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里失去理智真的很可怕吗?(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十岁,我在用尽全力对抗焦虑》最新章节。
爱情,亘古常新的话题,借着刚看完《春娇与志明》系列的两部电影,想随便说点什么。
我在爱情这条路上也一直是坎坎坷坷,从小就不是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进入到关系里就越发地凸显。
不够自信、对感情也缺乏信任,渴望更多地被照顾,渴望爱的表达——言语上和行动上的,容易被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动,也很难走出背叛。
但表面上还得装作一副“我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特别死心眼,喜欢一个人可以掏心掏肺,恨一个人也极端激烈···
所以尽管快三十了,我也还没结婚,在这方面被同龄的女孩子远远甩下一大截。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宜室其家的女孩子,显然也不会有男生觉得我会是个好妻子,所以尽管也谈过几段恋爱,但是没有人跟我提起过婚姻这件事,也并不是说自己对婚姻有多渴望,我甚至是有点恐婚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婚姻随之而来的那些责任和压力是现在的我还没准备好的,但是也多少会感到失落——这就像是看着别人拥有你并不向往的玩具时,你会觉得自己也需要有一个,如果没有就会失落的那种心情一样。
好在的是,我在关系里有不断地寻求成长,现在的我显然比过去能够更成熟更熟练地处理关系以及关系里的问题了。过去的很多不合理的信念也被自己一一清除出去,更少地因为关系里的问题而否定自己。
过去的那个自己,可能会因为关系里出现矛盾而害怕和退缩,可能会因为自己无法洒脱离开一段不适合自己的关系而轻视自己,可能会因为对方没有做到自己期望的样子而觉得对方不爱自己,可能会因为某些细节轻易否定一段关系,可能会因为争吵而口不择言伤害对方···
现在会变得更加勇敢,也更加包容,除了原则性问题,包容关系里出现的一切矛盾,也尝试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去看待关系,而不是固守自己的立场和视角,然后也不会苛责无法离开一段关系的自己,因为我知道,我的选择都是情感层面的需要,这段关系对我的坏处还没大于它对我的好处。
是的,实际上,抛开理智情感上也有它自己的利益衡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情感判断多一些信任。
感情这个东西真的很难用理智去判断和衡量的,尤其是爱情,爱情的存在会让我们变得盲目、不客观,会变得冲动、变得“反常”,但是请相信情感这里会有一根底线在保障着我们的“人身安全”,生存的本能会让我们远离一切对我们有害的人事物,请始终坚信这个。
就像《志明与春娇》,在他们确定关系之前,他们其实还是对彼此保留着一份警惕的,春娇在不确定志明对自己的感情的时候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甚至开始疏离这段关系,而志明在不确定春娇是否像同事说的那么复杂之后,他也犹豫着要不要向前迈步,直到那天买烟遇到然后在高架上车抛锚,彼此坦诚了心意之后,他们才愿意把彼此交托到这段关系里。
而在《春娇与志明》的第二部中,春娇和志明分手后(这里且不谈他们分手的原因),春娇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志明所在的BJ,还好巧不巧遇上了,彼时志明已有了新女友,后面就开始了,但他们还是控制不住偷偷在一起了,两人理智上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还是一次次瞒着双方的对象(春娇后面也谈了一个大叔男友,但其实名存实亡)见面、上床、约会,如一般情侣一样…春娇很矛盾,但是她无法离开这段关系,她太喜欢志明了,甚至让志明的一些习惯生长在了自己身上,所以尽管志明在一次次因为女友放她鸽子,抑或中途离开后,她都卑微地在这段关系里希望志明可以爱自己多一些,期待志明放弃女友而选择自己。
可能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会觉得春娇太不珍惜自己了,觉得志明太渣了不值得。但春娇也不是无止境地退让的,当志明在他们一次外出度假时中途接到女友受伤电话,不顾春娇的恳求离开时,春娇突然间清醒了,她决心离开这段关系,果断而决绝。
在感情里,我们会因为爱而盲目,而不计得失,但当一份感情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失望多于希望时,大多数人都会回到理智选择结束。每个人在得失衡量的天秤上还是会本能地选择自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志明呢,为什么不在春娇离开前选择跟他的女友分开,而是在春娇彻底离开他的世界后才选择分手?因为自私,春娇离开前,春娇和女友的爱可以同时拥有,两边平衡,他是最大受益者,谁也不会得罪,谁的爱都可以占有。但是春娇离开后,他恍然自己更需要春娇,但是如果不跟女友分手就无法跟春娇再在一起,所以这个时候他还是选择了自己——放弃女友,找回春娇。你看,同样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呢!
我多次提到利益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我也并不想破坏大家对于爱情的憧憬,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感情里,我们可以更勇敢一些,更随心一些,因为尽管没了理智,最终情感的天秤、人类求生的本能会给我们兜底,让我们走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