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公元前177年之大汉王朝(十一)(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在长沙的第三年,有鸟飞入他的房屋,贾谊有感而发作了《鵩鸟赋》。

这两篇赋作是他的骚体代表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公元前173年,随着周勃等老臣被文帝驱逐出权力中枢,贾谊得以再次被召回长安。

文帝再见贾谊时,曾感叹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句话显示了文帝对贾谊才华的认可和对其政治见解的重视。

然而,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在其诗作《贾生》中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认为贾谊没有年轻时就得到重用是国家的损失。

但近代学者认为文帝只是以政治家身份表个姿态,李商隐的解读过于妇人之见。

不久后,汉文帝提拔贾谊为爱子刘揖的太傅,贾谊得到重用后激情饱满,文体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是他这时的代表作,其政论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

这些文章也是从楚辞到汉赋的重要桥梁,显示了贾谊在文学和政治思想上的重要贡献。

不幸的是,公元前169年,梁王坠马而死,贾谊的未来国师之路也戛然而止,并于第二年死于抑郁症,时年33岁。

贾谊的去世,不仅是他个人悲剧的终结,也是西汉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一大损失。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它深刻地分析了秦朝的过失,并总结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

这篇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对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的统治进行了批评,并探讨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上篇《过始皇》主要回顾了秦国自秦孝公以来逐渐强大的历程,

强调了秦国变法图强、地理优势、战争策略等因素对秦国崛起的贡献。

贾谊通过对比秦国的强盛和陈涉起义的微弱,得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话成为《过秦论》的核心论点,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以及攻守之势的变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中篇则具体地论述了秦朝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

指出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

到了秦二世时,仍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

下篇讨论了在秦朝危难之际,如果子婴能够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

或许可以守住三秦之地,但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政策导致上下“雍闭”,

子婴孤立无援,最终不免灭亡的命运。

《过秦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历史分析和独特的文学表现力,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文学精品。

它不仅对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借鉴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贾谊在文章中倡导约束君主权力,建立君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并强调君主应有仁、义的道德要求,以身作则,影响社会风气的转变。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后的“太史公曰”中大量引用了《过秦论》的内容,显示了他对这篇政论的推崇。

同样,《汉书·陈胜项籍传》也引用了《过秦论》的部分文字,进一步证明了这篇文章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当代学者对贾谊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单纯的道德解读并不能全面解释政治的复杂性。

《过秦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在于它激发了后世对于政治、道德和治国之道的持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