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公元前477年之东周列国(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477年,晋国晋定公在位。

晋定公,姬姓,名午,晋顷公之子。

他在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475年期间执掌国政。

他于公元前510年,响应周王室的请求,与诸侯共同筑建了周城。

此工程由晋国大夫士弥牟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仅用三旬时间便顺利完成。

公元前507年,晋军在鲜虞遭遇败绩,晋将观虎不幸被俘。

晋国大将土鞅随后率领晋军再次出征鲜虞,以示报复。

公元前502年,晋定公原本有意与卫灵公结盟,但因大夫涉佗和成何的冒犯,导致卫国背叛晋国。

晋国将领赵鞅果断斩杀涉佗,驱逐成何,以此向卫国表示歉意。

然而,卫国和曹国拒绝接受,晋国于是发兵攻打卫国。

次年,齐国和卫国联合起来对抗晋国,以报复先前的冲突,攻占了夷仪(今河北邢台西部)。

晋军在中牟(今河南汤阴西部,有说法认为是河北邢台、邯郸之间)与齐军展开激战,并取得了胜利,俘获战车五百辆。

公元前497年,晋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再次陷入动荡。

赵鞅,晋国的一位重要卿大夫,因其差遣的邯郸大夫午未能完成所托之事,认为午违背了信任,遂起了杀心。

午并非孤立无援,他联合了中行寅和范吉射,一同起兵反抗赵鞅。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赵鞅被迫逃亡,并据守在晋阳城中。

晋定公,作为晋国的君主,面对国内的动乱,决定采取行动。

他派遣军队围攻晋阳,意图平息这场由赵鞅引发的内乱。

在这场纷争中,并非所有卿大夫都站在赵鞅一边。荀栎、韩不信、魏侈等人与范吉射、中行寅有着深仇大恨,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刻转移目标,攻打范吉射和中行寅。

范吉射和中行寅在赵鞅的对立面,面对晋国军队的攻势,他们选择了反叛。

晋定公亲自率军攻打这两位反叛的卿大夫,并成功将他们击败。

战败的范吉射和中行寅逃往朝歌,并在那里据城坚守,企图负隅顽抗。

在这一过程中,韩不信和魏侈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

他们选择替赵鞅向晋定公求情,为赵鞅说项。

晋定公考虑到赵鞅对晋国的重要性以及韩不信、魏侈的影响力,最终决定宽恕赵鞅,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地位。

这一连串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和家族恩怨。

晋国的卿大夫家族,如韩、赵、魏和荀氏,各自为政,相互争斗,使得国内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这些贵族家族之间的纷争,使得晋国的政治中心在数年之间难以稳定,国力也因此受到了消耗。

尽管晋定公在位期间国内动荡不安,但他作为晋国的君主,依然拥有一定的存在感。

晋定公依靠晋国昔日的辉煌和余威,得到了卿大夫们的尊重。

在诸侯的会盟中,晋定公被拥立为霸主,尽管这个霸主的地位得来不易,但他还是努力维护晋国的尊严和地位。

在晋定公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家大多处于一个过渡期,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但大国之间的霸主争夺战已经不如过去那般激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