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往事》最新章节。

第一节:锤鸣

AI的成长是一个奇怪的过程,如果你给他吃的太多,他可能会五味杂陈,如果吃的太少,他可能又会五音不全,但无论如何,在目前的算法上,AI的输出和输入成正相关,始终没有自我进化的能力。一座伟大的建筑,需要一个智慧的头脑作为主控。这种智慧的头脑主控,应集合对于“未知”事物全新解读的能力。虽然不至于拥有生命体的生存本能,也不至于拥有智慧生命特征的“人格”。但确实我们需要这种能力。

亚洲联合指挥演练中心,一个参与智慧城设计的秘密单位,它的职责分为三个。

o 第一,确保智慧城地面安全,确保智慧城在轨安全,确保智慧城宇航安全。

o 第二,满足地面开放的生存生活需求。满足在轨运行生活需求,满足环日生存需求。

o 第三,确保智慧城最低运行条件的人员及物资配置;确保测验及训练智慧城各项人工需求的持续性展开;确保主控中心AI的进化训练与人工化接管之必要条件及必要配置措施等的完善与可靠。

系统播报

“分布式验证系统上载完毕”。

“自检正常,验证反馈正常”。

“请授权主脑对接”。

“打开授权”——指挥长。

“对接完毕,已接管城市热供应系统”。

“……”

“请注意,热供应系统参数调配无法满足最低热供应保障。”

“请调整工程参数重新测试。”

这是演练中心对工程施工关联设备布局做相关测试,以应对在材料保温失效前提下,核心部位的热供应问题。根据有限热机的布局以调整核心部位的温度需求。现在的测试都是独立进行的,每个系统运行也都是的独立的,并没有经过主控Ai的统一调配,一方面是为了有效锻炼人工的监控能力,一方面也是人工化接管的必要学习。

“报告指挥长,我们已将测试数据发送给工程技术科进行调整。另外我们和Ai模拟在轨对战中发现,现有安保措施完全不足。”协调员李娜用军人特有的严肃而庄重的口吻向指挥长司空南汇报着。

“你们什么时候跳过地面安防了?”司空南差异的问道。

“地面安防在本次对战模拟中被直接跳过。”李娜回答道。

“好,知道了,你先去忙吧。”司空南想到了一个人,只有他才有权力在后台直接搞这样的动作。

专线电话中

“我说城主大人,你现在还没当舰长呢,况且现在也没到备战状态吧,你切换战斗演练,起码通知一下我吧,好歹我也是指挥长,我都被蒙在鼓里。你说我明天还怎么指挥。”司空南用愤怒又委屈的语气向最高指挥、陆军第四军三十六师师长王勇浩控诉着。

“我说老指挥长,您先别生气,这不是临时决定嘛,我也不想,但正好他们正在演练,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刻进行在轨安保能力的测试。这不、你们地面安防已经测试差不多了嘛。工程兵部队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奔赴前线,在智慧城100公里内做防控布局。就差您一句话了。”

王勇浩不愧是老江湖,抑扬顿挫的腔调果然让气愤的司空南消了气。

“我说你们搞这么大的动静,让国际友人怎么看?你以为他们都是闭着眼睛吗?”司空南问道。

“我这正要说呢,地面安保已经交给公安部了,军方转移到在轨安保的测验和布设中。”

“我说嘛,你这城主果然是高升太空当上舰长了。”司空南的话语中不无挖苦。

“哪里哪里,现在还算不上,我们不是在计划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嘛。到时候我就退休当教练。哈哈”

……

陆军第四军整备了3个师队驻扎在智慧城外百公里外,分三角形防设。每个单位都同时配置了,侦察系统,反导系统和反侦察系统,有效反导范围内、太空制空权将是他们日后重点照顾的对象。所有的系统建设都需要工程兵的参与,和智慧城施工一样,这里集合了同样专业的工程设备,巨型工程一体机很快就会完成图纸设定的地质勘探与基础建设工作。

