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冉闵颁布《杀胡令》(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冉魏皇帝冉闵的一生太过于传奇,太过于悲壮,至今读起来他的事迹,依然让人感叹不已,是非功败我不好评价,还是看看别人对他评价的诗句吧。
第一首:《题阙 其四十七》
作者王世贞。
“五胡肉晋室,聪勒独狞凶。
王族无完领,万姓一釜中。
靳准小竖子,而乃夷聪宗。
冉闵差强意,羯血三台红。
伊昔新城役,坑秦快六雄。
天地诚不仁,代报以无终”。
第二首:《冉闵》
作者蒋柏泉-环化
“足谋骁勇少年帅,扞难英雄武悼王。
塞外胡贼凶扰夏,东华国土险沦丧。
冉将率锐灭夷寇,铁血挥戈平乱帮。
统汉安疆功载史,铄今振古逸名扬”。
第三首:《七律 冉魏帝冉闵》
作者谢云峰
“弑杀石皇重立帝,还原冉族魏王称。
忘恩负义遭人咒,伐燕胜先逢敌征。
长久烽烟燃战火,经常百姓饿饥凌。
终归惨败慕容儁,擒斩遏山双脚登”。
这些诗句和后人的一些评价中,有些人说他是英雄,拯救了北方即将灭亡的汉人,还有人说他是刽子手,杀戮过重,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残暴君主,在这里我只把他的事迹写出来,至于怎么评价,还是交给读者把。
公元 351 年,前燕国主慕容儁的眼睛紧紧盯在了中原大地上,慕容家在关外苦寒之地已经隐忍了五百余年,是时候入关挺进中原了。
然而此时挡在前燕国进军中原路上的,还是那个后赵,只不过这时候的后赵国主换成了冉闵。
石虎早年作战非常勇猛,到处扩张国土,然而到了晚年的时候,后赵的发展可算是憋屈到家了。往东、往北被前燕堵得死死的,前燕有慕容恪和慕容垂两兄弟,打又打不过,只能放弃向这两个方向扩张;往南呢,又没那本事打过长江去占领东晋土地;往西又被刚崛起的前秦给拦住了。
一看开疆拓土没指望了,石虎这家伙可就撒欢儿地穷奢极欲起来。他生命最后那几年,过得那叫一个“壕”出天际!
且说居住之所,石虎大肆兴修宫殿,那太武殿,殿基高耸宏大,更以各类珍稀石材严密包裹,地下亦挖掘宫室,遣五百卫士守卫。
室内装饰之奢华,令人瞠目结舌,实乃挥霍无度!于显阳殿后建造九座宫殿,纳入一万余名美女,莫非欲行后宫佳丽万千之盛事?一万美女,即便每日宠幸一人,亦需三十年方可轮遍。
谈及后宫,实可谓精彩纷呈,可堪拍成一部大戏!他宛如一个偏执的“采花之徒”。但凡稍有姿色的女子,皆难以逃脱其掌控。他遣人四处寻觅美女,无论民女还是官宦之女,但凡入其法眼,便会被直接掳入宫中。据传有一次,他于街市瞥见一卖花女子,容貌姣好,他未加思索,即刻命人将其劫走。
他的后宫佳丽众多,其中颇为知名的当属郑樱桃。此女原是他麾下将领的侍妾,因容貌姣好为石虎所看中,遂被强纳为己有。自此,郑樱桃于后宫备受恩宠,其影响力甚至可左右石虎的决策。石虎在后宫的那些荒淫之举,实乃令人闻之面红耳赤。
他经常举办各种荒淫的宴会,让一群美女陪着,喝酒作乐,通宵达旦。
有时候,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美女们做出一些让人不忍直视的举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不停地扩充后宫规模,下令从民间挑选大量的女子入宫,年龄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女子都跑不掉。
这可把好多家庭给坑惨了,为了保护女儿,不惜把她们藏起来,或者让女儿早早嫁人。
然而,若是被察觉,其惩处必将严酷至极。民间稍有姿色之女子,皆遭其抢掠,致诸多家庭悲痛欲绝。
吃的方面,那叫一个挑剔!每顿饭都得是山珍海味,要是不合口味,能把桌子都给掀了。为了找那些稀奇古怪的食材,到处折腾,也不管老百姓累得要死要活。
出门的时候,那排场,简直就是“移动的豪华车展”加“保镖秀场”。骏马华车,旗子多得能把天都遮住,跟着的卫士一大群,老百姓见了都得赶紧躲,动作慢点就得倒霉。
收集宝贝这事儿上,他就跟个疯狂购物狂似的,到处派使者找,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只要是好东西就得弄到手。然后让工匠用这些宝贝做各种奢华的玩意儿,自己在那欣赏得美滋滋,也不想想老百姓都快穷得吃土了。
