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公元前537年之东周列国(十五)(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537年,秦国秦景公去世。

秦景公,名字叫做石,属于嬴姓赵氏。作为秦桓公之子,秦景公在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去世后继位,成为秦国的统治者。

秦景公的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37年,这意味着他的在位时间至少有四十年。

在秦景公的统治期间,秦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

秦景公被认为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增强,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

秦景公继位之初,面对的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动荡时代,但他通过一系列内政和外交手段,成功地维护了秦国的稳定和繁荣。

公元前562年,楚共王发动了对郑国的军事行动,意图扩大楚国的势力范围。

在这场战争中,楚国不仅直接出兵,还向秦国求援,显示出楚共王对此次战役的重视以及对秦国军事力量的信任。

秦景公响应楚国的请求,派遣了右大夫詹带领秦军前往支援,这一行动体现了秦国与楚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在此背景下,郑简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外交决策,选择背弃与晋国的同盟关系,转而与楚国结盟。

这一转变对当时的诸侯国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年,楚国与新盟友郑国联合发兵,攻打晋国的盟友宋国。

为了救援宋国,晋国组织了诸侯联军,准备迎战楚郑联军。

秦景公再次展现了其对盟友的支持,派遣了庶长鲍和庶长武带领秦军前往救援郑国。

庶长鲍率先进入晋国国境,而晋军守将士鲂由于判断秦军人少,便放松了警惕。

秦军的另一支部队在庶长武的率领下,从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渡过黄河,与庶长鲍形成夹击之势。

秦军与晋军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晋军遭受了重大的失败。

为了报复晋国对郑国的攻击,楚国在公元前561年继续采取军事行动。

楚国派出子囊,而秦国则由庶长无地带领军队,两国军队在杨梁(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会师,共同攻打宋国。

这次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楚国与秦国之间的联盟,同时也显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军事影响力。

同年,楚共王为了加强与秦国的友好关系,派遣司马子庚前往秦国进行聘问。

楚共王的这一外交举动不仅是对秦景公的尊重,也是对秦景公将女儿嫁给楚国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次联姻,楚国与秦国的关系更加紧密,两国的联盟在诸侯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559年,晋悼公为了报复栎之战的失败,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秦国。

这次联军由晋国的荀偃率领,包括了鲁国的叔孙豹、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公孙虿等诸侯国的军队。联军声势浩大,到达泾河后,却出现了犹豫,不愿轻易渡河。

叔向与叔孙豹的会面成为了联军行动的转折点,随后鲁国和莒国率先渡过了泾河。

公孙虿和北宫括的劝说也发挥了作用,使得诸侯联军最终决定渡过泾河并驻扎下来。

秦军在泾河上游投放了毒药,这一狡猾的战术导致诸侯联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