在全网络中,各地纷纷发来致贺信,新动力研究社链上信息提示,可以尝试对生成物进行加压储备,于是一个装载在小型氧气罐中的液态体被生产出来。
实验测试该化合物在自然气态会自动分解,液态下稳定。这种稳定似乎由于某种化学键的缘故,就如氢氧化合物H2O一样,它本该是气态。不同的是H2O自然成为液态,而HON则是自然气态。
样本很快的被世界各地实验室获得,没多久,他们便在同条件实验中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张朋:“那边有什么消息。”
刘明:“还没有,所有人都在等。”
张朋:“测试试验怎么样。”
刘明:“什么也没有,完全就是普通的化合物,简直和水一样稳定。”
张朋:“没那么简单,他们能提前将化合式给出来,已经说明了问题。我觉得他们是刻意在等,是想让我们清楚,这个东西在我们看来和水并无二样。”
张朋的猜测是对的,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世界各地实验室,都在对其进行各类测试。没有任何异样,也没有发现任何新的特征。于是有人开始声讨新动力研究社。但在此时,新动力研究社却公布了最终的进选条件。并且附上了一份设计图。
设计图中,一个长相厚实稳重却轻佻张扬的变形金刚外形展露在人们眼前,设计物有六个部件:放电系统、水容腔、泵送器、电磁光腔、光热接收转换器、开源链控系统。
图纸设计要求精度并不高,常规厂家即可生产。最为复杂的地方就是那块集成的开源链控插件,这是一个具有可链接区块链路的微型芯片。通常用于加密授权及远程控制。
当图纸摆放在人们眼前时,大家都在疑惑,当成型样品出来时所有人都在怀疑,在输出端,有一排整齐的可变电压输出口,预示着这是一台微型的电能输出设备。
依据这样的推断,全球各地都在做同样的动作测试。但已经处于液态的HON依旧稳定,依然似水。
……
二十年,人类最美好的青春一晃而过,岁月收获了两代人的劳动成果,大地苍茫如故,只有辛勤的苦难和如归似回的期盼。生命对于个体来说,永远都是旅途。人生的体验在规则中沉沦。
智慧城建设工程如火如荼,没有丝毫的停滞。
小丁在这里生活十数年,在他离开工地的那一刻,他甚有所焦虑,这是相伴他走过青春岁月的所有回忆。而离开也是因为他工作了15个年头,达成了可以自由选择的条件,可以将自己的子女入住名额给加上去,并且,他可以在智慧城周边卫星城选择一处安身之地,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工地领队,他的顶头上司,和他相伴也近似十年的王志伟,为他举办了一场欢送仪式。偌大的场地,没有鲜花,没有祝词,更没有酒精,小丁站在场地中心等待着。他不知道工友们为他准备的礼物是什么。他等待几分钟,什么也没有发生,他又睁了睁眼,迷糊糊的看看四周,工地从来没有如此安静,炙热的阳光让他格外鲜艳,尽管这是大大清早的8点57分。小丁继续等着,接下来的每一秒似乎都拉开了时间的尺度,格外地漫长。
突然,熟悉的声音响起,一股清远的汽笛声渐渐变大,变的清晰,渐渐的回荡在耳旁。顿时,无数闪亮的光点随着哗啦的声音从天而降,水滴形成了一道道光柱,又形成了一道道雾帘。隔绝了空气,隔绝了眼前的一切。渐渐地雨小了,能看见太阳了,在雾水中阳光呈现出扭曲的蓝色,似乎变大了许多。
雨停了,一抹彩虹出现在眼前,小丁的泪眼也逐渐变成了笑脸……
类似的情景这几年时有发生。人们将青春将生命付诸于曾经的承诺。
智慧城接受了小丁的签证,他的子女将有权利无条件入住智慧城并成为智慧城普通公民。这是他用青春用生命为后代谱写的人生序章。
人类文明的繁衍不正是如此吗!
智慧城卫星城拉美城行政中心某会议室
澳洲轮值理事联合国理事团、智慧城项目建设总部代表团、各国参建部政要、智慧城治安联合卫队总指挥、出席本次项目进展发布会,将公布重要进展。
“二十年前,我们正式开启了人类新时代的篇章,智慧城是地球文明的结晶,他将承载着数代人的梦想,在宇宙文明下留下一宿扁舟。曾经,我们固执的相互对立,但也坚韧而顽强的相互扶持,我们曾经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自然的繁衍生息,但从此以后,我们将有了共同的去处,不管风寒还是水冷,更无论是天灾还是地祸,我们都将在新的诺亚方舟上绵延生息……”
电视台新闻:联合国最新消息,继亚洲大陆智慧城后,美欧地区已经开始筹建自己的智慧城,受亚洲区智慧城开发授权,将采用与亚洲区智慧城外形结构同样的设计。因建造资源有限。大都不到亚洲智慧城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
“下面公布最新计划,另外本次会议将二十年前约定的技术转让事宜公开,愿全球公民监督执行。”
第一、智慧城建筑进度已接近30%,但会随着基础构建的完成,加速总体进度,目前设计案已经审计完善,具体内容现已公布近五成,其余将随工程进度同步公开。
第二、新材料使用基本满足工程需要。目前已有相关33项专利公开于民众使用。
第三、卫星城建设已经全面结束,覆盖范围近100公里,各国均以安置独立办公属地,除办公属地外,其余地区均为公共属地,由联合卫队统辖。
第四、智慧城新链路WIMA已经具备一般性的硬件系统管理能力,但由于工程进展情况,目前仅处于模拟状态。
下面是十项刚性需求技术实现进展情况
一、地下生活空间各功能区划分已经完成,第一批入驻成员将按职能需求分批进驻。
二、体外胚胎技术已完全实现零知识启动可能。
三、现阶段联合决策流程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正在进行合理性及有效性验证。
四、地面常规性安保系统已布署完成。
以下是第二阶段计划
一、鉴于新材料开发问题之原因,为满足功能需要,智慧城整体浇筑将被持续推迟。
二、能源供应问题有突破性进展,相关内容会择机公开。
三、未来20年中,计划完成智慧城地面主体模型搭建,具备一次性浇筑条件。
四、电磁漩涡发射装置已经完成安装,正在进行技术测试,预计3年之内,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