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公元前417年之东周列国(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417年,周威烈王在位。

周威烈王姬午,作为东周王朝战国时期的第六位周王,其统治时期见证了诸多诸侯国间的纷争与变革。

姬午的生平和统治,不仅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映射了整个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姬午生于周贞定王二十年(丁未,前449年),在周考哲王十五年(庚午,前426年)继位,成为周威烈王。

他的统治始于前425年,这一年被定为周威烈王元年。

在周威烈王元年,秦国发生了内乱,庶长晁与大臣围攻秦伯怀公,导致怀公自杀。

怀公的太子昭子早逝,大臣们便立昭子之子,即灵公,继承王位。灵公是怀公的孙子,他的即位标志着秦国政权的更迭。

同年,晋国的韩康子去世,其子武子继位。晋国的魏斯,又名都,是桓子的孙子,在桓子去世后继位,成为文侯。

这两位的继位,体现了晋国内部权力的传承和稳定。

周威烈王二年,郑伯共公去世,其子幽公继位。晋国的赵襄子娶了空同氏,生下五个儿子。

赵襄子因为伯鲁未能继位,不愿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而是希望将王位传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

成君早逝,赵襄子便立代成君子浣为太子。赵襄子去世后,浣继位,成为献侯。

在周威烈王三年,郑幽公被晋国的韩武子杀害,郑人立幽公的弟弟骀为繻公。

晋国的赵献侯即位后,治理中牟。赵襄子的弟弟桓子驱逐了献侯,自立于代,但一年后去世。

晋国人民认为桓子的立位并非赵襄子的意愿,于是杀死了桓子的儿子,重新迎回献侯。

晋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土地上甚至生出了盐。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也暗示了晋国可能面临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

周威烈王四年,晋幽公因淫乱被晋大夫秦嬴杀害。魏子文侯用兵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立幽公的儿子止为烈公。

这一系列事件,再次显示了晋国内部的不稳定和权力斗争。

在周威烈王的统治期间,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变革不断。

秦国的灵公在位期间,对吴阳进行了宗教建设,祭祀黄帝和炎帝,显示了秦国对宗教和文化的重视。

晋国的魏子文侯和其他诸侯国的统治者,如赵献子、韩武子,都在各自的领地内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

周威烈王十一年,秦国的灵公去世,由于灵公的儿子献公未能继位,灵公的弟弟悼子被立为简公。

这一事件再次反映了秦国内部的权力更迭。

卫国的怀公在位期间被公子颓杀害,公子颓自立为慎公。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卫国内部的动荡,也显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普遍存在的权力斗争。

齐国的田公子居思攻打赵国,围攻平邑,这显示了齐国对赵国的军事扩张和领土争夺。

在十二年的记载中,晋国的赵子献侯迎来了他的第十个年头,而中山国的武公则刚刚开始他的统治。

中山国位于晋国的北部,是一个由狄人建立的国家,其初立标志着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