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公元前417年之东周列国(五)(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417年,楚简王在位。

楚简王原名熊中,或作熊仲,是楚惠王之子,继承了父亲的位子,成为楚国的国君。

他的在位年号始于公元前432年楚惠王的去世,而他的统治则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8年他的去世。

楚简王的统治时期,楚国的军事扩张是显著的。

楚简王元年,即公元前431年,楚国成功灭掉了莒国,这标志着楚国在东方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然而,楚国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

在楚简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25年,宋悼公访问楚国,楚简王为了加强与宋国的联盟,派遣军队协助宋国在黄池和雍丘筑城。

但不幸的是,这一行动引来了三晋的联合攻击,楚军最终战败。

楚简王并未因这次失败而气馁,他在楚简王八年或九年,即公元前424年或前423年,再次发兵攻打晋国,夺取了宜阳,并围攻了赤岸。

但当三晋的援军到达后,楚军被迫撤退,并在楚长城下遭到了晋军的重创。

尽管在对晋的战争中遭遇了挫折,楚简王的军事行动并未完全停止。

在楚简王十九年,即公元前413年,他再次派遣军队攻打魏国,这次军事行动一度攻至上洛,显示了楚国在西方的军事压力。

楚简王的统治最终在公元前408年结束,他去世后被谥为“简大”,以表彰他的军事功绩和对楚国的贡献。

楚简王的儿子,楚声王继位,继续领导楚国在战国的纷争中前行。

楚简王的一生,是楚国历史上充满挑战和战争的时期。

他的军事行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深刻地影响了楚国的命运,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盟与对抗。

楚简王的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楚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公元前431年,楚国成功灭掉了莒国。

莒国,这个曾经在周朝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诸侯国,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它的建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由周天子册封的第一任君主己兹舆期统治。

莒国的国君们拥有己姓,这个姓氏在古代中国代表着一定的尊贵和荣耀。

在春秋初期,莒国曾经迎来过自己的辉煌时期,一度成为一个强盛的中等诸侯国,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地理位置处于齐鲁两大强国之间,莒国在大部分时期里只能算是一个小国,常常受到周围大国的压制和威胁。

莒国的都城最初设在计,后来迁移到今天的山东莒县,这也是山东省莒县得名的由来。

莒国的爵位是子爵,在周朝的五等爵位中排名第四,这在当时的封建体系中属于较低的爵位。

虽然莒国的爵位并不显赫,但它的存在对于周朝的封建秩序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莒国的疆域在鲁隐公二年(前720年)至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73年)期间有了明显的扩大,这得益于莒国君主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好景不长,到了战国初期,莒国最终未能逃脱被楚国消灭的命运,时间定格在公元前431年。

莒国的领土在楚国手中并没有停留太久,很快又被齐国所占据。

莒城成为了齐国复国的基础,在乐毅伐齐之后,齐国正是依靠莒城的地理优势和资源,重新站稳了脚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