尽管对于智慧城本身来说,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工程,但对于周边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那可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多国政府在周边兴建领事基地。一场宏大壮观的工程蓝图正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制开来。为提高安全措施,军方向世界公开宣传在周边布署的三个师队是为了提升地区安全保障;同时同意其他协作国在周边布署不超过三百人的简易武装,其基本职责则是守护周边工程开展的日常治安工作。

所有人进入该地区都需要进行皮下跟踪器的植入,这是一种微跟踪工具,在植入人体后会通过人体内的转氨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产生微弱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通过微型电阻装置激发,有节奏的发射出电频信号,通过定空无人机接收并同时分辨不同设备的波长和频率,就可以对目标双重定位。

某处

“全队集合”

车队从市区出发向北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没有停。继续行驶,经过一片草原,又经过一片树林,再驶入一长段的泥沼地,进入一片山区。天色已经渐黑,车队停了下来,前方传来全军戒备的命令,史泰龙遵照常规、命令编队进行全空域侦查,无人机群扩散至50公里范围警戒。计划20分钟后继续出发。

“队长,您说我们这大半年都在做同一件事,这到底是为了啥?说训练吧又不是,隔天跑一趟的。”小兵方甲疑惑的问着。

“执行命令,将无人机设置为自编队模式,”史泰龙回答道。

“是队长,无人机已启动自编队,影像阵列模式已打开,AI正在对全景数据进行分析。”

无人机编队是车队最轻便简装一组。他们的任务是随时进行行车范围20公里的敌情侦查。但是敌人是谁,没人知道。

“队长,AI返回异常数据!已同步给指挥部。”

“启动战备模式,上车。”

“是”

与此同时定空无人机已经瞄准了目标。无人机部队开始执行目标范围侦查力的自动补位。

百十年前,人类科技迅速发展至今,尽管中间遇到地磁反转事件,但文明却比以往更加繁荣。科技的力量更是覆盖了整个蓝色苍穹。

史泰龙编队在对无人机下达完成命令的同时,车队前方武装队有两辆山地车极速向两侧驶离了车队。

没人知道他们这是去干什么!

AI显示的区域是一片沙石地,那里一片草一堆石的,地势相对平坦,距离车队行驶的必经主线路很近,按车队的行驶速度,不出20分钟就会将车队拦截。

指挥部已经下达战斗命令。但可疑目标并没有任何移动而是静止的。

车队加快了行驶速度,试图在“敌人”未开始移动时按照预估超过计算的拦截点。

“队长,我们不应该进行主动出击吗,为什么只是盯着不动。似乎还想跑一样的。”方甲问着。

“你懂什么,这叫避免打草惊蛇,敌不动我不动,我们既然已经发现他们,又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让敌人自露马脚”史泰龙运筹帷幄的说着。

“您说这是不是指挥部特意安排的,半年了,啥动静也没有哇,况且这目标看着也不像是什么伪装,AI分析只是整体颜色发生了基色变化。”方甲继续说着。

“那你知道什么是基色变化吗?”

“不知道”!

“不知道还这样说”?!“好好盯着,出差错拿你是问。”

基色的改变在人类理解是一种人为干预的手段,拟态生物中,大多数的色变都是正常的三元色混合,但通常会有固定的组合和固定的比例,这种规则被称之为基色,不同的基色组合在调配同一颜色时配比不同,通常情况下这是无法发现的。但经过moler监测中心的色调研究发现,不同的配比会在光谱成像上留下和之前时间段明显不同的光晕。经过论证后这个发现被迅速使用在AI识别中。据测试,如果目标是移动的,那么会留下一道清晰的光晕轨迹图。当然,这一切是人眼无法静态观察到的。

正常情况下,自然物体的基色是不变的,如花草树木等的自然生命,不同往常的改变预示着人为的干涉。

车队一直没有减速,大概十多分钟,目标依然没有丝毫的移动。在无人机图像来上看,这片石堆恰当的融合在这片沙石地中,历史卫星图中也没有任何变化。

直至车队高速驶过预计路口,依然没有减速的意思。但什么事也都没有发生!

