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往事》最新章节。
第一节:硅基文明
工程部已经在这条路不远处开辟了气动专属通道,光亮的路面一尘不染,道路中间是一条突出的自动抓手,当气动船出现需要紧急制动或安全风险时,从气动船底部会抛射出一道缆锁,在接触路面之后会由自动抓手牢牢的卡主,防止事故扩大的可能。一架气动船悬停在临时停车坞。呼呼的气浪声此彼起伏。它们应该是输送特种材料的。
方甲:“队长,你说那时到底出了什么事,那次AI误报之后不久,我们便撤离了这个地方,放弃了原来的任务。”
史泰龙:“小甲,我们并没有放弃,只是任务已经完成,况且你看,我们不是又回来了吗!”
方甲:“要不队长,我把无人机再开过去瞧瞧?”
史泰龙寻思了一下说道:“你申请一下机器人”。
良久
方甲:“队长,指挥部张队同意派遣机器人过去”
一架机器人离开主队向一侧奔赴而去。
史泰龙:“小甲,这机器人操控的还习惯吧。”
方甲:“习惯,习惯,队长,可带劲了。这比训练机可带劲多了。”
其实这些年演练中心针对此事也一直保持关注,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机器人不久便到达目的地,这里依旧没有变化,热成像辐射检测仪显示这里的红外辐射量级与系统下载的近几年数据对比没有太大变化。但磁感仪发现有些微的磁场扰动,机器人在一处原石堆中探取了一块看似完整的样品,那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顽石。
……
硅基生物的生存法则人类难以理解,就像人类需要呼吸,植物需要阳光。而硅基生物需要的,仅仅是来之不易的“磁”。
阳光雨水、它们孕育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构成了地球的碳基文明。和阳光雨水一样,地磁,是行星自然生态下的生命之源,它同样在地心孕育着一群奇特的生命机体。他们生活在对人类来说黑暗不可见的地核深处。四处环壁,他们天生或是身披铠甲的武士或是娇柔多变的软体,但无疑他们有着共同的基因、语言和社会关系等,他们的生命动力同样都来自于地磁。
在漫长的地球生命中,他们是最早的地球原生智慧物种,亿数年的进化使得他们早已与地海深处的环境融洽的共存。但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依然免不了争斗,曾几何时,在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充满了致密的类金属融合体,均质的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文明之间没有种族之分,没有统治者,亦没有剥削者,每个个体都是完整而独立的决策者。他们在地磁浓厚的地心区茁壮的成长,运用着地磁可以遨游在“狭小”的虚空之中,虽然他们的本体形色各异,但那都是次要的,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同类文明,但致密的类金属融合体阻碍了他们探索的可能,于是很久以前就有提议试图挖掘这个遐小的空间,于是他们的文明便进化着向着引力相反的方向用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开始岁月漫长的挖掘。他们是智慧的,他们曾推测自己文明的诞生之初是一场完全的偶然,在无数的气泡中,一颗硅胶体结构被地磁震荡激活,产生了生命动力,从此拉开了“文明”的亿数年演化。
但是狭小的空间使得他们对于空间的遐想与争求,爆发了近似毁灭文明的战争。在挖掘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挖掘出更广阔的空间,据他们推算,在引力向上的方向,类金属融合体的密度是逐渐变小的。但无数岁月过去了,他们进展不但极慢,且并未发现密度的变化,于是有人提出停止毫无意义的挖掘,同时因为挖掘后的堆弃的金属导致原有空间极度缩小,而挖出的空间,因为狭小毫无用处,怕是还没挖出什么名堂,便会将原有空间填满。为了妥协,新的挖掘探险者将挖出的金属堆积在挖掘通道的后方,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对于他们来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通过弱磁场进行的接触式交互,这个过程会产生极其稀薄的电流,远程交互时,他们通过磁能自然衰变进行携载式电磁通讯,这种自然衰变的应用使得他们会以极低的磁能消耗即可以互通交流。对于人类来说,这样的磁场变化压根没有什么意义,就如人们理解蚂蚁的交流方式一样。但有一点是完全一样的,硅基生命是智慧的。同样,人类也是。
