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拜师董扶(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蜀汉新主》最新章节。
“四叔月前好意,曾遣一婢女前来,欲照料我与明弟起居。然而,父亲与二叔自幼便教导我们自立自强。时日已久,我兄弟二人早已习惯无侍者照料的生活,故此婉拒了四叔的美意。”
刘琛放下手中的碗筷,目光柔和地投向对面端坐的祖父刘焉,脸上洋溢着温暖而真挚的笑容,他感恩祖父的亲近与关切。
“你三叔下午找我替你说情了,他言辞恳切,说你是我刘家的麒麟儿,他替你担保,承诺将亲自监督你与明儿的学业,但是我仍然要求你拜师董茂安门下,你的学业由他考核,只要董茂安同意,我不干涉你涉足军事。”
刘焉的目光在说话间,透露出一丝严肃与深沉,他平静的说完后,拿起筷子,继续开始浅尝桌上的菜肴。
“祖父,请用饭食,”小刘明蹑手蹑脚的将手中的米饭递给刘焉。
“明儿,三日后,你和你兄长一起去拜师,日后务必克己守礼,勤奋好学,”刘焉轻声细语,宠溺的看向小刘明,接过了饭食后细细的品尝着。
“孙儿定当谨记祖父的教诲,不负所望。”小刘明声音虽小,却透着一股坚定与决心。
刘焉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将目光看向刘琛。
“祖父,孙儿感激您的深明大义,愿意在茂安先生的门下潜心学习,然而,孙儿心中尚有一愿,恳请您成全。”
“孙儿欲在拜师之后,恳请祖父给予一月的闲暇。这段时间,孙儿希望能游历一番,亲身经历民间疾苦”。刘琛站起身,双手合十,深深一揖,态度诚恳而执拗。
刘焉的眸中很是赞赏,他点了点头,声音中充满了肯定:“好,琛儿,你既有此志,我甚感欣喜,你随其父困守长安多年,现在想出去看看,我自当满足,只是,我好奇的是,你心中可有想去之地?”
“南阳,光武皇帝的龙兴之地,正是祖父昔日任职的地方,”刘琛眼中闪烁着憧憬。
“为何去南阳,须知现今的南阳郡守袁术,乃是袁氏宗族的嫡子,我曾在朝廷中与袁氏有过不少摩擦,你此行若是被其知晓,恐怕会有些麻烦。“刘焉眉头微皱,疑惑不解。他原以为刘琛会选择在益州的州郡中游历,增长见识,未曾想会选择深入荆州腹地。
“我深知您的担忧,但南阳之行中,更重要的是,我想寻找那位在宫中太医院中享有盛名的神医,他便是南阳涅阳人,我耳闻他的医术高超,能妙手回春,对于祖父那久治不愈的顽疾,以及三叔那日渐虚弱的身体,我坚信他能带来一线生机。”
刘琛内心倔强,目光刚毅,“至于袁术,我自有应对之策。我若以凡俗之身前往,不轻易招摇,定能避过是非,安然无恙。”
刘焉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暖意,当得知刘琛的此举后,他眼中不禁泛起泪光,声音中充满了宽慰与骄傲。
“琛儿,你有此孝心,我深感欣慰,既然你已决定前往南阳,那地方对我而言,有着难以割舍的旧情。南阳的世族与地方官员,皆与我有着深厚的交情。你此行,便带上我的亲笔书信,他们一看便知你的身份,自会给予你应得的关照与便利。”
祖父刘焉突如其来的立场转变,使得刘琛的心中流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今世命运的齿轮终于发生转变。
饭后,三人围坐一堂,气氛和谐而温馨。刘焉,这位曾经威严的益州霸主,此刻却化身慈爱的祖父,他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亲自检验刘琛和刘明近几年的学习成果。
八月的绵竹异常燥热,土壤都仿佛被烘烤得发烫,连风都似乎带着一股灼烧的炽热。一行三人,刘琛、刘明在三叔刘瑁的带领下前往绵竹郊外而去。
青山脚下、古朴木屋、竹篱小院、溪水环绕,这宁静的居所,就是益州大儒董茂安的栖身之地,简朴中却不失文雅。
“咚咚咚”,刘瑁站在院外,轻轻拍打着院门。不一会儿,院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小童的身影出现在门后,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几位陌生的访客。
“我等茂安先生故人子弟,特来拜望先生,”刘瑁面露微笑,向小童说明来意。
小童闻言后,打开门扉,邀请刘瑁叔侄三人进入院内的藤椅落座。
董扶在小童的细心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步入院内。微风轻拂,带起他长袍的一角,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此时,刘瑁急忙从座位上站起,脸上流露着恭敬与期待。
他疾步向前,向着董扶深深一礼,恭敬地说道:“茂安先生,晚辈刘瑁,特奉家父之命,携同两位兄长之子,前来拜谒,欲求先生收为门生,教授他们学问之道。”
董扶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好似能洞穿人心。他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亢,却充满了力量:“刘公子,君郎公的书信老夫已收悉,对于令尊之愿,老夫自然明白。望诸位少公子能勤勉学习,不负此行。”
“弟子刘琛、刘明,今日有幸得以跻身老师门下,我们二人日后定当勤学不辍,不断精进,以报老师之恩德,不负祖父之期望。”言罢,刘琛与刘明齐齐上前,双膝跪地,恭敬地行起拜师叩首之礼。
庄重的拜师仪式上,奉茶作为最后的礼节,象征着弟子对老师的敬意与虔诚。
刘明为幼,率先上前,双手恭敬地捧起茶杯,微微俯身,将茶水献给了董扶,茶水的清香与这肃穆的氛围相得益彰。
刘琛为长,他步伐沉稳,眼神坚毅,走至董扶面前,同样躬身施礼,以双手奉茶。
然而,就在刘琛献茶之际,董扶并未如刘明那般直接饮下,而是停顿下来,淡然的言道:“君郎公,在信中曾提及,你本意并非要拜入我门下,而是有着从戎之志,今日既然选择拜师,你可有何怨言或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