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到达目的地前,那两辆从侧路离开的山地车也已归队。

驶过一条七八公里的隧道后,车队进入了大山深处,又经过几个小时的夜路,终于比预定提前了两小时于晚间十点到达目的地。车队到达后有一辆车并没有停,直接驶入了一个大闸门中。半年中他们已经如此出动八十多趟。

……

演练中心指挥部舰长王勇浩,指挥长司空南。特别行动小组指挥官张兰,车队长崔力。

会议室中几人通过加密网络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小兰,你们这次确实太冒险了,说好的进行演练,让常态化麻痹可能存在的隐患。你们怎么就假戏真做了?”司空南有点焦急的问着。

“南指挥,这事我们也考虑过,如果等做好一切准备或者我们认为有成效的麻痹那一定是失败的。他们早就说过这东西一旦被盯上,那就会有太多的麻烦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张兰解释道。

“我觉得你们是对的,麻痹就是为了出其不意,而这次的结果证实了,同时敌人可能已经出现,虽然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本次路途中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了端倪,况且设备的安全运达,也证明了你们的决断正确,否则等对方准备完善,那才是我们的失败。”王勇浩志补充道。

“我建议把本次事件的基色图谱让监测中心做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成像对比,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司空南思索片刻后肯定的说道。

“好,就这么定下。”

……

一支工程兵部队驻扎在巴颜喀拉山脉南麗的一处荒无人烟地带。这里地质稳定,地壳厚度均匀,地势相对平缓,在山区地带难得一见。

在定空无人机的视角下,这里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顺时针盘旋在地面上,中间有两台看似简陋的机器,长长的,像是流水线一样。它们一边钻进,一边加固着孔壁,两不相误,完全的自动化进行;同时,四周的泥沙泵将浓稠看着鲜艳的泥浆泵送在漩涡两侧的泥土沟里。泥土沟里的粘液相似一条不见头尾的巨蛇,太阳光照射下,偶尔泛出彩色的光亮,像极了黄金。泥蛇顺着倾斜12.6度的斜坡盘旋着,在地球自转的催动下缓缓地向上蠕动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并没有凝结,鲜艳的汤汁自泵送出来后慢慢地变成了蠕动的胶体,给人一种天然的似乎它就是这么存在的感觉。

“祝龙啊,你看这钻台,我算是干了快一辈子的钻探了,现在呀,就要完全被你们这些新人和机器给替代了。”老者道。

“师父,您这是自埋怨了不是,机器再神通也看不到地底呀,而您只需要用手这么一把,就知道地下是什么情况了。”祝龙说着用手轻轻比划着做了一个搓捏的动作。

“哎,这只不过是经验,迟早要被你们学去”,老者顿了顿继续说着:“我指的并不是这个,岁月无情啊,想当年你们都还没出生,人类从来没有想到,灾难来得如此之快,几乎是瞬间即至。”

“师父,您说的可是地磁反转。”祝龙问。

“是的,那时我也是在一片无人区,那里工队上有十几号我们这样的队伍,每个队伍有两名作业人员。除过机器的锤鸣声,再无一点杂音。”

“我们大概进行了一晌午的工作,准备停机吃饭休息一会。”

“粗大的锤头将大地锤的轰鸣直响,我感觉这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没有那么强了。我以为是自己的错觉,脑袋里嗡嗡的,声音越来越小,我以为自己是不是失聪了,有点头晕,就喊了一声队友。然而他已经晕倒在我身后。”

“我看到那巨大的锤头跑出了井洞,又砸了进去,再跑了出来,高高的抛了起来。被机器的索绳牵带着狠狠的砸在了地面上,地面轰隆一声,我虽然没有晕过去但记忆也是一片空白。”

