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公元前477年之东周列国(十三)(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477年,宋国宋景公在位。
宋景公,作为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子姓宋氏的他,是宋元公之子,继承了宋国的王位,统治着这片富饶而又充满历史的土地。
宋景公的在位年份不详,但他的去世时间被记载为公元前453年,这标志着他统治的终结。
关于宋景公的名字,历史上存在着一些争议。
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他的名字被写作“栾“,而在《史记·宋世家》中,他的名字则被记作“头曼“。
《汉书·古今人表》中,他的名字又被写作“兜栾“。这种不同文献中名字的不一致,反映了古代文献记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宋景公的名字在青铜器宋公栾簠的铭文中得到了体现。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被《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4589。
其铭文上刻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
这段铭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宋景公的名字,还透露了宋景公家族的一些信息。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这与《左传》中的记载相吻合。
公元前515年的秋天,宋国的国君宋景公派遣大夫乐祁,即乐祁犁,前往扈地与晋、卫、曹、邾、滕五国的代表会见。
这次会见的目的是为了接受成周的命令,前往戍守,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护送被季孙氏驱逐在外的鲁国国君鲁昭公回国。
乐祁作为宋国的使者,带着宋景公的使命和期望,与其他诸侯国的大夫们在扈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宋国和卫国都认为,将鲁昭公送回鲁国,对于他们各自的国家来说,是有利的。
这不仅能够彰显他们对礼义的尊重,也有助于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他们坚决地请求将鲁昭公护送回国。
晋国的大夫范献子却因为接受了季孙氏的贿赂,而对此事持有不同的看法。
季孙氏是鲁国的权贵家族,他们驱逐了鲁昭公,自然不希望他轻易回国。
范献子受到贿赂的影响,改变了初衷,不再支持护送鲁昭公回国的提议。
由于晋国在当时诸侯国中的影响力较大,范献子的态度对整个会见的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范献子的阻挠下,原本有望达成的共识被打破,护送鲁昭公回国的计划最终作罢。
这一结果无疑让宋国和卫国感到失望,他们原本希望通过这次会见,展现自己对礼义的重视,同时也为鲁昭公争取一个公正的待遇。
这次扈地会见的失败,不仅影响了鲁昭公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
宋景公虽然派出了乐祁参与会见,希望能够达成共识,但最终却因为晋国大夫的私心而未能如愿。
公元前504年的一个秋天,宋国的大夫乐祁站在宋景公的面前,提出了一个关乎国家外交大计的建议。
他深知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也明白宋国与晋国之间紧密的联盟关系。
乐祁忧心忡忡地对宋景公说:“诸侯中间惟有我们事奉晋国,现在如果不派使者去晋国,晋国恐怕要怨恨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