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王猛灭燕(三)(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晋阳大地,秦燕两国剑拔弩张,对峙之势犹如暴风雨前那令人窒息的宁静,压抑得天空都阴云密布,似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年仅 13 岁的林婉清,为使江湖势力不卷入晋阳之战,不顾自身安危,以柔弱之躯勇挑重担。
她在武林大会中奋力周旋,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果敢,力挫群雄,终获临时武林大盟主之位。
彼时的武林大会上,林婉清宛如仙子下凡。
一袭月白色锦缎长袍加身,淡蓝色丝带束腰,衣袂随风摇曳,将她那尚未完全长成却已初现婀娜的身姿展露无遗。
满头乌发如黑缎般光亮,羊脂玉簪轻挽,几缕青丝垂落于白皙似雪的脖颈,仿若水墨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眉若远黛,双眸恰似秋水含星,流转间灵韵四溢,琼鼻秀挺,不点而朱的樱唇微微上扬,透着一股坚毅。
她亭亭玉立在高台之上,尽管身姿仍带着些许稚嫩,可那股与生俱来的威严却如实质般散发开来。
台下,上百万江湖豪杰纷至沓来。
有虎背熊腰、手持重兵的豪迈大汉,其眼神中满是不羁与热血;亦有身姿矫健、剑眉星目的侠义之士,周身散发着正义的光芒。
林婉清目光如炬,坚定地扫过全场,随后清脆而有力的声音响彻四方,所言所语皆入众人之心,令群豪信服。
也正因如此,百万江湖势力得以顺利撤离晋阳,为王猛攻打晋阳清除了后顾之忧,创造了绝佳战机。
此刻,晋阳之战一触即发,秦燕两国朝堂亦是暗流涌动,各自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困局与纷争。
在秦国那威严庄重却又暗潮汹涌的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
金碧辉煌的宫殿内,雕梁画栋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
以姚苌为首的一帮将军,他们身着华丽的战甲,腰间佩剑,剑柄上的宝石在烛光下熠熠生辉。然而,他们此刻的面容却因嫉妒而略显扭曲。
王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迅速崛起,其光芒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于是,他们暗中勾结了一帮心思各异的大臣,这些大臣们有的心怀鬼胎,妄图在这场纷争中谋取私利;有的则是目光短浅,被眼前的局势所迷惑。他们精心谋划,妄图在王猛灭燕的征程中设下重重阻碍。
这一日,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中,却没有了往日的肃穆与宁静。
姚苌率先站出,他向前迈了一步,身上的战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一脸沉痛地说道:“陛下,此次王猛领军灭燕,虽初有小胜,然我大秦已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粮草如流水般消耗无数,那堆积如山的粮草车一辆辆驶向战场,却仿若石沉大海;兵力折损亦多,多少热血男儿奔赴前线,却再也未能归来,徒留家中妻儿老小悲痛欲绝;国库渐空,曾经充盈的国库如今变得日益消瘦,那一枚枚金币、一串串铜钱的减少,如同在割大秦的肉;百姓也被赋税与徭役压得苦不堪言,田间劳作的农夫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长此以往,他国定会觊觎我大秦之虚弱,趁机兴兵来犯。臣等以为,当令王猛取得些许燕国疆土后,即刻班师回朝,切不可再让战火肆意蔓延,以免动摇我大秦根基。”
说罢,他微微抬头,目光偷偷地在苻坚脸上扫视,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眼神中带着一丝忐忑与期待。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嘈杂声四起。
有的大臣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列举着各种所谓的“证据”来支持姚苌的观点;有的则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似乎在商量着下一步的对策。
苻坚坐在龙椅之上,那龙椅由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彰显着无上的权威。
他身着龙袍,袍上的金龙刺绣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出。
苻坚面色沉静,眼神却深邃而锐利,犹如能看穿众人内心的迷雾。
他心中对这些人的小算盘一清二楚,深知他们不过是嫉妒王猛之才,害怕其功高震主。
苻坚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犹如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诸位所言,看似为大秦着想,然实则短视。燕之不灭,天下难平。王猛之谋略,志在天下一统,此乃长远大计,岂是眼前些许损耗便可放弃?若此刻撤军,此前之功皆付流水,良机错失,诸君可曾想过后果?”
姚苌却仍不死心,他跨前一步,脚步坚定,急切地说道:“陛下,臣等亦知统一天下乃陛下宏愿。然当下形势危急,国内若因灭燕而空虚,他国来犯时我大秦将难以抵挡。王猛虽有大才,但也不可不顾及国内之安稳。还请陛下三思啊。”
他言辞恳切,表情凝重,额头青筋微微凸起,仿佛真的在为大秦的命运忧心忡忡,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苻坚微微皱眉,目光如炬地直视姚苌,那眼神仿佛能穿透姚苌的灵魂:“姚将军,你只看到眼前之困难,却未看到灭燕之后的大势。一旦燕灭,我大秦国力将更盛,他国岂敢轻易来犯?王猛之策,朕信之。诸位不必再多言。”
但姚苌等人仍不肯罢休,继续强辩。
他们列举出边境上一些小国的蠢蠢欲动,说国内兵力分散可能导致后方失火;又提及百姓因战争而产生的怨言,声称若不及时收手,可能引发内乱。
朝堂之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气氛愈发激烈。
大臣们各执一词,有的面红耳赤,大声争吵;有的则是引经据典,试图以理服人。
苻坚见他们如此执拗,心中不禁有些恼怒,他猛地站起身来,龙袍一挥,发出呼呼的风声。大声道:“朕意已决,力挺王猛灭燕到底。谁若再敢妄言撤军,定当严惩不贷!”