“那后来呢师父?您从来没有说过那时候的事情,资料中也甚少提及。”祝龙问。

“那是因为这一场全人类完全无法预控的自然灾难,尽管科技发达,科学界早有提及,人类社会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但相对灾难本身来说,简直微乎其微。尽管人类付出的生命代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无疑,人类集体比失去生命更懂得了某些意义。”

“师父,您说的现象和锤头跳落我在一本传记中看过,似乎科学界并没有太关注这个现象。”祝龙说着。

“科学界的解释很简单,地磁反转导致相对地心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不稳定导致。”老者慢慢地继续说道:“小龙啊,一般越是明显地解释,越是潜藏了一个巨大的因果。”

“我明白,师父,如果说地磁是瞬间翻转的,那么锤鸣会戛然而止或者直接冲出地面。而实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除非……”祝龙猜测道。

“你说的对,要么戛然而止,要么直冲云霄,除非有人为干预。这一切只能靠你们这一代人自己去验证了。还有,你读的那本书就叫《锤鸣》,是我写的。”

“啊……”

……

“荒芜”的土地上,山绿水清,毫无一点人间烟火之气。这处钻井设计深度13000米,最终,那颗探测器将被永久的安置在此处。是联通地心与人类的中转站。

祝龙又开始了自己的遐想:茫茫的宇宙中众多文明在黑暗的森林中独自彷徨,对于文明而言,孤独永远是存在的,就如一个人的内心,是要自己去面对,永远也是。每个文明都似乎独成系统,可以漫游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空间之中,似乎毫无关联,但在更高级的文明眼里,这一切都是自然注定的。他们彼此敬畏,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对未知空虚是自己无知的表现,也是孤独的表现,偌大的宇宙对于孤独的文明来说是极其可悲的。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他们故意躲着你,第二种就是它注定如此,如果有第三种,那只能说明这还是注定的。躲着你的可能也是微弱的,要么对方和你一样愚蠢,连自己的星球都无法掌控,要么就是更高级的流浪。总之这些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是注定的结局。既然是注定的,要么是注定,要么是被注定。显然我们不期望是后者。但如果不是后者,天然的注定又岂会让孤独如此漫长而广袤无垠~

祝龙也是地质学专业,喜好物理学。报学地质专业,也是为了有方向的研究物理学,地磁反转事件过去了这么久,科学界提之甚少,所有内容只是在民间发酵。各种学说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各国官方甚至闭口不谈。有两种理论现在最为流行,一种是地磁随着地表地理环境变动在变化,以应对地球的自转惯性平衡;一种是地磁的变化是因为地磁的产生根源—地心流的扰动,而这种扰动也是在平衡地球自转惯性。

这咋一听以为是同一个理论学说,后者更准确点,但仔细分别的话,动因是有不同,祝龙自从读过《锤鸣》以后,便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两者没有直接关联,虽然极有可能结果是这样的因果关系,但一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中间影响,而这个影响也恰恰是能解释锤鸣中的那个“不恰当”的现象。

第二节:地下文明

当人类自我进化时,大自然也在进化!除过人自身以外,人工智能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AI是一个婴儿,那么人是什么,是那个“被注定”的发动者?如果是这样,AI应该也是有自己的智慧,甚至感情,或许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区块网络正在进行最新的链上测试,他们在一款图灵游戏中设定了一个类似于DNA中的氢键,然后将不同的结构块挂载在氢键上,让他们自由繁殖,这种测试类似于脑机复刻技术,但在这里,完全是电子化的。

他们生产出了类似蛋白质结构的大分子。

他们产出了由氢键结合的基础单元繁殖的稳定的机体。

他们没有产出多样性,也不是自由机体,更像是程序设定好的机器人,也无从变异,无从进化。只能图灵完备。

那么他们仅仅是一个电子化的机械游戏吗?