还得说一句,石虎这身体也是够牛的,这么个消耗法,曾经还被慕容垂刺过一剑,居然还能活到 54 岁,也算是个“奇迹”了。
石虎肆意妄为后溘然长逝,且并未指明皇位继承者,如此一来,着实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般的混乱纷争。
冉闵,本是汉人,不仅聪明得冒泡,而且长得那叫一个英俊潇洒。既有胡人的勇猛剽悍,又有汉人的儒雅风度,简直就是人群中的超级明星。他爹冉良由于作战勇猛成了羯族石虎的义子,他也就跟着在石虎跟前长大,成了石虎的干孙子。
这冉闵打小就聪慧勇猛,仿佛天生自带主角光环,惹得石虎喜爱得不行,让自己心爱的妃子郑樱桃来亲自照料。
说起这郑樱桃,原是仆射官郑世达家的歌姬,因那倾国倾城的容貌被石虎一眼相中弄进了宫,还为石虎生下了石邃、石遵两个儿子。郑樱桃虽说名义上是冉闵的干奶奶,可实际年龄差距没那么大。
在抚养冉闵的过程中,竟对这聪明勇敢的小子产生了别样的情愫。冉闵呢,心里跟明镜似的,深知自己在石家的处境就像走钢丝,凭借着自身的机灵劲儿和谋略,极力获取郑樱桃的信任与支持。
石虎年老力衰,又夜夜跟郑樱桃寻欢作乐,身体自然是每况愈下。
冉闵瞅准时机,在郑樱桃面前大表抱负和忠诚,郑樱桃被那情愫冲昏头脑,多次在石虎跟前为冉闵美言,让冉闵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权力。
等到石虎归西,太子石世登基,太后郑樱桃和丞相张豺趁机揽权,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石遵因常年驻外屯兵,掌有军权。冉闵在石虎去世时刚好在外剿匪,待冉闵剿匪结束后与石遵会师,使石遵实力更为强盛。冉闵等人劝谏石遵回宫篡位,石遵应允,一番筹谋后竟果真登上皇位。
石遵登基后,起初为了嘉奖冉闵的拥立之功,给他封了一堆官衔,让他辅政。可这石遵是个言而无信的主儿,之前承诺立冉闵为太子,转头就立了自己儿子石衍。不仅如此,一方面依靠冉闵稳固朝政,另一方面又忌惮他功高震主,想要夺他兵权。
冉闵在外打了胜仗,为手下将士求封赏,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石遵听信孟准和王鸾的谗言,觉得冉闵野心勃勃,于是更改诏书,大幅削减了冉闵手下将士的封赏。这可把冉闵气得够呛,心里对石遵充满了怨恨。
公元 349 年 11 月,石遵把哥哥义阳王石鉴等人叫进宫,连同太后一起商量怎么对付冉闵。百官都说冉闵有不臣之心,应当诛杀。唯有太后郑樱桃念及旧情反对。可商议的消息不知怎的被石鉴透露给了冉闵,冉闵一怒之下,带着人就把石遵和郑樱桃给杀了,拥立石鉴上位。
石鉴登基后,也觉得冉闵是个心腹大患,想要除之而后快。先派兄弟石苞去攻打冉闵,结果失败。石鉴怕事情败露,杀了石苞灭口,可此事还是被冉闵知晓。冉闵干脆将石鉴软禁起来。
就在这乱局之中,石鉴的弟弟石祗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氐族首领符洪,打着“讨伐冉闵”的旗号起兵,要让冉闵下台。龙骧将军孙伏都也趁机集结三千羯族武士,想护卫石鉴并诛杀冉闵。
冉闵那是毫不畏惧,率军冲进皇宫,将孙伏都和他的三千武士一举歼灭。
这冉闵作为石虎的干孙子,刚开始确实装孙子,低眉顺眼,可当大权在握的时候,就成了后赵的大爷。
短短的几年,冉闵几乎杀尽了石虎的子孙。
冉闵之勇猛果决,远在西北之麦积山林渊亦有所闻,且冉闵乃汉人,林渊遂觉此时之后赵,或可依己心中之模式发展。遂不辞万里,复至后赵军中,以见冉闵。
林渊面带恭敬之色,行礼说道:“冉将军,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林某之幸。”
冉闵眼神带着审视之意,问道:“你是麦积山的林家?找我所为何事?”
林渊神色激动,语调激昂地讲道:“将军如今掌控后赵,实乃天助我等复国之望。我林家世代为复兴赵国而不懈努力。”
冉闵微微皱起眉头,回应道:“哦?那你林家能助我何事?”
林渊表情郑重地说:“我林家有从秦王宫盗取的《仁义经》。当年先祖是赵国剑神盖聂,他为了复兴赵国,秘密潜入秦王宫,历经千辛万苦才偷得此书。若将军得此经书,可得人道气运支持。天下百姓归心,将军当横扫天下,威震华夏。”
冉闵嘴角上扬,发出一声冷笑,说道:“仁义?如今这乱世,仁义能当饭吃?能挡得住胡人的铁骑?”