在漫长的挖掘探险中,不知牺牲了多少开拓者,直到地质密度突变的确认。于是,整个文明再次向可挖掘功用的方向进化。再次进入了亿数年的挖掘征途。不知过了多久,似乎已经很远了,地质密度有了明显地下降,而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地磁的急剧减弱,他们的生命动力逐渐变弱,身体机能变化明显,蜕变出一层厚厚的壳,动作也明显迟缓。
在人类理解,准确的说,原始的硅基生命体最开始时是类似电磁的生命机体。依靠着强大的地磁能量生存。经过十数亿年的探险挖掘,历经地球岩溶炙烤,再历经冰水消融,终于进化到可以在微弱的地球表面的地磁环境中,苟延存活。
但,尽管如此,可他们的生命智慧是无法消磨的。
40年前的地磁反转,激活了那些曾经随着岩流奔赴而出的硅基文明,他们、再次苏醒。
第二节:时间之墙
亚洲联合指挥演练中心
AI系统:“权限确认,本次演练将由指挥长司空南全权掌控,临时获得最高控制权。本次演练任务:1、校准全链时钟统一至零时态;2、验证系统全流程接管完整性;3、3号链路系统的抗攻击审查。“
AI系统:“系统准备完毕,可以进行任务测试。”
司空南:“开始测试!”
随着量子区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全链物理结构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数据并发或者接收时,在多条链路同时进行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时钟差的出现。而这个时间间隔并不是和现实时间关联的。它并非技术原因产生,技术手段也不能将其消除,理论认为,这是空间内的真实时间墙,或者被称之为时间密度。而如果在这个时钟差的末端进行数据更改的话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失败。为了消除这个影响,避免对区块链技术毁灭性的打击,人们想了各种手段,研究了各种理论,但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人们将区块链时钟系统接入中继系统,进行时间钟归零,中继系统会在数据传输中途进行重新接收信息并打包,将数据发送接收的过程从原有时间线上断开。
为了验证时间墙的存在,人们在地火之间通过量子通讯进行了多次实验,尽管进行了严格的实验设计,但同一发射源的数据到达时间始终是一致的,时间研究砖家组装了一台量子G扰器,他们将一个已经处于纠缠态量子封装在高密度的透明玻璃中可以将光速限一个量级,意图困住时间,但结果是失败的,干涉毫无作用,物理干涉无法阻止时间的同步,同样,也无法干涉时间墙的存在。
理论中,人们认为时间墙就像是引力场一样。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虽然在区块链路中被很快的发现了迹象,但也不会从宏观上影响什么,他们举了一个很奇葩的例子:假设你是区块链路中的一枚信号光子,你和你的孪生兄弟在高速飞行的旅途中,飞了三十分钟飞到了终点,因为飞行时间太久太长,你的兄弟比你快了几秒钟到达终点,在自然环境中这一切本来相安无事,但在区块链中,临近终点的几秒钟时间,有人把你的兄弟篡改成你妹,然后你傻眼了,兄弟怎么变成妹了,于是你混乱了,瞬间回到了发射原点,你又惊奇的发现,你的兄弟也回来了,还是你那个兄弟,一点都没有变化。恐怖的理论猜测是,之前已经到达的那个被修改过的你的兄弟,消失了,但它的痕迹却被保留了下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时间墙的存在,但此时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它的基本规则,只发现这种现象会出现在非人类定义的时间段上,一旦有了人类定义的时间参照,这个现象便会消失,而区块链技术。