十多年前,地磁反转后十多年里,北寒极地,昆仑秘境,同时出现一股强大的脉冲能量,一股径直冲向太空,数载便已抵达太阳系黑暗的边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另一个很快便不知去处。当时人们以为发现了外星生命,曾组织过数次科考,但都一无所获。

“呼叫地球总部,这里是火星基地。已发现代号DW033号不明飞行体,火星基地时间20Y431D15时36分11秒”,抵达木星轨道位置为太阳轴向坐标3597-1523-29。

“这里是地球火星接线员,已按坐标锁定目标航行轨迹,请传收详细数据。”

一分钟后,一份详细的数据从火星站通过量子通讯传达至地球,这是人类目前能够通过量子通讯传递的最远距离。

飞行体略过木星大气层,留下尾迹,与地球报告数据吻合。这使得火星基地有效的捕捉到了它。

这是火星基地距昆仑秘境和北寒极地发现不明飞行体后的第79小时,也就是说,该飞行体的平均宇航速度已经超过了银河系逃逸速度。并且加速度需是18G的地球重力,已经超出了目前人体承受范围。

如此速度,已经让人们清晰的认识到这并非人类自己。更何况另一个飞行体竟然直接在地球上消失。

火星基地同样是百十年前马斯克等人倾尽自己最后的努力为人类点燃的一丝星际火种。

“师父,我们的报告你看过了!模拟数据八成接近我们的推断,这几乎可以说明事实。”祝龙肯定的说道。

“不够,你们最少得做到九成以上。地下活动是最为规律的,尽管看不到现象,但理论推断和现象结果的印证相切合,才是根本。”老者道。

“可是师父,模型条件参数已经完全和自然现象匹配,细节参数调整完全无法达成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实验模型和现实环境已经完整适配。”祝龙解释道,

“那为什么对于地磁规律的响应只有80%的完整度?”,“阿龙,你们一直走的是由外向内探索原因的路子,或许外在的现象仅仅只是一种结果,放弃由表象探索原因的方法,直接去拟定那个缘由,还记得锤鸣中的推论吗?”

“师父,您指的是“地磁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皆来自于人为的干涉“这句话吗?”祝龙有些疑惑。

“是的,稳定是一种需求,不稳定也是一种需求。两者皆是。去吧,等你们有结果的时候,也是答案揭示的时候。”老者有些孱弱的从椅子上起身。向祝龙深切的说着。

……

几个月后,《人类地理周刊》发出讣告文:西元2189年6月20日,著名地质奠基人,人类文明践行者,尊敬而伟大的周伯来先生,与世长辞。

祝龙很难理解师父为什么让他们抛弃原来的模型,重新组建模型,也难以理解人类文明的践行者到底是什么。他在极度的煎熬中打开了元空间网站,“密码你是知道的”,祝龙回想着这句话,带上眼镜,输入了老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任何时候,人类都是要靠自己的。”

恍然间,天黑了下来,地面上软绵绵的,像是踩在地毯上。四周通黑,看不清边际,祝龙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房间中,因为看不清所以并不能准确的描述,他觉得似乎有个开关需要打开,于是他伸出手在虚空中探了探,一道些微的光亮在远处忽隐忽现,祝龙径直走了过去,他感觉到光线越来越强,忽而亮光极速膨胀,有种一跨千里的感觉。这是一个水晶球的模样,水晶球呈现了一个手掌的样子,祝龙试着将自己的手掌贴了上去。

房间里,书架上摆满了书,桌上的小水晶球上闪动着五彩的光澜。

“欢迎来到个人元宇宙空间,我是米奇,老人说如果进来的是个新面孔,就让他继承这里的一切。”从你打开水晶球的那刻,这里就是你的新世界了。除过书架上的书是留给你的外,其他的都是我安排的。看见那个水晶球没,你可以通过那里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那里面是什么”祝龙指了指水晶球。