林渊脸上满是急切,赶忙说道:“将军,此书神奇,若能遵循仁义治国之理念,必能得天下人心,成就一番大业。”
冉闵大手用力一挥,大声讲道:“我冉闵只信手中刀枪,仁义于我,不过是虚妄之谈。”
林渊苦苦相劝:“将军,若不施仁义,只凭武力,恐难得长久之根基啊。”
冉闵目光坚定如炬,说道:“我自会有我的治国之道,无需你林家多言。”
林渊再次恭敬行礼,神色庄重而肃穆,说道:“冉将军,如今这世道,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观当下中华大地,诸国纷争不断,局势复杂万分。前秦苻,国力渐盛,兵强马壮,对中原虎视眈眈。东晋偏安江南,虽有王谢等大族支撑,然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力北伐。周边羌族姚氏、氐族苻氏等皆拥兵自重,伺机而动。将军身处后赵,此地胡族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您欲以铁血手段扫平内乱,重振汉人之威,此等壮志,令人钦佩。但仅靠武力,恐难长治久安。‘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今逢乱世,仁义方能收拢人心。您若行仁政,必能汇聚各方力量,成就大业。想我华夏,向来以仁义为本,以道德为基。即便在这乱世,仁义之价值也不可磨灭。若一味凭借武力征伐,虽能获一时胜,却难赢百姓心,难筑稳固根基。且看历史长河,多少王朝因暴而兴,又因暴而亡。唯有行仁政,方能长治久安,使百姓安居乐业。将军啊,汉人胡人之争,由来已久。胡人之侵,带来无尽战乱与灾难,汉人备受欺凌。但杀戮非解决之根本,以杀止杀,只会陷入仇恨循环。唯有以仁义感化,以包容接纳,方能化解民族矛盾,实现和平共处。”
冉闵目光深邃,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林渊,你所言虽有理,可你未亲见胡虏之残暴!如今这世道,胡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朝不保夕。我若对胡虏行仁义,他们岂会怜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唯有以暴制暴,以雷霆之势将其歼灭,方能让汉人崛起。我亲眼目睹胡族的恶行,他们视汉人性命如草芥。仁义?在这群残暴之徒面前,只是软弱!唯有武力征服,铁血镇压,才能让他们知晓汉人威严不可犯,才能护百姓周全。汉人胡人之争,是生存与尊严之战。胡虏入侵,夺我土地,屠我同胞。此等关头,仁义何用?唯有以战止战,用鲜血扞卫家园与尊严。杀戮非我愿,但为汉人争得生机,不得不为!”
林渊语速加快,急切说道:“将军,话不能如此说!虽局势紧迫,但仁义绝非缓兵之计。若以仁义抚民,百姓必感恩戴德,全力支持。届时兵员充足,粮草丰沛,大业何愁不成?且看历史兴衰,多少豪杰因过度尚武而亡。武力只能赢一时,仁义才能得长久。如今这乱世,百姓渴望的是安宁和平,非无尽战乱。若行仁义之政,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必繁荣昌盛。对于胡族,不必赶尽杀绝,可通过仁义教化,使其融入华夏,共铸和平繁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仁爱之心待民,方能固国本。武力制敌一时,难安人心长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仁义之政需渐推。对降兵仁德怀柔,可化敌为友;抚百姓轻徭薄赋,可促生产。如此,国力渐强,方能御外患,统天下,致太平。”
冉闵手托下巴,沉思片刻,说道:“你之所言,不无道理。但当下局势复杂,我需权衡。汉人尊严不可侵,胡虏残暴当制止。只是这仁义与武力,实难平衡。”
林渊目光中透着坚定,说道:“将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望您以天下苍生为重,行仁义之道,让汉人安居乐业,重振中华雄风,终结战乱纷争。如今北方大地,仅有将军以汉人之身掌握一国之政权,还望将军以华夏的前途命运为己任。”
冉闵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此事我还需再思。”
林渊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自知与冉闵难达共识。他实难将家族世代传承的《仁义经》托付给冉闵。虽然冉闵是汉人,但是却难成大事,相比之下,苻坚虽为胡人,但是更具有统一天下的胸怀和志向,这次谈话更加坚定了林渊辅佐苻坚的决心。
但是看在冉闵一心以驱逐侵入中原的胡人为己任,又代表着正统的汉人政权,临行前留下《临风拂柳剑》秘籍,转身满含热泪地离去。
林渊顿感复兴赵国已无望,随决定去找苻坚。他想辅佐一位明君,统一全国,让百姓安居乐业。哪怕这个皇帝不是汉人,哪怕这个国家不是赵国。只要这个国家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定祥和的生活,那也是麦积山林家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此时,冉闵的大脑已经被复仇的念头充满。他意识到胡人对自己的威胁极大,为巩固自身势力、保障汉人的安全,于公元 350 年正月发布《杀胡令》。以下为《杀胡令》的原文: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