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选择理由(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武力智力互换的三国》最新章节。
这六人之中,陈群就本人意愿肯定是想东出的。
但是陈亮不光是他的主公,还是他的弟弟,陈群更多还是想支持陈亮的选择。
典韦与陈群基本相同,也是支持陈亮本人。
乐进本人家在东郡,与冀州隔着黄河相望,而且乐进老家阳平还在黄河以北。
他怎么选择不言而喻。
郭缊身为并州士族,考虑的可就多了。
陈亮若是西进关中,将来的治所肯定要搬到关中去,极大概率就是长安。
若是东出河北,那么邺城一定不二之选。
那么很简单了,地缘政治之下,郭缊代表的并州士族一定会选离他们更近的邺城,也就是东出。
同理,裴徽的选择一定是长安,也就是西进。
白波军没有政治倾向,但徐晃考虑的是人口因素。
三辅在董卓手中恐怕比雒阳好不了多少,而凉州更是比并州还要苦寒,再加上一片白地的雒阳。
对比人口富庶的冀州来说,肯定是河北更适合发展。
三比三打平。
陈亮眼看刚刚创业,内部之间已隐隐有了派系之分,不由得挠头。
果然人事管理才是最难的事情。
不过陈亮有自己的杀手锏。
“诸君可曾听闻,袁绍未图谋冀州之前,曾与韩馥商议,妄图立刘虞为帝?”
陈亮此言一出,除了典韦外,剩下五人皆是震惊。
至于典韦为什么没震惊,当然是这条消息就是由典韦截获的。
陈亮给了五人一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
“刘虞没有同意,这才让袁绍打起了冀州的主意。
你们都清楚,如果刘虞接受了,到时候袁绍会有怎样的威望。
既然刘虞做皇帝都能如此,那么身为灵帝之子的现任皇帝岂不是更具有法理?
远的不说,我的并州牧,袁绍的渤海太守,韩馥的冀州牧,还有其他诸侯的官职,不都是董卓通过皇帝传达出来吗?
只不过现在袁绍这关东联军一出,导致董卓手中的天子法理降低。
但如果是我打败董卓,解救天子,那么便可奉天子以令不臣。
借助天子大义,讨伐各地诸侯。”
陈亮没有选择那句更激进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为了一次性别给出太多刺激。
等到时候完成了目标,是奉还是挟,就是陈亮一个人说了算了。
这次连典韦也震惊了。
典韦本身有想过这个想法,不过现下董卓是天下第一诸侯,这个想法的操作性不明,所以他没有与陈亮细说。
其他五人也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明白了有天子大义在对于陈亮发展的好处。
但是郭缊提出了疑问。
“将军,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现下董卓兵力强盛,而且他本人又决定死守关中。
我军虽能战,但是士卒较之董卓还是过少。
若是野战我对将军确有信心,但是?”
陈亮当然明白郭缊的顾虑。
这时陈群站了出来。
“各位想必都知道董卓之前派胡轸和吕布攻打孙坚吧。
但你们知道孙坚是怎么胜的吗?”
众人皆不知。
“我之前带陈氏族人北上之时,一路上不断有难民加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