却正是不需要人类定义的时间的参照。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没有发现或者进行中继归零的话,这样的现象便会无止境的发生,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有人更改了其中一个结果,那么会发生什么?人们清晰的认识到对其的不可预测。
AI系统:“时钟校准完成,已中继为零时态。”
AI系统:“热供应系统接管完成,地面安保系统已就绪,AI系统已做好休眠状态的准备。可随时关闭进入休眠状态。”
“关闭系统,进入零知识引导模式。”
于是AI默默地断掉了自己的电源,随后零知识引导系统接管了智慧城。
荒凉的大地之上,寒风刺骨,室外温度足以将任何生物瞬间冻成冰块,在智慧城的某个角落,热供应系统却从没有停歇过,一个沉睡多时的年轻人在3号区首次复苏,他已经沉睡12个地球年了,自胚胎寄养之后,他就没有苏醒过,这次的苏醒是收到了零知识引导系统的召唤,目前,在整个世界,准确的说应该是智慧城,这里已经没有苏醒着的人类。他在苏醒之前就已经在沉睡的梦境之中历经无数次苏醒后要做的事情。他首先进入一个预备的栽培室,监察了这里的模拟生态,确定植物的生长是正常的,然后根据苏醒前最后的系统提示,验证了AI关闭的原因,进入了临时控制中心,这里,是一套无链系统,它可以将临控中心挂载的附属设备启动,然后进行智慧城隔离封闭的修复工作。在最小可修复范围内,进行首次的修复,并逐步扩大修复范围,机器人会根据智慧城损伤情况,进行通道的隔离等相应修复。它们会不知疲倦地无时无刻地工作,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智慧城各处的33个热供应系统。
每个热供应系统都是独立的,但都可以相互有条件的联系,33号区复苏的是一名30岁的物理学博士,她在轮值休眠期间,置逢AI冷关闭,等她再次复苏时,已经完全是另一幅光景,身边所有同期休眠的同事都还在睡眠,只有她被零知识引导系统唤醒。她的任务同样是先检查了模拟生态系统的情况,在确定植物生长正常后,她进入了临控中心,激活机器人、并在最小范围内进行了首次隔离修复。尽管她做的事情和3号的一样,但她并没有接受知识刻录,而是凭借在清醒时段的日常训练进行操作。
模拟时间被加快了十倍,零知识引导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年龄段和专业度做出针对不同的引导工作。在33个区域中,自然也会有不同专业等的人类被系统唤醒,他们的目的是在未来十年将智慧城非完全“修复”并启动AI,或许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并不会接触到对方,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演练过程中并未设定AI关闭的原因,如战争,坠落,功能性不正常等,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设定外在环境的影响,仅仅是一个理性状态的复苏。
人类能够训练AI的模型还是有限的,通过数据的堆叠,并没有产生智慧,模拟器里的智能人,也都是经验数据的堆叠,甚至连思考能力都没有。它甚至不如一群蚂蚁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历时5年,虽然演练中心已经模拟了数十套成熟的应对方案。尽管他们确信,就算没有记忆刻录,复苏的人类凭借零知识引导系统,同样能够完成既定目标。但这一切都是假定了外在因素的某个可控状态。
零知识引导系统:是一套人类在没有任何科学,技术,应用,支持的前提下,根据遗存知识、物资,进行学习应用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一套知识体系或者AI系统。
第三节:独裁者
恒温动物的生存需求注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任何时间点他们都需要为生存延续做准备,尽管艰难,但在地球上已经是一种恩赐,这是大地的恩赐。
