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公元前357年之东周列国(十四)(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356年,魏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鲁共侯(鲁共公)、宋桓侯、卫成侯、韩昭侯等国君纷纷入魏朝见魏惠王,这不仅是对魏惠王的尊敬,也是对魏国实力的认可。

到公元前355年,魏惠王的外交活动达到了高潮。

他不仅与齐威王在齐国会见,并一同到郊外田猎,还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东)相会。

同年,魏国还攻打了宋国的黄池,并赠送赵国建造宫室的木材,这些行动不仅增强了魏国的军事存在,也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的大国国君之间的频繁会晤,确实反映了当时形势的紧张和复杂。

大国之间的相互拉拢和联盟关系的建立,旨在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迫使小国入朝,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和影响力。

魏惠王的外交策略和军事行动,无疑使魏国在战国时期的纷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也为魏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惠王在位时,为了增强魏国的实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魏惠王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农业灌溉的远见。

在魏国,有一个重要的湖泊叫做圃田,位于今天的河南中牟西部。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和改善交通条件,

魏惠王在前360年下令在黄河和圃田之间开凿了一条大沟,

也就是一条运河,使得黄河的水能够流入圃田,进而又从圃田引水开凿了更多的运河。

随着魏国在前339年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

他下令从大梁北郭开凿大沟,引入圃田的水,围绕大梁城进行水利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鸿沟的开凿。

鸿沟的主干工程从今天河南荥阳以北开始,与济水一起分担黄河的水流,向东流动。

它流经魏国的都城大梁,然后折向东南,经过陈国的旧都(今河南淮阳),在今天的沈丘附近汇入颍水,颍水继续流向东南,最终汇入淮水。

通过这样的水利工程,济水、颍水、淮水、泗水以及黄河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以鸿沟为主干,自然河流为分支的完整的运河网络。

这条运河的建设不仅在当时对于航运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商品和资源的流通,还为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使得鸿沟流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业丰产区。

这样的水利工程,不仅提升了魏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也为魏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魏惠王的水利建设策略,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高瞻远瞩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通过这些工程,魏国的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也为后世的水利工程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在军事方面,魏惠王推行了选拔“武卒”的制度,

通过一定的标准考选士兵,并对这些选拔出来的士兵给予优待,包括免除全户赋役和田宅的赋税。

这样的政策不仅激励了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

为了防御外敌,尤其是秦国的进攻,魏惠王在魏国的西边修筑了长城,并在城阳池等地建立了防御工事。

这些建筑不仅起到了防御作用,也成为了控制交通要道的重要手段。

他还通过与韩国的土地交换,取得了轵道这一战略要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太行山交通线的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