“我也不知道,我可没进去过。”

祝龙明白这颗小水晶应该也是一道秘门。手掌触及,一道门户出现。

一扇看着熟悉而又奇怪的门,门上刻着古老的传说图腾。门缓缓地打开了,是一个通道走廊,当门闭上的那一刻,四周涌现出缤纷的色彩充满了通道,一刻间竟让人眩目,墙壁上的色彩图腾似乎是活的,它讲述了一段残酷的远古历史。

曾经,在神州大地上,人类的先祖曾与末代的恐龙共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之间,白天他们在太阳下山之前出没在陆地上狩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地穴之中,为了文明的延续,本能驱使着他们去改造地穴,以获得更自由更广阔的地下空间!末世前曾有“神明”前来警示,他们选择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语言,当语言成为物种的心声时,便是智慧文明的第一特征,也只有通过语言,他们才能直接对话这个文明,于是人类的祖先获知,在不久的将来,大地将会泯灭。

从此人类祖先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地下城建设,他们迅速地发展了文明等级,从荒蛮之境迅速成长为共和组织。科技水平足以勘探全新的地下世界。于是他们在末世之前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地下迁徙。

数百年后,恐龙灭绝,大地冰封。

……

他们在地下三十三公里的地幔中重新铸造起辉煌的地下文明。

大地之上,文明的火种还在,冰川期结束后,一部分人类先祖重回大地,开始了漫长的自然演进。

祝龙陷入深深的思索,穴居人?人类先祖?恐龙时代?这些都是真实的?

祝龙推开了另一扇门,一个狭小的地下室,两个人对面坐着,他们体格相差巨大,可以看出身高也是,一个像似周老师父的年轻人首先开口了:“你们是地心人?”

那个看似并不矮小但体格强壮的“人”,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冷峻而犀利,那浑厚的声音开口说道:“准确的说,不是,我们是和你们一样,同宗同源,但我们长居地下。”

“这次联系我们有什么重要事情必须以这种方式对话吗?”年轻人问着。

“第一这是一种极好的保密方式,第二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猜测。”

“那重要事情是什么?”年轻人问。

“等会我会告诉你,但我先要说明的是,上次的地磁反转不仅仅是一场自然事件。关于这个目前我只能说到这里,剩下的需要你们自己证明。因为即便告诉你们、对你们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助益,但自我觉醒却不一样,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接下来您要说的也是和这个相关吗?”年轻人问。

“是的,你很聪明,同时也感谢你的尊敬,我从你的话语中能够听到一种自觉的平等和自然的尊敬。这是一种进步。接下来我说的,你不用刻意去记,都是可以公开的。不过怎么公开取决于你们。”

“首先,我叫阳,在我们那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名字,因为我们那里没有太阳。我们检测到地心的异常活动,和这次地磁反转有关,另外,自此之后,地磁明显不够稳定,你们也注意到了,但重点是这次不稳定会导致地磁在百十年后再次反转,到那时,后果将是我们也不愿意承受的。”

年轻人吃惊的望着这位健硕的同源人类。听他栩栩道来。

“按照你们的技术手段来说,要避免这次灾难,需要在地表或者地壳范围内进行,以获得最大的响应范围,我们将传输这种的技术给予你们,但需要你们整个社会的自我驱动以实现,地表人类能否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不清楚,但你们也别无选择。”

“您意思是你们自己有办法躲避这场灾难?”年轻人问。

“是的,单纯我们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放弃地球并不是一个好的抉择,但别无选择时也只能如此。”

“我们监测到一艘飞船飞离了太阳系!是你们做的一个选择吗?”

“文明的延续是活下去,但文明的定义却太过自我,如果宇宙最终走向热寂,那么我们都是文明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区别。但路同样需要你们自己走,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

祝龙退出了个人元空间。

回到办公室,在纸上上重重的写下了几个字“地磁激发器”“磁讯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