言罢,他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众人见皇帝动怒,这才纷纷闭嘴,不敢再言语。
朝堂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苻坚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与此同时,前燕朝廷听闻秦军来犯,仿若末日来临,众人乱作一团。
华丽的宫殿内,原本象征着荣耀与权威的装饰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
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慌乱。
有的大臣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微微颤抖;有的则是眼神游离,不知所措。
争吵之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宛如一个嘈杂的菜市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满脸怒容,气得胡须都在微微颤抖,他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击着地面,拐杖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敲响燕国的丧钟。大声呵斥道:“哼!若不是慕容评当年鼠目寸光,嫉妒慕容垂之能,将其逼走,我大燕何至于陷入如此绝境!想当年,慕容垂战场上英勇无比,他率领的军队犹如虎狼之师,战无不胜。可慕容评却因一己私欲,设计陷害,致使慕容垂心灰意冷,远走他乡。如今强敌压境,却连个能挂帅出征、力挽狂澜之人都寻不得,这可如何是好!”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大臣则焦急地在原地踱步,他的脚步急促而慌乱,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他的衣领。心急如焚地喊道:“老大人,莫要再提往事了,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想办法退敌啊,否则我大燕将国破家亡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啊。”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想起往昔的辉煌,不禁悲从中来,掩面痛哭道:“想当年先主慕容皝带着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宝征战沙场,那是何等威风凛凛,战无不胜。先主慕容皝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威风凛凛,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敌人皆望风而逃。慕容恪足智多谋,每一次战役都能巧妙布局,让敌军陷入重重陷阱;慕容垂勇猛无畏,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慕容宝也在战场上逐渐成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真是天不佑我大燕啊……”
此时,慕容暐年纪尚幼,可足浑氏暂掌监国之权。
她坐在高位之上,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
她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凤冠,凤冠上的珠宝在烛光下闪烁着光芒,却无法掩盖她脸上的忧愁。
思索良久后,她缓缓开口道:“事已至此,唯有去信给慕容垂,念在他是慕容世家子孙,让他回国挂帅出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与王猛大军抗衡。慕容垂虽被我们所伤,但他对大燕总归还是有一份情义在的吧,但愿他能不计前嫌。”
信使快马加鞭赶到慕容垂处,慕容垂此时正身处异地,他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
阅信后,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心中暗忖:“如今燕国这副烂摊子,我回去又能如何?不过是陪葬罢了。燕国的朝廷早已腐败不堪,内部矛盾重重,各个势力之间相互倾轧,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
于是,他让信使带回口信:“垂回国已无可能,唯有等燕国灭亡之后,再恳求苻坚留我等性命。”慕容垂深知燕国积弊已久,内部腐朽不堪,犹如一棵被蛀空的大树,即便自己回去也是无力回天。况且当年被驱逐出境,心中的怨恨刻骨铭心,怎会轻易再踏入这趟浑水。
王猛这边,深知晋阳之战对于整个灭燕行动至关重要且艰难异常。
他站在营帐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炬地望着晋阳方向。
营帐周围,士兵们来来往往,忙碌地准备着各种作战物资。
有的士兵在搬运兵器,那沉重的兵器在他们手中却显得格外轻松;有的则是在检查战甲,仔细地查看每一个缝隙,确保万无一失。
王猛身后的营帐上,大秦的旗帜随风飘扬,发出猎猎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大秦的威武。
那晋阳城墙高大厚实,犹如一头巨兽盘踞在前方,透着一股难以攻克的威严。
城墙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之间的缝隙紧密相连,仿佛坚不可摧。
城墙上,燕军士卒们倒是个个身姿挺拔,神情坚毅,他们身着厚重的战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兵器在阳光的映照下寒光闪烁,彰显出一股剽悍之气。
然而,王猛也敏锐地察觉到燕军将领的无能。
就拿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来说,其在城楼上慌乱无措,眼神游移不定。
他在城楼上不停地踱步,脚步慌乱而无序,一会儿看看城外的秦军,一会儿又转身与身边的将领商议,却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对策。
全然不见身为统帅应有的果敢与沉稳。
身边的众将领们也是七嘴八舌,争吵不休。
有的将领主张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有的则是想要出城迎战,与秦军一决高下。
所制定的策略杂乱无章,只是一味地指挥士兵堆砌防御工事,整个指挥体系混乱得如同一盘散沙,毫无章法可言。
王猛沉思良久,反复权衡利弊后,终是定下了挖地道奇袭之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