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蓑衣渡(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强国,从清末开始》最新章节。
进城的三百多士兵分成了四队,分别前往靠近城南的地主乡绅大户。每队的任务是尽量的收剿鸟铳,抢夺钱粮。
大约过了三个小时,四队士兵陆陆续续的都赶了回来,他们有赶着马车驴车的,有的身上挂着大包小包。
苗通看到后,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只要有枪有钱有粮,就不愁没有士兵。苗通对士兵的近战能力要求不高,只要能行军列阵打排枪就行了。
其他的太平军,近战格斗能力必须突出,才能称为老兵,很大的制约了战力的快速扩张。
苗通只要有合格的基层军官,新兵稍加训练后,就可以作战了。
苗通看着快要堆积如山的物资,让所有士兵携带物资撤出州城,回到了城外营地。
晚上胡应泽拿着账本找到了苗通。经统计,共剿获鸟铳200余杆,金4000余两,银10万余两,粮3000余石,大炮12门,还有其他物资若干。
苗通看着账本,朝胡应泽说道:“大炮全部送给西王,送一半粮食和4万两银交给圣库,其他的全部留下。”
随后又转头朝胡南安说道:“你给强子说一声,让他安排人在城内设两处招人点,竖起一个招牌,就写入天国登记处。”
胡南安顿时心中一愣,这是什么操作,不怕其他天国高层找你麻烦“师帅,这样不合适吧?容易遭人针对啊!”
苗通想了想笑道:“现在谁还有闲情管这些?那就低调些,设立两处施粥点,但凡来领粥的,都宣传一番。”
“这个法子可以,我这就去给苗旅帅说一声。”胡南安言罢,便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苗通率领部队进了全州城。苗通的部队在城中休整了两天,又招收了90多人,如果不是把那些拖家带口的送给了罗大刚,苗通能多招50多人。
6月6日,苗通接到全军朝永州府进军命令,罗大刚命苗通率部下随他一起乘船前往永州府。
苗通清晰的记得,天国在蓑衣渡遭受江中源伏击,损失惨重。苗通便假借士兵都是旱鸭子,不熟水性拒绝乘船随行。
罗大刚心中不悦,便让苗通继续垫后从河东岸行军。
就这样,太平军大军分两路行军,大部乘船顺湘江前往永州府,少部又分两路行军于河两岸。
苗通率领部队才行军不到一个时辰,就听到东北向传来炮声。苗通听着炮声就知道,蓑衣渡战役打响了。
胡南安听到炮声后,立刻增加了侦察兵前去探查,苗通则令部队停了下来,在山坡上构筑简易工事。
三个小时后,侦察兵携带了一份地图回来禀明了情况。
江中源是在河西岸埋伏安设大炮船只损毁严重,航道堵塞,现在江中已经无法通行。
苗通原以为江中源会在东岸埋伏,还想着从他后背偷袭一下呢。经侦察兵描述,蓑衣渡河面很窄,两侧大山距离不足1000米。
胡南安说道:“师帅,咱们的大炮重量轻,射程远。不如安排士兵攀爬到山顶,将大炮架在山顶朝清妖阵地开炮?”
苗通心中一动,这个办法实施性很高。蓑衣渡只是造成了天国损失了大量辎重,人员受伤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远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与其观望还不如再立一功。
随后,苗通便命令大军朝蓑衣渡疾行而去。待苗通的部队赶到蓑衣渡东岸时,天色已经黑了起来。
站在山坡上,只见大江上的燃烧的船只,密密麻麻的撞在一起,整个天空和河两岸被火光照的通明。江中船只上的呼喊声,和江西岸的喊杀声清晰入耳。
苗通立刻安排人借着光线攀爬高山,用绳子将大炮和火药铅丸拉上山顶。折腾到下半夜时,才安放好8门大炮。
炮兵朝江对岸的火光冒起的地方,尝试开了几炮,见没有任何效果,便不再开炮了。
苗通见大炮因天黑无法有效的命中目标,便安排人朝江边开辟道路,接应江中上岸的太平军。
第二天刚破晓,炮兵开始向清妖阵地开炮。经过三次校准,大炮便准确的命中清妖的大炮阵地。
清妖见对岸山上朝自己阵地开炮,也纷纷抬高炮口朝苗通的炮兵阵地开炮。由于苗通这一侧的山体远远高于清妖那一侧,清妖的炮弹都落在了山腰处。
江中源看到这种情形,也是无可奈何,强行威逼士兵向江中开炮。由于受到苗通的干扰,命中率下降了很多。
杨绣清看到东岸有大炮攻击清妖的阵地,船只已无法在江中通行。果断命令江中的士兵和随军人员弃船上岸,朝永州府行去。
江中源看着弃船而逃的太平军,又不甘地看了眼对岸山顶,便命令士兵躲避对岸的炮击。
杨绣清经过苗通的阵地时,就已经远远的看到苗通已带领几人在路口等着。
杨绣清看了眼东侧和南侧正在紧张构筑工事的士兵,还有道路两侧在搬运物资的士兵。杨绣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师帅,能具备如此卓越的能力。
杨绣清朝苗通说道:“应该是苗小兄弟吧?这次多亏了你安排的大炮,不然咱们太平军的伤亡定会更加惨重些。”
苗通朝杨绣清拱手道:“东王谬赞了,我部刚好行至此处,见大军处境不利,便想到这个下策,望东王饶恕我等没有直接参与清妖的正面作战。”
杨绣清看了看行色匆匆的天国人员,也无意与苗通多做交流。又见苗通已布置妥当,能够胜任阻击东边和南边的清妖追兵的任务。
便安排苗通继续断后,他跟着天国大军随行而去。
苗强看着杨绣清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道:“通哥儿,东王这来去匆匆,也不奖赏咱们些什么吗?”
苗通低声说笑道:“只要他不恼羞成怒给咱们套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我就谢天谢地了。”
苗强听到苗通这样说,一时也没有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苗通知道冯芸山是死在全州或蓑衣渡,既然全州没死,那肯定就是在蓑衣渡死了。哪怕杨绣清与冯芸山不对付,但对于冯芸山的死,杨绣清还是有些兔死狗烹的感受。