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公元前357年之东周列国(十八)(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赵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虽然参与了三晋的联合征伐,

但攻下的土地大多远离其核心区域,难以有效控制,

这使得赵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魏国的辅助力量。

赵国不甘心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地位,开始寻求改变,

他们联合秦国,试图在魏国的西部制造麻烦,以此来制衡魏国的扩张。

秦国,作为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国家,一直渴望向东发展,融入中原文明。

魏文侯时期的名将吴起对秦国的连续攻伐,

使得秦国的东进之路被阻断,秦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因此,当赵国提出联合对抗魏国时,秦国自然乐于接受,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破魏国的封锁,实现自己的东进战略。

魏武侯意识到,魏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应该是中原争霸,而不是与秦国进行无休止的拉锯战。

为了缓解西部的军事压力,他决定利用秦国公子连,这位在魏国流亡多年的秦国贵族。

魏武侯认为公子连亲近魏国,可以通过他来改善魏秦关系,减少秦国对魏国西部的威胁。

公子连是一个聪明且有远见的人,他意识到如果完全依赖魏国的力量回国继位,

秦国很可能会成为魏国的附庸,失去自主权。

因此,他接受了魏武侯的建议,但坚持要用自己的力量回国继位,

而不是魏国的军事力量。

魏武侯对此表示理解,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公子连的回国,

实现魏秦和解,以便魏国能够集中力量在中原争霸。

公子连最终回到秦国,继位为秦献公。

他在魏国期间学习到了中原的先进文明和治国理念,

并将这些带回秦国,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秦献公并没有忘记秦国的屈辱历史,他始终将收复河西地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与魏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直到秦献公去世,他留给后继者的依然是收复河西的重任。

秦孝公继位后,他继续推行改革,与商鞅合作实施变法,成功地收回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

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秦国不仅与魏国发生了多次冲突,

最终还灭掉了魏国,成为了统一六国的霸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魏武侯送公子连归秦的决策,

虽然短期内缓解了魏国西部的军事压力,但从长远来看,

却为秦国的崛起和魏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这一决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的霸权地位的丧失,

而秦国则借此机会崛起,最终统一了中国。

秦孝公继位时,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后文公、韩昭侯、赵成侯等诸侯国君并立,共同构成了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

这些国家之间,以及淮河、泗水之间的十多个小国,都处于不断的争斗和兼并之中。

周王室的势力已经衰微,无法有效控制诸侯国,导致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争夺领土和资源。

在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形成了直接的地缘政治竞争关系。

魏国占据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