在宇宙中,真空就像一道天然的绝热层,它将地球存储的的能量裹挟其中,自人类用火以来,文明便开始了。通过穿衣取暖造房存储热能。通过风能水能煤炭燃能等转换到电能水热能等,为生活提供热量,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当然,食物也是获取部分热能的一种方式。
从原始的天火到天雷,人们掌握了冶金和电能,从质能到量子能,人们学会了现代科技和掌握未来星级航行的钥匙。
祝龙再次陷入了沉思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只能说明他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但这绝不可能是假的,因为这是师父留给他最后的嘱托。
祝龙收拾了行装,按照元空间中的一处地址来到了贾里村,这是一个人口不到500人的北方小村落,四处平坦,村子坐落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村里人的生活比较平静,他们有自己的土地,有政府配置的协作机器人,村里人大都是世代务农的专业户,基本上都是半百之人,要么便是一群院门口打闹玩耍小朋友。
祝龙将车远远的停在了村口,拎着自己的背包一步步走进了村子。
“小朋友,我向你打听一家人,他们姓贾…”祝龙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话。
小朋友:“叔叔,我们村里的人都姓贾,我叫贾玲,他叫贾宝。”
祝龙:“噢,我姓祝,祝福的祝”
贾玲:“我们这里很久没来客人了。全村人我都认识,你问吧。”说着贾玲指着身后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
祝龙:“我想找的人叫贾悦老爷爷,我是他的学生。”
贾玲:“噢,我想想,对了,他家有棵高大的核桃树,你从这直走,到最后面就能看到了”
祝龙说了声谢谢,便起身要走。
贾宝:“叔叔,你从外面看不到到那颗核桃树的,你看,最前面门口那颗柿子树就是他家的。”
贾玲想了想,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谢谢你们,小朋友。”
地球上的黄土高原,有种特别的四季分明。那里该热的热,该冷的冷,像极了自然。
祝龙敲了门,没有任何动静,于是他坐在门口的座石上静静的等着。座石旁的石桌上是雕刻好的棋盘,刻工比较粗糙,线路粗细并不一致,像是一个半成品的样子。
“你在等人吗?”一个看似刚从地里回来的村里人寻着祝龙这边问着。
祝龙连忙起身:“是的,我是来找贾悦老先生的,我是他的学生。”
“哦,那你得再等会,估计他一会就能回来,我刚看见他去地里摘菜去了。”那人说着。
“谢谢您。”
那人拜了拜手,便走了。
象棋桌的四周是光圆的,这块石头看着像是一块废弃的玄武岩,像似一块巨大的椭圆石,从一侧被劈成了两半,有一半被用来做成了棋盘,祝龙瞅了瞅四周,想看看另一半是否在周围。于是他傻笑了一下,为自己的想法和动作而感到好笑。不远处烟囱里冒出的青烟,让祝龙想起了书卷上百十年前人们的生活,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没过太久,和刚才那人同样的来向、一位老者缓缓的出现在祝龙的视野。
老者的着装和村里人并无二样,看上去六七十岁的样子,应该和自己的师父是一个年代的人。
这人正是贾悦,祝龙并不知道贾悦曾经的工作,元空间中的留言只是是让他去找这个人,并没有做任何过多的解释。
经过简单的寒暄,祝龙被请进了屋子,屋里的摆件极其讲究,干净而整洁,农村人在庭院里惯用的家具一应不少。贾悦的热情慈爱让祝龙忘却了生疏,丝毫没了拘束。他竟然有一种眷恋的感觉悠然而生。
从庭院向门外看去,宛然是一种身在田园的居家之感,院子里摆放着已经晾晒干煸的瓜果,这是村里人准备过冬的食粮。
祝龙在说明来意之后,并没有的得到贾悦的直接回应。些许后他被邀请进入了后院的平房内。这里看上去是现代人的装饰风格,但也极为简约。书桌上安装着一台量子计算机,显示器旁边有一个竹牌,上面用苍劲的毛笔字写着“251号飞地”。
祝龙赫然想起了什么,251号飞地,独裁者计划?
在网络飞地中,有一个独裁者计划,是为了平衡人们广泛共识(羊群效应)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过错。在互联网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社会,民族,甚至不同的国家民族,人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共识兴趣等集合成大大小小的DAO组织,最终他们向地理国家的“民权主义”发起“攻击”,成为独立在网络上的合法政权。他们分居在世界各地,但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共同策议、组织、构建互联生态的发展。他们保持了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共建共享共荣。在这种理念的催动下,全球近似一半以上自由网民都成为了飞地的自由公民。
广泛的共识和多数的决定有助于公平建设,共同分享,共担荣辱,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决定却偏偏成为一个死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次这样的死局。第一次:网络飞地“政权”确立前的民主制选择。第二次:脑机的“人权”确立。第三次,地磁反转后、新世界的“地理国家”建设。
独裁者计划中,有公开的独裁者和隐藏的独裁者,他们都是“天选之人,由独裁者自选继承人。
祝龙从贾悦手中接过一个铁铸的器件,看样子是铁匠手工打造,但也非常精致。
“祝龙,即然来了,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吧,以后,你和我便同是251号的主人了,这是你师父留下的。曾经251的主人,是我和他,现在他走了,就由你接替了。”
在祝龙眼里,这一切都很自然,他并没有过多的惊讶或者惊奇,常年在师父身边,让他有一种淡然世外的游离感,但他同样因此感动,因为他知道,这是独裁者的肯定,独裁者的精神旨意便是,自由,独立,文明。
自由,是多数人的自由,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独立是独裁者的独立思考,文明是人类的文明,但不单单是人类的文明。
第四节:量子能
穿过文明进化的走廊,祝龙再次推开了那扇传说之门。
阳:“我们看过你的书《锤鸣》,有关地下世界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们敬佩你超前的领悟精神,同时能够感受到你对于文明思考的善意。这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和你沟通的原因。”
周伯来:“谢谢,正如书中所说,文明的存在除过必然依旧是必然,但作为文明的个体,我依然把它当作偶然一样善待。”
阳:“人类社会想要彻底完成质的飞跃,现在需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这也是你们是否能够达成星级航行的最低要求。尽管地球或许不再宜居,但火星依旧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周伯来:“我们的科技水平的确是混乱的,只做到了自己文明,和大地自然似乎从来都没有关系。要完成质的飞跃,要么就是让环境被迫改变,要么就是解决人类自身的基本问题。”
阳:“地磁激发器可以在地表平衡地磁乱流。……,我们将向你们传输一项新的可控量子能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彻底解决你们的能源问题。”
周伯来有些激动,他感慨的叹了声气。
阳:“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明白你的困惑和疑虑,我们要求单独见你,就是为了消除这种疑虑,我们只能将这种技术传输给个体,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广泛地传播给人类。而不至于被集体组织封锁。”
周伯来的眼光瞬间湿润,他知道他们的真诚与博爱。
阳:“磁讯机很快将会送到你们这里,我们会通过它和你们保持联系,到时量子能技术将通过磁机传给你。其实它还有另一个用途,时机成熟,你们自然会知道。”
祝龙退出元空间:量子能技术?按师父他们交谈应该是要公开给人类的,但为什么一直没有任何信息,祝龙联想到指挥部泄露文件让人们震惊的事,其中一个便是一项技术转让协议,难道是这个?
祝龙有所疑惑、再次进入了元空间。
他拿起书架上那本尘封的书《锤鸣》,翻着书页很快地找到了那段话:目前来看、人类文明可能是孤单的,但在宇宙之中文明的存在除过必然依然是必然,作为文明的个体,我依然把它当作偶然一样善待。这本书他之前看过很多遍,里面的内容他太熟悉不过了。
祝龙合上了书,一个闪亮的卡牌出现在眼前,卡牌上的铭文图案似乎在哪里见过,祝龙想起贾悦老先生交给他的东西。
六棱圆柱的铁铸件上,有规律的环刻着不同数目的凹点,经过比对组合,祝龙读取了24个英文词,此时他心里已经非常的肯定,这是一串助记词。
祝龙通过元空间调出Goplus-security开源插件,导入助记词后,对该地址的策展项进行了全链扫描。
终于没多久,分片存储平台ZK-Cloud有了链上响应。
于是祝龙通过站点登陆了ZK-Clou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